郭春梅
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有其传统的根源与悠久的传承历史: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与我国当代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有着一致的理念。
一、在幼儿教育中传承什么
在中国教育发展发展史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延绵的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最广泛,中国在世界上称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是与孔子和儒家思想分不开的。传统内在于人们的心中,是渊源于过去,影响于现在,奔流于未来的动态的流程,而不是可以随意取舍的凝固化的異己物。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能完全抛弃传统,也不能完全死守传统。对待孔子人格教育思想,决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孔子告诉我们的做人标准,不是苛责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强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而对一个人内心情感的营造,都应从小做起。
(一)从敬爱父母做起
在孔子的那个时代,一个人要从眼下做起,一直走到社会上。孔子曾经描述过一个人人格的成长中要做哪些事。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很注重实践,实践之余你才可以去学点书本知识。只能学而不能行,这在孔子看来,也许很不恰当。我们不一定要说,那个时候的道理都适用于今天,但我们可将这些道理简单地做个坐标来参考。对自己亲人的这个环节是最容易忽略的。我们的古代圣贤,他们所讲的这番道理,不正是让一个人从脚下出发,从自己的亲人出发,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用这样一种本能之爱走到社会上,再做理性的提升吗?
(二)立志进取
让孩子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对当代幼儿来说,一切事情基本都由父母包办了,基本失去了控制自己方向的权利,这样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产生严重的依赖心里,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将要做什么。因此,我们的父母应注意处理事情的一个度“过犹不及”。同样幼儿到了幼儿园里,经常是教师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一切课程都己安排妥当,幼儿又失去了自主性,因此我们强调幼儿教师要注意生成课程。如果成人一再地剥夺幼儿的自主性,那么幼儿所要形成的品质恰好和孔子所说的走了相反的道路。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幼儿期又是一个人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十分关注孩子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和培养。
(三)乐观坚强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恬淡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实际上只是一种感觉,与外界无关,同内心相连。所谓‘仁者不忧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宽厚,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在当代,这种精神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传承价值。成人首先应以身作则,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同时,应注意培养幼儿乐观进取的精神。乐观进取,也可以说成是一种坚强勇敢的体现,在我国今年所发生的四川汉川县大地震中,有多少孩子瞬间成为孤儿,有多少健康的孩子瞬间变成残疾,但是我们还是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坚强,因此,在生活实践中,磨炼儿童的意志是最佳的教育手段,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成人应树立正确的挫折教育意识,如果把幼儿永远关在温室当中,当他们见到风雨时,将无能为力。
二、怎样在幼儿教育中传承
对孔子人格教育思想的传承,实际上就是如何将其人格教育思想的精华在当代幼儿教育中创新地加以应用。我们可以借鉴孔子培养人格的一些方法,如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修之以乐、学而实习之、以身作则等等。同时也要创新适合当代幼儿塑造的方法,加强孔子人格教育思想向现代化转变。21世纪要求人类具有竞争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素质,而这些往往与自信、外向、乐观、进取、坚韧、灵活、守信等健康的人格特征联系在一起。
(一)让幼儿了解传统道德礼仪
我们要在当代幼儿教育中传承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首先要让幼儿以自己能接受的方式了解有关传统礼仪的知识。我们应该以适合儿童的方式来让儿童更好地了解传统礼仪。笔者建议有如下形式,可通过图画、故事、绕口令、儿歌、幼儿舞蹈等。
(二)以礼约束幼儿的日常行为
我们不能仅仅让幼儿了解传统的道德礼仪,还应当现实情境中约束幼儿的行为,注重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让幼儿在集体中得到更多朋友的爱、集体的爱。是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一种良好途径。教师一方而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行为,认真及时地发现和解答孩子的困惑,倾听孩子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应适时主动地把自己的欢乐和烦恼告诉孩子。只有这种互相的交流,才能更深刻地让孩子体验到真正的爱,使孩子从行动上学会珍惜教师、小朋友的爱。培养幼儿关心、帮助别人的品质并不难,只是一定要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境开始。例如,引导幼儿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去关心和问候生病的小朋友,去帮助新来的小朋友等等。幼儿的行动往往带有情感色彩,教师在让幼儿做某件事情时,也应从情感激发入手。
(三)让幼儿做到“坚持不懈”
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不断坚持才能内化为品质,因此,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应依据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教师一方面向幼儿传授知识,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把培养意志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围绕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可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法,使幼儿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由于幼儿意志品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达到目的的,它是一项不可间断的工作。因此,坚持是培养意志品质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燕国材.中国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张哗,秦华伟著.人格理论与塑造[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李维.人格整合[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4]钟明华罗明星.《思想道德修养》学习指导[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