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古代家庭教育方法

2014-05-30 11:50毛诗明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颜之推胎教家训

毛诗明

[摘 要]对人的思想教育,家庭教育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平台。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具有丰富的家教理论和经验,特别是家教方法值得当今借鉴。对其梳理,大致为:注重胎教和早期教育;反对溺爱、“武”教,主张严教、疏导;注意环境、择友;注意以身示教,相机而教。

[关键词]古代家教 教育方法

一、注重胎教和早期教育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之推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一,成长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否则,“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成败得。”

早在西汉时,目录学家刘向就主张怀孕妇女注意睡姿、坐姿、站姿,并且不得食邪味、观邪色、听邪声,夜间可“令瞽诵诗”,让婴儿在母腹中便接受文学与音乐教育(《列女传·胎教》)。又如东汉四川犍为太守赵宣之妻杜泰姬在《诫诸女及妇》中,论述了自己从胎教、幼教到成人教育的体会,足资后人借鉴。

古人不仅提倡胎教,而且还十分重视早教。“六年里肯费力,将来就受用不尽”。《朱子家训》中规定:孩子一生下来,要选择“温谨”的“良家妇女”当奶母,以便用奶母的性格、行为影响幼儿。

二、反对溺爱、“武”教,主张严教、疏导

颜之推主张“有威有慈”的严教原则:“父母威厉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焉。”他特别指出:“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那种有爱无教、应责反奖的错误导向,待子女成年必难纠正。宋代司马光的《温公家范》见解更为深刻,他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故古人有言:‘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母败也。”他还对父母溺爱心理及其危害作了剖析:人们溺爱子女,常是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而事事放纵。等长大再管,就象树木长大已歪,再去整治就费力了。这就如放鸟再抓,解马再逮,当初不放不解有多省力。清康熙六十年进士、官至河南巡抚的贵州福泉人士王士俊在《闲家编·家政》中提出“饥寒小儿安乐法,饱暖小儿疾病根”的理论,对溺爱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如其中一段:“抱儿者常令之采打人以为欢,甚至父母引手令击其面;或动出淫喋语以詈人。此乳婆、愚父母之通病。”辽太祖和述律平的第三子耶律李明,自幼深受宠爱,长大后性情粗暴,失却人心。欲与辽世宗耶律兀欲争帝位,述律平便对他说:“昔我与太祖爱汝异于诸子。谚云:‘偏伶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我非不欲立汝,汝不自能矣。”(述律平《告子语》)这番话,一则感叹儿子不争气,二则表露了自己骄宠儿子的悔疚之情。

尽管古代家教中普遍认为“棒头出孝子”,但亦有不少主张对孩子的稚错,应劝说疏导,不能靠打骂来限制堵截。明代苏士潜在《苏氏家语》中说:“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所谓“善”教即善于启发诱导,既不宠爱迁就,也不责罚打骂。颜之推虽主张严教,但认为“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应做到“慈爱不至于姑息,严格不至于伤恩”。

三、注意环境、择友

幼儿辨别力弱,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故古代许多教育家强调要注意环境影响和善师择友。颜之推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以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是说周围的环境、各种濡染对孩子影响很大,要注意教化。许多家族要求子弟要交能规劝自己的“诤友”,“以天下之善士”、“士之仁者”为友,不要交那些阳奉阴违 、夸夸其谈的“损友”。颜之推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宅,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因此,“君子必慎交游焉”。明正德十二年进士、浙江海宁人许相卿在《许云屯贻谋》中说:“教子弟必慎择师友”,如果是与贤达之士结交,相距甚远,也一定要给子弟旅费,让他前去与之交往。如是相距不远,就要让他经常不断地拜访。如果是与行为不端的人结交,就要严加惩处和禁止。姚廷杰在《教孝编》中认为:“不孝之由,多因择交不慎。与善人居,则子与子言孝,弟与弟言悌,有善相劝,有过相规。与恶人居,则败检窬闲,蔑伦丧节之事,罔不为矣。”故提出“欲尽孝恩,当慎交友”的观点。

家训中还告诫子孙在交往中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以营造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清代学者焦循在《里堂家训》中说:“天下之道,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一人有一人之能,不能以己之能傲人之不能也;一事有一事之体,不能以此之体混彼之体也。”又说:“余生平与朋友交,必求其胜我处而学之。”大凡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层出不穷,多是由于互相小视对方而引起的。如果人人都能像焦循所提倡的那样,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团队协作精神就有了可靠保证,就能营造出团结向上的人际关系。

四、注意以身示教,相机而教

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尤为深刻,故古人大都要求家长加强修养,以身示教。传统家庭中的家训,对其后世子孙就是“子孙世守之,不得有违”(宋宰相趙鼎《家训笔录》)的祖宗家法,即使是家长、族长,也必须恪守家训。“凡为家长,所以总治一家之务,必谨守礼法,至公无私,诚心待下,临事之际,无察察而见清,无昏昏而不明,宽量包容,无怀猜忌。”(康熙四十四年《浙江会稽顾氏族谱》)“凡族长,赖其约束族人,志须恪遵家训,规步方行,方可训子弟。”(民国二十六年《交河李氏八修族谱》)传统家庭的家长,属于一种全能性的领导者,“一家之中,大小事务,悉主于家长”(宣统元年《新州叶氏家谱》)。这就要求家长对有关的生产、生活及传统礼法、交往习俗等,无所不通,无所不能,而且,处世也必须明达干练。在主持家政时,必须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同时要求家长品德高尚,谦虚温和,对下仁慈宽厚,自身勤谨俭朴。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人的爱戴,才能使家人折服,听从他的约束。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才能率下。“家长治家,当以礼率下,以诚服众,一言不妄,一事无私,视一家如一身”(光绪二十二年《江阴六氏家谱》。

古人不仅重视以身示教,还注意相机而教、借物喻理。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在《女训》中以梳妆为喻,指出首面不修会尘垢秽之,心不思善则邪恶入之,斥责只重外表修饰,轻视内心道德修养的不良世风,主张将外表美与心灵美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唐太宗对李治“遇物则诲”,见他吃饭,就告之“稼穑艰难”,勿夺农时;见他乘船,就告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许多家长常常利用吃饭的时机对孩子进行管教。吃饭要讲吃饭的规矩,孩子不准抱怨食物不可口,不准挑食。这些以事为教,借物晓理的方法很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颜之推胎教家训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胎教
家训伴我成长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孕期短途旅行 准妈妈的另类胎教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
颜之推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家庭教育的启示
浅析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