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周霄
“爸,最近过得怎么样?”
“很好,幸福得像在天堂。”
在市舜辰老年公寓,住着这样一对老人,男的叫老韩,82岁,妻子巧善比他小8岁,他们相知相恋,谈了十年的黄昏恋,是朋友圈里的“模范夫妻”。
老韩是梨洲街道最良村的农民,膝下两女一儿;黄家埠镇的巧善曾是能干的女厂长,育有一儿一女。两人走到一起,全靠老年大学做的“媒”。
巧善的前夫去世得早,她独自奋斗了好几年,儿女成家后,厂子也关掉了。为了不让自己太清闲,她在老年大学里报了很多兴趣班。
在同学的牵线搭桥下,巧善和摄影班的班长老韩认识了,他们从吃搭伙饭到领红本本,共同的爱好牵引着他们走在了一起。
在巧善眼里,老韩虽然家境一般,为人却忠厚老实,“靠得住”。当她决定再婚时,子女都很支持,女儿还送给妈妈一套床上用品,“妈妈再也不用吃泡面了”。
“当初,虽然我丧偶多年,但孩子们还是不太理解我找老伴。”2004年12月17日,老韩带着巧善走进了市婚姻登记处,“我瞒着他们,领了结婚证。”
结婚后,老韩和巧善告别了孤单的生活,日子过得滋润起来。他们一起买菜,每次买足一星期的量,一起去老年大学上课,一起练书法,一起旅游……互相照应,形影不离。老韩身体好,总是抢着做家务。
刚开始,老韩和巧善各花各的钱,一户人家两笔账。过了段日子,想到已经是一家人了,老韩愿意把工资卡交给巧善保管,每个月领一点零花钱。
“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最大的开销就是买毛笔和宣纸了。”顾及到子女们的感受,巧善有一个账本,家里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都在里面,“吃的用的,基本上我打理”。
为了避免子女们尴尬,巧善和老韩没让双方子女见过面。“逢年过节,我们两头聚,要么和他的孩子一起吃,要么和我的孩子一起吃。”老韩说,“巧善的孩子喊我‘老韩伯,我的孩子喊她‘阿姨。这是我们和孩子们约定好的称呼,体谅他们的心情。”
和年轻夫妻一样,巧善和老韩也会为了一些琐事拌拌嘴,但马上又和好如初。家里遇到事情时,他们总是有商有量。5年前,老韩因为拆迁,分到了房子和钱。分财产问题上,巧善妥善地帮助老韩作了处理,“不图他的财产,只要他这个人,其他都是身外之物”。经历了这件事以后,老韩的子女们和巧善亲近了许多。
几个月前,他们搬进了舜辰老年公寓里的新家。一室一厅,装修简单又干净,朝南的阳台里还能看到江景。
“没想到生活变得这么美好,前阵子生病时,我愈发留恋现在的幸福。”老韩说,“希望家里人身体健康,多享几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