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娥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CT診断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方法:整理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腹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B超检测,治疗组患者接受CT检查。结果:治疗组检查符合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62.5%),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诊断应用在腹部创伤的治疗中价值显著,能清晰反应患者腹部创伤的类别、位置、面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腹部创伤;CT诊断;临床作用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85-01
腹部创伤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创伤,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恶心、血尿。腹部创伤约占所有创伤的4.2%左右,病死率约占10%[1]。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抢救患者生命,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探究CT诊断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与作用,通过整理收集了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腹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6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分析,其中:男50例,女14例,患者年龄在19-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5±3.2岁)。道指创伤的原因有:车祸伤42例,高处坠落18例,锐器伤4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性。
1.2 方法
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B超检测;治疗组32例患者接受CT检查:采用岛津SCT-4800rIECT机进行扫描,5-10mm层厚,5-10mm层间距,进行CT平扫之后,进行CT增强扫描。扫描膈顶至肾下极全部范围,部分患者进行全腹部扫描,详细观察患者肠道与腹膜后腔情况。检查之后,上述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
2 结果
治疗组32例患者手术结果:13例脾损伤,6例肠系膜损伤,7例肝损伤,3例膀胱损伤,3例胰腺损伤。30例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吻合,符合率为93.8%.
对照组32例患者手术结果:14例脾损伤,5例肠系膜损伤,7例肝损伤,4例膀胱损伤,2例胰腺损伤。20例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吻合,符合率为62.5%.
治疗组检查符合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62.5%),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腹部创伤在临床上多属于急诊检查,因失血过多等因素会危急患者生命安全。在治疗腹部创伤之前,需要先诊断腹部创伤,由于腹部位置与人体内脏直接联系,属于敏感位置,因此,快速诊断与及时治疗,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2]。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需要准确找到伤口部位,了解损伤具体程度,并结合上述因素制定治疗计划。现阶段,CT检查已经成为腹部创伤诊断的首要方式。CT检查需要迅速、准确,一方面检查清楚损伤程度与损伤部位,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一方面需要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CT操作技术,能有效提高检查准确性。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技术能有效缩短扫描时间。对于腹部创伤这种急诊病例,争分夺秒赢得救治时间,是成功救治患者的重要前提。在腹部损伤中,脾脏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相关研究资料证实,CT检查对于脾脏损伤诊断准确率能达到95%以上[3]。肝脏受损率仅次于脾脏,其CT影像学表现与脾脏部位相似。骨盆骨折与膀胱损伤两者常常并存,在CT诊断膀胱破裂中,必须保障高密度对比剂存在充盈的膀胱中。胰腺损伤的发生率不高,但是死亡率非常高。对于胰腺损伤严重患者,CT检查能全面显示胰腺裂口或断裂情况。对于胰腺损伤不严重者,主要表现为肾前筋膜增厚、胰周渗液或肿胀等。在12-48小时内的CT动态扫描,对于损伤较轻的患者有重要作用。在肠系膜损伤、横膈损伤以及肠道损伤中,很容易在CT定位片中发现膈破裂致腹腔内脏器疝入胸腔。有时,肠系膜损伤比较不容易诊断。肠道破裂后肠内气体溢出,CT敏感度较高。CT检查也存在自身局限性,其很难检查到肾内小片挫伤,很容易出现误诊。因此,在CT增强扫描中,若肾脏实质强化效果不佳,需要考虑肾破裂或肾动脉损伤可能性。
综上所述,治疗组检查符合率(93.8%)显著高于对照组(62.5%),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说明在腹部损伤诊断中,CT诊断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荣靖,何文通,何选峰.闭合性腹部创伤的CT诊断与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9):1156-1158.
[2] 江浩,凌华威,马小敏,等.腹部钝伤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27(9):615-618.
[3] 章跃武,朱希松,吴渭贤,等.CT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l(3):26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