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伍尔夫《到灯塔去》看意识流主题的构建

2014-05-30 11:30:37朱江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到灯塔去象征诗意

朱江

摘要: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探讨时间蒙太奇、多视角叙述方式、诗化的象征手法等写作技巧来揭示书中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把写作的重点转到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描写上。作者意识流的思维在和谐中构建了时间、空间、诗意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到灯塔去》 意识流小说 诗意 象征

引言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她的好友福斯特先生对她作出了恰当、生动的评价:“弗吉尼亚·伍尔夫写了大量的作品,她用新的方法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乐趣,面对着黑暗,她把英国语言的光芒向前推进了一小步。”《到灯塔去》是伍尔夫的代表作之一,许多评论家甚至认为,这是伍尔夫最好的一部小说。

一、小说中时间蒙太奇的叙事手法

时间蒙太奇是指在特定的空间内,人物的意识突破传统的时间概念,自由穿梭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时间蒙太奇是反映人物意识变化和心理感受的有效手段。它不仅可以使人生经历的各个阶段在一个有限的、特定的空间内得到最充分的表现,而且还能使人物在某一时间的经历同其另一时间内的经历交错重叠,显示出人物意识的多元化与立体感。

莉丽是《到灯塔去》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在揭示拉姆齐夫人的内心世界及贯穿整个故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呈现她的意识活动时,就运用了时间蒙太奇技巧,整个第三部分第五章全部是莉丽的意识活动。莉丽的思绪如同大海的波涛,在现在和过去之间有规律地来回穿梭,眼前的客观景象和过去的回忆交织在一起,最后停留在共同点拉姆齐夫人身上。过去的一切象征性地再现,给予她启示,使得她解决了困惑已久的难题。实际上,整个第三部分都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尽管拉姆齐夫人已经去世,但读者能时刻感到她的存在。因为她仍然活在拉姆齐先生、孩子及莉丽的心中,她的品格如同灯塔的光芒,永远照耀着人们。阅读第三部分,读者感到又回到了十年前的那个傍晚。因此,通过莉丽、拉姆齐先生及其他人对过去的回忆,伍尔夫巧妙地把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使整部小说浑然一体,达到对比和匀称的审美效果。

在这部小说中,将来这一时间概念在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方面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作为一种叙述技巧,而且作为意识活动的一个内容,影响着人物的刻画。伍尔夫非常注重将来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拉姆齐一家及莉丽对将来都有畏惧心理,因为人们无法预料、更无法决定将来。时间的流逝即代表着将来的来臨,因此,他们对于现在流连忘返。在第一部第17章,客人用餐完毕后,拉姆齐夫人走到门槛上,她逗留了片刻,回首向餐厅望了一眼,她回过头去瞥了最后一眼,知道刚才的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了。

二、自由联想与空间蒙太奇的叙述运用

在意识流作品中,自由联想是描述人物内心活动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最令读者感到困惑。人物的意识流既无一定的顺序又无固定的模式,他们往往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由一人或一件事情联想到其他的人和事,由现在联想到过去和将来。伍尔夫认为:“把这种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不论它可能显得多么反常和复杂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尽可能少搀入一些外部的杂质,这难道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吗?”显然,伍尔夫强调的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原始状态,而不进行任何的加工和处理。意识活动在内容、时间及地点上的混杂性、跳跃性,决定了自由联想必须打破传统的叙述方式,不受任何时空条件的限制。

伍尔夫利用了大量的意识流的写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自由联想。为了真实地描写意识,伍尔夫向长期以来的写实主义传统挑战,对叙述模式进行更新和探索,在叙事角度上采用多视角及视角的频繁转换即是她进行的重要探索之一。

第五章中,伍尔夫描述的客观事实很清楚,就是给儿子詹姆斯量袜子,以便给灯塔看守人的男孩织袜子时不会有太大的出入,这样简单的动作一两分钟就可以结束,作者却用了四页半去描述。拉姆齐夫人从窗口看到班克斯先生和莉丽经过,就想着他们要结婚;抬头看到自己的丈夫和他的学生,仰慕者们夸夸其谈;她警告詹姆斯要小心,安静一点,等等,都是插在一个简单动作中的自由联想。这些联想仿佛是没有章法的,但是通读全文后却会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还是很紧密地,也对以后事态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小事件中,作者还用到了空间蒙太奇的用法。三组人物;拉姆齐夫人和詹姆斯,班克斯先生和莉丽,拉姆齐先生和他的志同道合者,它们之间也是对彼此都有着自由联想。自由联想通常与人的文化背景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解释为什么对拉姆齐夫人和莉丽的文字描述多用到自由联想的方法,因为他们两个人都不在意外部的自然规律,而且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同情心。在她们心中,生活是杂乱无章而又相得益彰的。

三、多点聚焦转换叙述手段

由谁来叙述故事,或者通过谁的视角把故事呈现给读者,是每一个作家必须面对的问题。传统作家通常采用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作出解释,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人物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同时在作品和读者之间造成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在小说中,这种全知全能的叙述被减少到了最低限度。

《到灯塔去》传颂为经典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多点聚焦的熟练应用。伍尔夫采用了多点聚焦叙述手法来表现叙述者和人物,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同一个段落中,不着痕迹地从一个人的内心独白跳转到另一个人的内心独白。

第一部分十七章中的一个段落:

“这是大大的成功”,班克斯先生暂时放下手中的刀叉说道。他细细地品尝了一番。他美味可口,酥嫩无比,烹调得十全十美。她怎么能够在这穷乡僻壤搞出这样的佳肴?他问她。她是位了不起的女人。他对她的全部爱慕敬仰之情,重新恢复了。她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里的视角转换可简单地描述为:全能全知叙述者—拉姆齐夫人—班克斯先生—拉姆齐夫人—全能全知叙述者。第一句全知叙述者看到的餐厅情况,听到班克斯先生的赞美。第二句是拉姆齐夫人的观察感受,副词“细细地”是内聚焦的表达方式,拉姆齐夫人对班克斯先生的关注,以及她想得到肯定的心情。接下来第三句是班克斯先生对美味食物的感受。接着聚焦回到拉姆齐夫人的世界,她感受到了来自班克斯先生的爱慕最后,全知叙述者总结了这种感受。由于聚焦方式的经常性转变,造成许多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很多误解。但深入阅读后读者就会发现,作者在每次转换视角的时候,人称和习惯用语都会随之改变,另外还有插入语的运用,例如“她想”、“她思索到”等等。这些都使得语言很有规律性,也很有色彩。

《到灯塔去》中的叙事技巧独特,通过意识流叙事手法的运用,对英国现当代文学的流向起到了引导作用。小说中各种叙事手法的运用,在空间、时间、内心结构与外部世界的交织中充分展现了人物和伍尔夫的小说理论,使得《到灯塔去》这部作品成为意识流叙事的经典之作。语

参考文献

[1]伍尔夫.瞿世镜译.到灯塔去[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王小清.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伍尔夫的《到灯塔去》[J].语文建设,2013(27).

[3]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4-92.

[4]孙迎.唤起瞬间真实的存在[J].语文建设,2004(03).

猜你喜欢
到灯塔去象征诗意
诗意地栖居
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 08:33:14
冬日浪漫
被耽搁的诗意
中国三峡(2016年6期)2017-01-15 13:59:16
《乐观者的女儿》中的象征意义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0:50:19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古代游牧民族绘画对中国画的贡献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英语翻译作品在我国传播与接受的成功原因探析
出版广角(2016年17期)2016-11-07 16:29:12
《到灯塔去》来洞见回忆的再现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8:13:05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到灯塔去》中的莉丽·布里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