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成龙
摘 要:自50到70年代底,国民正处于脱贫阶段,国家重点放于四化建设。居住区只能规划建成硬底化和水、暖管道,因此无暇顾及美化环境和生态宜居等的一整套配套建设。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越发追求高生活质量和丰富环境内容,因此,重视居住区的新规划设计,从规划新理念、规划新方案、建设实施到运行管理,都必须有与以往思路和规划不同的理念。笔者据此,基于生活空间质量的居住区规划的影响进行探讨,以供同仁互相学习。
关键词:生活空间;人居环境;居住区规划
前 言
传统的组团式规划理念在现在的居住区规划中逐渐丢失,尤其是以多层为主的居住区,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空间质量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如何打造良好生态环境、保证生活空间质量为原则,重视空间的有机融合、重视空间的优化和安防和邻里活动结合、重视人文文化的彰显,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不断优化和改善人居环境。运用科学化统一的长远规划,使居住区的空间更加宜人,从而更能够使城镇化的步伐不光有进度,更体现质量来。进而实现有序推进和可持续的发展。
1 组团式空间和开放式空间的比较
组团形式的空间居民区从某种程度上架构就属于社区,其每栋楼宇都是有机的组成部分。其在筹建的过程中就对室内、外进行空间和景观的布局,以充分集聚团体的氛围,利于相互间的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居民彼此之间的情感,同时有助于发展社区文化。当下,新型的组团社区更致力整合周围的景观,以水系、道路的分隔和组合,打造生态型共享景点成为群居的空间圈。这样的以组团为基本单位的小区空间,较好地维系了街坊邻里的关系,使得社区得以存在和发展下去。
伴随着小区的发展规划壮大,这样凑合的“封闭团体空间”的配套及容纳规模已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和城市的要求。随这呼之欲出的是“现代化开放型”的居住区理念。打造成和谐家园,其主要特色体现于:包容与开放。所谓的开放,不但从城市道路的有机接轨来说,更有甚者是区域内的各项配套设置(包括:超市、幼儿园、社区诊所、会所、学区等)实现开放共享,这样充分构建出来的和谐小社会,能够极大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行为活动范围,能打破与外界沟通的局限。但是庞大的人口和区域给管理工作带来极大考验。
2 居民区环境景观规划的影响因素[1]
景响居民区的环境景观的因素相当多,其包括居民的人口结构、历史因素、环境生态、文化水平、风俗风情等。如何能做到因地制宜使规划出来的环境景观能满足宜居的需求而不乏本土特色,以下为考虑的因素:
(1)居住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活跃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集中的场所,居住着成千上万的群众,他们生活的时间是在社区内,常年亲近着小区的环境景观。特别是在早晨晨练时和晚餐后,哪怕是度假娱乐、散步、聊天和其他户外活动等都在与环境景观打交道。所以有必要从环境景观的可观赏性给予居民更多的期待和精彩。
(2)各居住区的居民的人口结构各异和职业背景不同等,从而决定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不同的文化素质会产生高低不同的审美取向,从而对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就像是孩子们喜欢追逐玩耍的场馆,中年人需要幽静放松,老年人需要的是休闲锻炼的地方,邻里街坊则需要沟通和社会空间等,对象需求不同,则需要权衡全局了。
(3)伴随着都市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的激烈,加上沉重的生存压力和重复乏味的工作内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喧嚣城市环境等,极其容易使得人们感到身心疲惫。人与自然分离的太远,现在人们都渴望有一个清新典雅,环境安静舒适,能松放身心的神经,释放压抑和内心压力的“家园”,对心灵本质能起到莫大的抚慰。
3 科学规划和建设居住区的深思
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为了构建更具质量的生活空间,以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建设为目标,建立以人为本的,适度的宜居的生活空间,必须使用一个新的角度,全面地考虑多种因素。一般来说,未来的住宅区规划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生态环境与开敞空间的有机融合[2]
根据对城市居民的调查,超过84%的居民希望生活在美丽的宜居社区的生态环境中,这就有力证明城市居民亲近自然,出自于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对生活质量的渴望。它也反映了当下城市空间拥挤,生活环境有待改善的一种诉求,体现了城市居民越来越重视生活空间质量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住宅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除了总体方案设计,应该有一个系统的绿化规划与环境设计,注重住宅建筑的自然景观,同时尽量保持原设计的积极因素,实现有机结合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另一方面,要重视绿化,绿色建筑,街道树木,提高造林的面积,同时建立多尺度空间,充分考虑绿色空间和开放空间的组合,营造出一步一景,四季风情万千的景观。特别是老年人的锻炼需要,儿童的活动场所,提供了各种居民休闲活动空间的配备也应考虑到。
3.2 功能分区与多种空间的优化组合
在功能性的分区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生活空间的划分应因地制宜。集成不同的功能分区,支持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绿色、开放的、美丽的、实用的、错落有致,公共空间明确的责任分隔。公共空间,居住空间和娱乐空间,绿色空间的有机整合,可以促进住宅吸引力和品质,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此外,空间的组合可以使紧凑的居住环境彰显亲和性,而且实现了空间的集约利用,使空间布局更加的理想。
3.3 安全防卫和邻里活动空间的合理设置
与住宅区居住空间的质量密切相关的是安全性。居住区的规划和建设,应充分考虑如何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住宅的安全氛围,不仅反映了住宅小区的日常管理,还体现在住宅区的规划布局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居住区规划的安全,它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只有安居才会乐业。因此,不可或缺的是安全感的合理设置。应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居住区的布局风格,空间格局,透视性,居住区的科学规划,空间明确的分工都能够体现居住区的监视和安全保障能力。
3.4 服务设施的完善与生活空间的综合利用
基于科学规划和建设的居住区生活空间配套过程,满足服务需求要添置基礎设施以及公共设施,以求创造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按照居住区规划的标准和要求,根据住宅区配置如:学校、医院、超市、市场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设施,同时也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在居住设施的规划过程中,要合理布局,特别是在当前住宅区规模不断扩大,为合理组织的需要,建立一个主要的服务中心和若干副中心。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生活空间的打造,需要建筑与环境并重。居信区空间要以生活空间为主体,但也需要注意配套公共服务空间,在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体育、交通、景观和其他功能设施应与生活空间相融合,根据人们的需要,合理布置。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和日常管理的软硬件兼施,充满人文关怀的居住空间将继续提高质量,打造“宜居、优质、适度的居住空间”是完全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12,33(4):15~18.
[2]郭淑芬.田霞.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