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文锐
疯狂的“旅行者”—精神病患者的自救之旅
艾琳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授,但同时她还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她在《我穿越疯狂的旅程》一书中讲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渴望什么,害怕什么,和常人到底有何不同,如何与疾病抗争取得傲人的成就……她的书让我们对这一疾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艾琳17岁那年,她的世界开始变了,所有的东西都开始变形,周围的房屋在对她喃喃细语。从这一天起,就有一些“小人”侵入了她的头脑深处。此后30多年,无论是在教室、法庭、病房还是婚礼上,她都无法预测下一分钟“小人”会不会突然醒过来,向她传递一些不可违抗的、诡异的指令。但凭着惊人的毅力、朋友的帮助、家人的关怀,再加上对专业的挚爱,艾琳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而且获得了去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全额奖学金。在牛津大学,艾琳渐渐感到“精神分裂症像一层雾一样正在慢慢地向我袭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浓”。她无数次披头散发、满身污垢地躲在地下通道里,接收大脑深处发来的命令,用电炉、开水或打火机烫伤自己。
艾琳不愿意将自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事实告诉自己的朋友,甚至是丈夫,她害怕他们会因此而离开她。于是,她一个人默默地与魔鬼战斗。30多年来,她尝试了许多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法,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每周接受4—5次心理治疗,科学服用药物。这些治疗帮助她渐渐地回到现实中来了。
艾琳对病魔的最后一击,是她站在舞台上大声宣布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这件事。她要告诉人们,即使患了精神分裂症,也不意味着一切都被毁掉了。那些经历过精神疾病的人想得到的与其他人没什么区别,就是弗洛伊德说的,“去工作、去爱”。
她想用自己的经历改变公众对这个群体的印象,她想用自己的经历证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总是疯疯癫癫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可以独立生活,从事全职工作,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她用一生的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
回归路漫漫
50多岁的孟女士已经在精神病院住院10多年了,由于老家在外地,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家人很少来看她。每到临近节假日,她就会和大夫念叨,今年家人要来看她了,或是她要回家过年了,一边说一边在窗口盼望,但是家人一次也没来过。
小李是男病区新来的患者,没来多久就打电话给妻子,说自己特别想念女儿,希望妻子能接他出去看看孩子。妻子电话里同意了,可是却没有来接他。那天晚上,小李用衣服勒住自己想自杀,幸亏护士发现及时才未导致悲剧发生。之后,小李情绪低落,拒绝吃药,不配合治疗,觉得活着没有意思。
这样的病人有很多,尽管有些患者病情已经稳定,完全达到出院标准,但他们可能终身難以回归社会。一些患者家属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不敢接病人回家,怕伤到他人,甚至怕邻居说闲话。这样极不利于病人的康复,甚至会加重他们的病情。
患者出院后很难恢复原来的社会角色。虽然幻听、妄想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但他们往往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缺乏意志。比如生活懒散、与家人不亲、敏感多疑、对外界缺乏兴趣等,他们需要家庭及社会的帮助及接纳,得到应有的尊重。
投入到眼前的生活当中,糟糕的状况就会改善
廖女士40多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 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交流,在单位和同事的关系不太好,她常常自己闷在一边,别人也很少与她交流。廖女士工作不顺利,生活也不太如意,结婚生子后,她怀疑丈夫有外遇,总觉得家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对自己有看法。丈夫抱怨她懒惰,不顾家,夫妻俩经常争吵甚至动手。由于多疑、情绪不稳定、和身边的人冲突不断,她被母亲带到医院,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过住院治疗,廖女士的病情稳定下来。
后来丈夫与她离婚,孩子也由老人抚养,她已经独自生活多年。“我现在还在上班呢,单位给我的活比较轻松,我也愿意做一些事。现在大家都用微信交流,我可以在朋友圈了解大家的近况,但是我不太主动联系别人。我最近还养了一只流浪猫做伴。”
廖女士已经坚持服药多年,幻听、妄想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在人际交往方面仍然有一些困惑。有时候她会感到孤独,渴望有家人朋友陪伴,但又不想参加社交活动。她说自己内心常常很矛盾,看问题也比较悲观,但通过定期的心理评估和治疗,她越来越了解和接受自己了,不给自己过高的要求。用医生的话说,就是“自知力”有了很大提高。她表示,近10多年病情稳定未复发,目前的生活平静充实,能够挣钱养活自己,还给上大学的女儿生活费,已经感到很满意了。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的目的,不只是控制精神症状,更重要的是恢复和保持患者的社会功能,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并努力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吴女士20岁那年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来她遇到现在的丈夫,热恋中的她本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病情,但考虑很久后,她还是坦白了自己的病情。丈夫知道后不仅没有抛弃她,反而对她更加体贴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两人结婚了。如今,她的两个孩子都研究生毕业了,一家人幸福和睦。回忆自己的生病经历,她一直感叹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因为丈夫的爱和包容,让她顺利度过了恋爱、结婚、生子的人生历程,像正常人一样享受家庭温暖。
相关数据资料
1有研究对500例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15年后的情况作了随访,发现,患者的预后结局有4类,每类各约占四分之一:
痊愈:社会功能良好;
轻度缺陷:少数症状残留,社会功能较好;
明显缺陷:多数症状残留,社会功能损害;
恶化、衰退。
2研究表明:在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成长环境中,家庭成员间亲密度较低,情感表达不畅,亲情淡薄,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且具有较多的矛盾冲突;患者从家庭中获得的支持较少,取而代之的是严厉的管教与控制。
3社会功能衰退特别是职业技能的丧失使患者生活困难,此种情况下,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心理治疗方法包括社会技能训练、家庭干预、认知矫正和认知行为治疗。
4目前,在我国,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尚未全面开展,功能也不完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