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容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计算机普及的今天,各种现实生活与数学紧密相关,学好数学,显得至关重要,事实上,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数学观,从而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或工作行为。如果一个学生产生了数学艰深难懂,枯燥无味,高不可攀的念头,必然会导致回避数学课,回避数学教师,不接触数学读物的自闭行为。
我校是一个彝汉族同校、同班学习的混合型少数民族学校,我校也正在进行省级的“汉班级环境下彝族小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的课题研究。在研究期间由于汉族学生占80%左右,汉族教师也是90%左右,这样对汉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清楚一点,教师们感觉彝生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具体彝生对数学的兴趣如何,尚不太清楚。
二、统计分析
虽然数学思想方法包括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但其中“优化思想”、“概率统计思想”、“推理意识”、“计算机意识”等等。彝生的兴趣如何?在什么方面比较感兴趣?带着这些疑问,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刻意的调查和观察记录,得到了一些结果:
(一)彝生发言的积极性不高,分析原因:A、彝生与汉生相比,在表现自己与表达自己时,显得自信心不足,这可能与彝生的祖辈们长期生活在高寒、偏僻的山区,稀与外面的世界相融合的原因所致。B、有一些彝生还不是生在城镇,而是出生于乡村。后又转入我校。因此在运用汉语言上尚显不足,从而导致羞于表达。C、我们在教学时不让学生犯错或学生犯错时会得到惩罚,而使学生畏缩、胆小。D、我们教师教学的设计、方法使用的陈旧、老套,缺乏生机、新奇、有趣也有关系。
(二)在小组内讨论数学问题时,彝生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在全班的发言积极性,在小组4人中,那种胆小、羞怯,就不再明显,顾虑就少得多。彝生的兴趣最高的还是制作学习用具上,彝生不太喜欢说,却喜欢做。这与他们平时做家务或干其他劳动时所培养出较强的动手能力有关。
(三)在办事讲究效率与解决问题的态度时,彝生这方面较差,这与平时自己所养成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是一致的,比如:刚学了178+99=178+100-1=77的简便方法后,就有做出236+101=236+100-1=335这样的错例,这是典型的思维方式的问题,只知道机械的摹仿。在学习数学时,遇到困难,不是自己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缴械投降,或干脆坐等别人的劳动成果。
(四)彝生普遍对音乐和体育课很感兴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彝族天生能歌善舞的艺术天分和在山区养成的好动自由的天性。
综上所诉,可见彝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除了以上的几种原因以外,统编教材本身的有些内容,编法也不符合本地彝生的实际生活的。这在应用题的编排上更突出一点。
三、几点设想
(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学生
1、他们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刚从高山上下来的彝族学生,他们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时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2、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生物的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吸收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
4、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与彝生家长紧密配合,争取家长的支持、合作,从而提高彝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彝族的各种风俗习惯,还应该特别尊重彝族家长,进一步了解彝生的生活氛围,与家长共同探讨让学生如何喜欢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常见的生活问题。
2、多争取彝族家长在家里支持和表扬学生制作各种数學课需要的学习用具,这样来提高学生的制作热情与质量。
3、教师应该多到彝生家里去给彝族拜拜年,以增进师生的感情,达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充分利用我校校园的资源增强学生兴趣
1、快速运用校园的现存资源,在课堂上多进行多媒体教学,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2、教师根据学生的民族特色制作出实用、有效的课件,以食学生。
(四)对彝族学生的辅导既重视主环节的辅导,也得重视辅助环节的辅导。
1、学习环节分主环节和辅助环节:主环节由练习、复习、预习三大部分组成;辅助环节有听课、错题整理、总结归纳、回忆、检查、提问、讨论、思索、针对练习、考试等。
2、主环节和辅助环节的关系是互相依附和支持的。就好比一道菜是否好吃,油盐酱醋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但我们的学生通常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忽视这些辅助环节的实施,所以学习效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