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近日宣布,基于现有科学证据及专家委员会结论,已初步决定禁用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人造反式脂肪。
自美国药管局2006年要求食品包装必须标明反式脂肪含量以来,美国人每天摄入的反式脂肪量从每天4.6克降至2012年的每天1克左右。
反式脂肪共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反刍动物尤其是牛、羊会天然产生反式脂肪,因此它们的肉制品与乳制品中会含有少量反式脂肪;另一种是工业化制作中,经氢化作用凝固的植物油可产生反式脂肪。
人造反式脂肪曾被认为是工业时代一项突破性的发明创造,但后来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可以说是食品行业历史中的缩影。
据美国心脏病协会介绍,1911年,美国宝洁公司首先推出含反式脂肪的Crisco蔬菜起酥油,其他公司很快争相效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实行黄油配给制度,直接推动了人造黄油的使用。
人们曾认为,植物油比牛肉和黄油等动物产品中的饱和脂肪更健康,因此,食品生产商纷纷改用含反式脂肪的部分氢化蔬菜油。然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反式脂肪的命运逆转,开始走下坡路。
早在1990年,荷兰科学家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降低血清中有益的高密度胆固醇含量,且使有害的低密度胆固醇增加。前者能将血管中的血脂输送到肝脏中处理掉,因而被称为“好胆固醇”;后者则会把肝脏中的血脂输送到血管里,导致动脉硬化,被称为“坏胆固醇”。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反式脂肪对心血管健康不利。还有多项研究结果称,反式脂肪较饱和脂肪更易导致肥胖、还可能增加罹患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风险。
鉴于反式脂肪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一些欧洲国家先后对反式脂肪進行限制。加拿大、巴西等国也要求反式脂肪含量超过0.5克的食品,必须在标签中标明含量。与上述国家相比,美国政府对限制反式脂肪的态度宽容得多。(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