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真 喻琳楠 朱钟炎
1 引 言
水景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将水元素运用于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高效合理的设计的同时,兼顾水域内的生态平衡和小气候环境等水生态环境。硬质化景观影响生态系统,人类追求自然的需求延伸到河道的城市景观设计中,使得滨水生态景观设计渐渐延伸到人们的生活中。城市大部分河道还是硬质化景观,较少采用生态护岸与生态河道做法。如滨水景观大量建设的无缝混凝土堤岸,使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水中生物和植物缺乏栖息地,水域生态廊道与陆地生态系统断裂,使得整个生态体系出现了部分断裂。河道景观可选择的植物也存在较多问题,很多植物树种不适宜种植于滨水区域,不合理的引入外来物种,使得部分城市河道被外来物种无休止弥漫。因此本研究结合生态文明,特别是水生态文明的理念,开展滨水景观设计相关方面的探讨,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出初步的架构,为今后滨水景观设计服务。
2 滨水景观的生态设计理念和原则
滨水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为滨水生态景观设计关注生态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实现在生态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环境系统的利用过程中尽量不去占用其他环境生态资产,以便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敢为之内实现优秀的水系统,主要采用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和恢复性设计。
滨水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包括因地制宜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以人文本原则和保护水文化原则。
2.1 因地制宜原则
滨水生态景观设计必须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注重恢复、保护设计区域内原有的生态环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尽可能保持好本区域原始的地貌属性,并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地质因素,对原有的动植物生态链不要进行过多的人为干预和破坏。
2.2 生物多样性原则
滨水生态景观设计首先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并且尽量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持自然生态的营养以及水分,完善对植物生长环境和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工作,滨水景观设计作为保护自然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3 以人文本原则
滨水生态景观的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人文环境会造就人们不同的需求。在进行滨水生态景观规划和设计过程之中,其中与人有关的建筑景观都必须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必须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有生理上的也有心里上的。
2.4 保护水文化原则
滨水生态景观设计要对现有的有文化价值的水景观、水利工程等进行调查,深入发掘特色水文化,保护好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水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水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把特色的传统和现代文化元素融入到滨水生态景观设计中,提升滨水生态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
3 滨水生态景观的设计
滨水生态景观设计强调生态景观与自然的融合,必须有自然基础设施、生态代谢设施、人工设施和人类生态服务体系等,通过系统合理的人工精心设计后,考虑到其合理性以及人文美感相互交织后,有着以绿色经济为设计依托,还有高新技术的绿色工程进行改造,它必须具有舒适健康、环境优美和谐并有节水节能的特征,属于一项面面俱到的生态工程建设。
3.1 滨水缓冲带设计
结合滨水绿化建设河岸缓冲带,河岸缓冲带铺装上采用渗水材料,如植草砖、透水砖,增加铺装的透水性能,补充地下水,为周围植物生长提供水分。设置河道生态护岸,目前主要采用自然原型生态护岸,自然型生态护岸,人工自然型生态护岸三种。根据河道两侧不同的建设条件,结合景观设计采用不同的缓冲带建设模式,以达到处理净化并利用初期雨水的目的。护岸处理用生态护岸方式[6]。生态护岸除具有护堤功能外,还具有调节水位的功能。护岸上生长的大量的蒲草、芦苇、鸢尾等植被也可以涵养水源。
3.2 植物景观设计
在滨水生态景观中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增加鸟嗜植物种类和数量来吸引鸟类,增加湿地的生机[7]。鸟嗜植物为鸟类提供栖息、筑巢等场所,其果实和种子可吸引鸟类取食。同时,在植物选择上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大量使用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人文景观条件,耐污净化能力强,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使湿地一年四季均有植物覆盖[8]。水生植物在选用上主要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可以起到净化水体、丰富岸线的作用。
3.3 生态浮岛设计
滨水生态景观中对现状污染严重、水质较差的河段,采取相应的水质净化措施,改善河道水质。生态浮岛是指用于水域范围的无土种植技术,通过引入生物工程技术或是现代农艺技术种植在河道或是湖面内的生物技术[9]。通过生态浮岛净化水质,改善水质,同时完善水域内的生态体系。在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水景喷泉,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利用喷泉的曝气充氧功能,为水体增加溶解氧,并且通过水流作用将富氧水体带到河水其它部位,使整个河体成为溶解氧充盈的好氧环境。
3.4 人文景观设计
滨水生态景观中的人文景观就是与滨水景观有关的文化景观,深入发掘特色水文化,保护好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水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水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把特色的传统和现代文化元素融入到滨水生态景观的设计中,提升水景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滨水景观设计要展示历史、民族和地方的根基和文脉,需要挖掘其文化上的含义,体会滨水湿地的历史连续感和乡土气息,使滨水景观具有归属感和文化意境,成为人们寻觅旧日记忆的场所。
4 结 论
當前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格局,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本文在阐述水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开展滨水景观设计相关方面的探讨,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出初步的架构,提出滨水生态景观的设计原则、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为滨水生态景观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陈明忠.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水运,2013,15:1~5.
[2]周长积,袁雅芃,张柔祉.浅谈景观设计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J].中华民居,2013,11,6.
[3]张浩川,赵耘.滨水生态景观设计的生态浮岛,北京农业,2013,11,291~292.
[4]杨扬.城市滨水环境亲水设施设计的研究:以永昌湿地公园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5]王金良,张丽君,李振旺.德州市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理论探析.海河水利,2013,8,6~8.
[6]张谊.论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J].中国园林,2003(1):52~54.
[7]张勇,邹志荣.园林中的引鸟设计[J].陕西林业科技,2004(3):46~49.
[8]陈琳,饶利华,孙坚.生态与园林的交融.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的启示[J],中国园林,2011,27(8):1~7.
[9]王劫,刘阳,王泽民等.生态浮岛技术应用前景[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4(5):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