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
进入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负担是多种多样的。虽然摆脱了疾病的折磨,自知力开始恢复,但他们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许多研究表明, 在影响精神分裂症疗效巩固的因素中, 家庭干预当属首位。家庭是患者最直接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使患者的情绪得以稳定,可以增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减轻残留症状、预防复发起着关键作用。
家庭护理中几个要点
1固定时间用药
大多数病人都会有拒绝服药的心理,常常以便秘、体重增加、害怕别人看到、不承认自己有病等理由拒绝服药,还会以各种手段藏药。病人家属要坚定药物是治疗底线,这也是较为经济的治疗方式。
服药后,药物进入血液中,再由血运输到全身。因此,病人家属要监督患者定时服用药物,保证血药浓度稳定,不出现太大波动,从而保持药效,也避免副作用过大。
2规律睡眠
一般来说,患者服药后会比较嗜睡,保证规律睡眠才能规律用药。建议患者不晚于10点半入睡,需要早起上班上学的患者上床时间要提前。
服药期间避免饮用咖啡、浓茶和酒。咖啡、浓茶易使人兴奋,影响睡眠,不利于药物发挥作用。大量饮酒会损伤肝,从而影响药物代谢。
3增加运动量,少卧床
刚出院不久的患者用药量还比较大,有疲倦、嗜睡的症状,他们不爱动,显得十分懒散。很多病人家属不想刺激患者,怕引起患者的不满,往往不要求患者起来活动。这样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家属每天早晨应该叫病人起床,最好能外出活动。活动身体能帮助药物代谢,减少副作用,也利于控制体重,同时还能增加患者的人际交往。
由于药物的影响,患者缺乏动力和兴趣,情绪低落,自卑,他们会选择逃避,上述要求开始可能难以做到。患者家属不能过分顺从,要鼓励、引导和陪伴患者增加运动,这非常重要。
4药物的调整要谨慎
一个患者家属问,患者每天睡不醒,是不是该减药了?比如刚刚出院的病人会比较嗜睡,但是可以叫醒、也能起来活动的情况就不用干预。如果两三个月后仍然如此,则可以去门诊和医生商量调整用药。
有的患者家属自认为对药物比较了解,或者为了省事儿,自行给患者加减药,看到病情好转就给停药,结果导致疾病复发,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病情反复发作变成慢性化,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时间。
5引导病人参与社会生活
由于药物的影响,有的患者比较回避,害怕与人接触。也有的家长说,孩子生病了,怕他出去惹麻烦或者受到伤害,因此限制患者活动。康复的最终目的是让患者回归社会,带有部分残留症状的病人可以参与社会生活,家属要为他们创造条件。这里有两个例子:
一个女孩10多岁时患了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身体发胖,她很自卑,性格也有些变了。后来家人给她安排了一个接电话的工作,这样既能与人沟通又避免了与他人正面接触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家人和她一起锻炼身体,女孩的状态越来越好,积极性也高了。
一个外地的女患者,丈夫带着她到北京看病。由于没有固定工作,丈夫靠卖菜养家。出院后,没有人照顧她,丈夫不得已把她带在身边。卖菜要称重、收钱,还有顾客会讨价还价,这项工作既没有太大难度,又能反复训练。现在她的丈夫出去进货,她完全能自己照看生意,基本上康复了。
所以说,根据性格特点给患者找个简单的工作,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尽可能让他们融入社会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6春秋季节加强观察
春秋是疾病高发期,需警惕患者疾病复发。出现睡眠不好、漏服药物情况,或者有之前发病时出现过的征兆,都要引起注意,及时去门诊找医生。
7门诊复查时的准备
由于门诊量大,医生的时
间有限,复查时最好提前做好以下准备:
思考、总结最近的情况;
写下自己要问的问题,按主次分条记录;
记下医生的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