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宏
摘要:目的:讨论临床诊断周围型小肺癌时应用多层螺旋CT的价值。方法:选择被确诊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58例,给予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临床检查结果和影像学特点。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明确的显示肿瘤典型征象,有很高的检出率和确诊率。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上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多层螺旋CT;肿瘤征象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67-01
周围型小肺癌,好发于肺段以下的支气管,直径小于2cm。肺癌的发病率高,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严重影响该病预后。所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措施可以降低病死率,给患者提高生活质量。CT片上的肺癌呈现多样化和复杂性,没有哪种征象就可以确诊为恶性肿瘤。所以年龄大于40的患者,要小心异常的肺部影像,及时作出诊可以高患者生存年限。所以,对于肺癌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所以在临床上最关键是做到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这也是医师所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临床上,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实际临床治疗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1]。临床工作中发现多层螺旋CT可以提高周围型肺癌确诊率,所以在診断该病时多层螺旋CT是首选。笔者研究了多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并针对其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是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入住我院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58例。年龄37~70岁,平均59.1岁。其中鳞癌有18例,腺癌3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6例,小细胞癌4例。病灶直径在0.8~1.6cm之间。
1.2 诊断方法
使用医院引进的双排螺旋CT机扫描,58例患者均获得多平面重建以及横断薄层扫描两种结果。层厚参数10mm,层距参数4mm,重建层厚参数2.5mm,从肺尖连续扫描至肺底。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使用卡方检验数据资料,t检验计量数据,当P<0.05时表示存在差异,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多平面重建显示的肿瘤征象以及横断位扫描显示的结果如下,前者分叶征37例,后者26例;前者细支气管征28例,后者20例;前者血管集束征23例,后者20例;前者胸膜凹陷征29例,后者20例;前者短毛刺征38例,后者18例。由以上结果可知,全胸的多平面重建扫描诊断价值高于横断薄层扫描。从结果可以看出, 多层螺旋CT可以较好的显示出周围型小肺癌的典型征象,检出率和诊断价值都是最高的。具体结果如表1:
3 讨论
肺癌的发病率高,发病人数在很快的增长,对其进行定性诊断是一大难点,但是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与该病的预后有很大关系。CT片上的肺癌呈现多样化和复杂性,没有哪种征象就可以确诊为恶性肿瘤。所以年龄大于40的患者,要小心异常的肺部影像,及时作出诊可以高患者生存年限。所以,对于肺癌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
在近来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多层螺旋CT在进行肺癌筛查时,不仅提高中心型肺癌确诊率,也提高了对中心型肺癌确诊率。周围型小肺癌在呼吸肿瘤科较为常见,发生率逐年上升,目前来看在诊断该病时多层螺旋CT是首选。该CT扫描显示肿瘤边缘的特征主要是分叶征,是典型的特征,产生的原因是肿瘤细胞的生长被支气管、血管等限制,限制的细胞处产生陷窝,就形成分叶征。
肺癌病变部位的CT检查显示为:第一,空泡征。空泡直径小于5mm,一般多发,是癌变造内的类圆形透光区。空泡产生有以下几种原因:肿瘤排除的坏死物;被破坏的肺泡;癌组织沿肺泡生长;未被肿瘤浸润的含气组织。空泡最常见于腺癌,偶尔见于鳞癌。空泡内偶有脱落的肿瘤细胞和粘液等成分,导致CT值显著升高,密度与水相似[3]。第二,细支气管气相,病理表现在细支气管的扩张。见于腺癌。
螺旋CT的肿瘤邻近组织的变化:首先是胸膜凹陷征。CT的扫描层面不同,凹陷征象的变现就不同:如果在进行扫描时,平行扫描凹陷中心,则影像学结果会显示出较为典型的胸膜凹陷征,病变处的胸壁与瘤变会显示为三角开口状;当扫描层面偏离凹陷胸膜,就会有两条线状影。
综上所述,由于肺癌的以上典型征象特点,再进一步结合螺旋CT的影像原理,就可以较高的检出肺部的癌变,提供临床依据,从而达到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目的,是很是理想的检查方法,有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秦维中.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 健康必读杂志,2011(8):269.
[2] 刘泽坤.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117-118.
[3] 慕明堂.多层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