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渝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融合家庭和幼儿园各自的教育优势,在平等、合作、互助的基础上构建家园共育联盟,是当今幼儿园家长工作和家庭教育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在家园共育中,幼儿园应当发挥指导作用,不仅要建立一定的活动机制和活动平台,更要改变家长工作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用智慧去把握家长工作中的“进”“退”问题。在这里,所谓“进”,是指幼儿园为促进幼儿的成长发展,主动影响家庭教育行为的一种方式。所谓“退”,则是幼儿园教育者尊重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主动吸纳他们对幼儿园教育的合理建议,发现家庭教育中的宝贵经验,并利用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影响其他家长,使家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园共育,在育儿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退”中求“进”,接纳和迁移家庭教养经验
开学前的半个月和开学初的第一个月,是托班家长工作的起始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家园彼此不太了解,家长害怕孩子不适应新的环境和幼儿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园和教师充满疑虑;而幼儿园及教师有自己的一套既有模式,希望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尽快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养方式。
这一阶段家园双方要取得协调一致,关键在于幼儿园能先“退”一步,不要急于按自己的想法去设定环境及教育模式。格塞尔就曾指出:当前学校最大的需要是……把儿童当作人来看待,而不要把儿童当作一个必须去适应某个预定的模式的物体。幼儿园生活亦如是,它不应让孩子去适应已经存在的“标准”,而应充分考虑每个孩子及其家庭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这时,托班教师应采用“退”的策略,去了解孩子的家庭,并抱着接纳的心态向孩子的家庭学习。比如家访,教师不仅要了解孩子,更要去观察和了解这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家人间的关系、对孩子的期望、如何照料孩子、如何与孩子互动、孩子活动区域的布置等。开学前一周开设的适应班也是教师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教师要细心观察家长是如何与孩子互动的,当孩子情绪不稳定时家长采用哪些方法会奏效。这样,当孩子离开家长进入托班生活时,教师就可以迁移家庭教养的经验来与孩子互动,使自己更快地被孩子所接受。
接下来,教师可以在“退”中求“进”,即如何在幼儿园延续和迁移家庭文化,创设托班孩子喜爱的“家”的环境,选择更适合托班孩子的教养方法。比如,鼓励孩子将喜爱的玩具、图书甚至音乐CD、动画片、全家福照片带到幼儿园来,教师可时常带领孩子看看讲讲。这些熟悉的家庭物品能对稳定孩子情绪起到良好的作用。又如,暂时顺应个别幼儿在家中养成的饮食习惯,使孩子能较轻松地参与班级的进餐活动,保证身体的基本所需等。
“退”中求“进”的过程,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家庭教养与幼儿园教养的融合,亲身感受到教师对家庭教养的理解和尊重,感受到自己的孩子能和在家时一样安全、满足、快乐。走好了这一步,家园间的初步信任就建立起来了。
二、“进”“退”互补,显现和发挥双方的优势
家园真正的合作一般开始于孩子入园的第二个月或稍晚些时候,该阶段的特点是家园间已初步建立起了信任,但仍需好好维护,才能使双方从信任走向携手合作。
此时,教师要运用“进”“退“交互的方法,将“进”表现为向家长充分展示幼儿园教养工作的细致与成效,通过“退”让家长在支持幼儿园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在“进”的过程中展示是一种手段,其核心是“显性”和“个性”地表现出孩子在园的生活细节与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我认为各班原来仅有的家长园地资料展示和口头沟通,是远远不能满足家长需求的,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显性和个性的展示:
●每日餐点实物展示——丰富多样的菜肴样品,再附上保健营养师的文字点评,令家长在放心之余还能获得家庭膳食制作方面的启发。
●幼儿活动的照片或视频——直观生动的音像资料,可消除家长的顾虑,还可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具体进步。
●幼儿的作品——丰富的作品加教师的个性点评,如“这个圈圈代表爸爸开的车哦,真的很有趣呢”,帮助家长读懂孩子、欣赏孩子。
●宝宝在园情况观察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观察项目,形象的标志代表着“你真棒”“有进步”“加油哦”等含义。家长每天接孩子时看到这张观察表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
在“退”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家长支持幼儿园工作,并让家长获得合作后的成就感是重点。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有些方面确实需要家长的协助。如,收集一些供幼儿操作的材料、发挥家长的专长为班集体的某项工作出力等。在合作前,教师要说清要求,并给予家长充分的准备时间,合作后更要放大家长协助的成效,使家长所做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赞许。比如,将家长收集来的各种废旧物品制作成玩具后,教师可及时拍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的场景,并把照片和新闻稿一起放上幼儿园网站,让全园都知道托班家长的热心支持;有设计专长的家长为全班孩子设计“全家福”照片后,教师立即将照片放到班级QQ群供家长们下载,并告知作者是××宝宝的爸爸;在家长的配合下,托班孩子愿意自己走、不要家长抱了,教师请家长提供孩子外出活动时自己行走的照片,并在园所大厅的展板上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和借鉴。
三、“进”“退”融合,建构家园共育联盟
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家园双方的默契度提升了,家长逐步融入了幼儿园和班集体。此时,许多家长已不满足于单个家庭与教师间的互动,而产生了与其他家庭交往、交流的需要。并且,随着对亲职教育的重视,家长希望在育儿方面获得更多、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所以该阶段家长工作的重点是借助社会、幼儿园和家长群体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家园共育联盟,让每个家长都成为联盟中的主体,共享经验、共同促进,为今后几年的家园共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家园共育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中,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十分重要,教师和幼儿园要迈好小“进”巧“退”的步伐,在引导家长主动参与进来后,再在适当的时候巧妙后退,给家长群体间的交流学习提供空间。
园所和教师首先应充分了解该阶段家长的需求,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以支持和满足家长的需求。我园的做法是先发放问卷,征询家长需要哪些育儿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最喜欢参加哪些类型的家长活动等,然后将问卷汇总,并根据家长的需要制定相应方案。比如:举办家长沙龙,内容是家长最感兴趣的三个方面(保健、亲子阅读、兴趣发展),家长可以自选参加任意一个,主持人由知名的儿保专家和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担任,活动中多方互动,不仅有专家的指点,也有家长相互间的探讨、学习。又如,为满足家长希望近距离了解孩子在园情况、拓宽孩子交往范围等需求,我们组织各类丰富的亲子活动,包括家长来园半日活动、班级亲子运动会、亲子游等。
上述这些活动都是由幼儿园牵头,以家长需求为中心,采用全班活动或全年级活动的形式来开展的,较好地弥补了幼儿园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不足,增进了家长之间的联系,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更广泛的信息和支持。活动中,每个家庭都是主体,家长们既是学习者,也是传授者,他们的好经验更能被其他家长所接受。活动后,许多家庭会自发地结成小组定期活动,孩子的交往面扩大了,家长学习的渠道也更宽了。此刻,家园共育联盟已基本构建完成,幼儿园就可以适时、巧妙地“退”,把更多的主动权、发展权留给家长们。
托班一年的家长工作,锻炼了教师与家长互动的能力以及灵活“进”“退”的能力,更成功构建了家园共育联盟。这个过程令我们认识到,优质的幼儿教育应使幼儿园和家庭形成一个共同体,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彼此信任、协调统一、优势互补,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