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娃娃家游戏是角色游戏的一种,是指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幼儿通过扮演家庭中的不同角色,再现家庭及周围生活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验与周围其他人、事、物情感与态度的角色扮演活动过程。主要是从角色游戏的角度认为娃娃家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语言和认知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娃娃家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其他角色游戏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开展;有效;活动
首先,在平时的活动中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恰当的措施给幼儿适当的帮助,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此外,在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地自己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要多参与,多指导,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种类少、数量多的成型玩具,避免幼儿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需要;以平行游戏法指导幼儿游戏,也可以角色的身份加入游戏中,在与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要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并通过讲评帮助孩子积累游戏经验。
一、娃娃家游戏活动的核心价值
1.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和心理慰藉,体验快乐。
2.再现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象和情感。
3.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发展与角色相关的情感和责任感。
4.发展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5.丰富幼儿交往的策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与同伴合作游戏的能力,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7.发展相关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娃娃家游戏活动的年龄特点
在实践过程中,我还观察总结了小班初期的幼儿在娃娃家游戏活动中的一些行为表现,其特点如下:
幼儿在娃娃家内主要是摆弄材料,一会抱娃娃,一会做饭,做一会饭,又去抱娃娃,后来自己选择角色玩娃娃当爸爸、妈妈、阿姨;同伴间往往相互模仿娃娃,看到其他幼儿在小吃店玩,会抱着手里的娃娃也去小吃店玩。
情节点较多,以简单操作为主,在娃娃家游戏过程中,除有简单的喂奶、喂水、做饭、做菜操作活动外,还有打电话、抱孩子串门、请客人吃饭的情节。在这类情节中,打电话的孩子是满足自己说话的要求,当对方问起“找谁呀、有什么事呀”,又不知道跟对方说什么,很少有情节延伸。当有客人来时,会说“菜没了”就连忙冲出去买菜,也不招呼来的客人了,有的幼儿东逛逛西逛逛,把客人忘了,没有连续地给客人烧饭的情节出现。
有简单的语言沟通。开始时幼儿只顾自己摆弄材料很少有语言沟通,后来同伴間逐渐出现简单的应答,如“我来烧饭,你去喂宝宝吧”,看到有其他幼儿经过会说:“你来我们家吃饭吧,你要吃什么?”由于小班孩子爱模仿和思维的直觉行动性特点,各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决定了娃娃家在小班是一个由水平较低的初始期向较高水平逐渐发展的时期。
三、娃娃家游戏活动的环境创设
游戏活动中,幼儿喜欢什么内容、怎样游戏都是幼儿的事,但是教师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应该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追随幼儿的热点来创设环境,这样才能让幼儿玩得自主、快乐。
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创设可选择的自主游戏环境。
小班幼儿最喜欢的就是娃娃家游戏了,我为幼儿创设了两个娃娃家,开阔的空间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要。为了减少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争抢,我们投放了相当数量的玩具、餐具,引发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幼儿在操作摆弄中进行最初的娃娃家游戏,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
总之,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的一种典型的游戏类型,也是幼儿最喜欢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一种综合性强的游戏方式。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光有好的环境是不够的,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指导。适时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主题,增加游戏情节,促进角色交往,更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组织活动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今后我们将不断地学习、实践与反思,以便能更好地服务于幼儿,让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简介:范丹丹,女,工作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湖小学附属幼儿园,研究方向:科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