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2014-05-30 18:08:12席丽君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8期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诊断

席丽君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药物治疗;进展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129-01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关节滑膜炎以及对称性、破坏性的慢性炎性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约为0.4% ,在全世界约为0.5 %~1.0%,有较大的患者群。

1 RA的发病机制

研究表明[1],多种细胞因子(Cytokine)的介导、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的恶性循环、细胞程序死亡的抑制等多种因素共同参与了关节和骨的破坏。大量的研究发现[2],在RA患者的滑膜组织和滑膜液中,出现异常增多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免疫分子(细胞因子、自身抗体、热休克蛋白等),提示这些物质释放或活化可能参与RA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认为RA 的病因病机多由于正气的虚弱, 致使机体卫外不固, 腠理不密, 风湿之邪乘侵袭, 日久蕴而化热, 湿热交阻,壅遏于骨节经脉,从而引发风湿热痹;或由于素体脾胃虚弱, 运化失常, 加之膏脂蕴积, 酿生湿热, 湿热内蕴, 复感风邪, 风与湿热相搏, 流注经络关节,气血不得流通而成风湿热痹,其病邪性质为湿热,病机转化表现为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肌肤到筋骨[3]。

2 诊断

RA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而其临床表现又有个体差异。典型的RA以双手近端及掌指关节、腕、膝、足关节受累最常见,且有明显的晨僵、关节肿胀和压痛。典型的关节畸形是掌指关节的半脱位和手指尺侧偏斜,并由于近端指间关节过伸,使远端指间关节屈曲,呈"天鹅颈"样畸形。严重者出现关节纤维化、融合或骨性强直,从而关节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

3 西药治疗研究进展

3.1 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

经典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具有良好的抗炎与镇痛作用,是治疗RA的一线药物。新一代NSAIDs,即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和罗非昔布,较老一代的NSA IDs有更少的胃肠副作用和降低出血性胃溃疡的复发率,但对心血管危险则一直争论不休。

3.2 改变病情的抗風湿药物(DMARD)

DMARD的作用主要是控制滑膜炎症,控制关节病发展,甚至起到修复作用。该类药物较NSAIDs发挥作用慢,如:甲氨蝶呤(MTX)、羟氯喹(HCQ)、柳氮磺胺吡啶(SSZ、SASP)等。

3.3 糖皮质激素

目前强调小剂量激素的应用。泼尼松用量应在2.5~10mg/d。极低剂量泼尼松(≤3 mg/d)即可使RA患者的关节及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小剂量激素可减缓RA的骨质破坏,有一定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作用,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对患者有益。

3.4 生物制品

3.4.1 抗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拮抗剂):在诸多RA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中,TNF 是最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之一,参与RA的发生、发展和慢性滑膜炎。TNF-α能够刺激滑膜增生、促进前列腺素和金属蛋白酶产生,在RA的发病过程中处于关键地位,阻断其作用可阻断由此导致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衡,起到治疗作用。抑制TNF-α的作用对控制RA 的病情和改善预后非常重要[4]。

3.4.2 IL - 1抑制剂:

3.4.2.1 IL-1受体拮抗剂Anakinra(商品名Kinaret,阿那白滞素):是一种通过重组DNA技术利用大肠杆菌的发酵作用获得的IL-1受体拮抗剂,可以与IL-1竞争细胞表面的IL-1受体,但不能转导细胞内信号。推荐剂量是100mg/d,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临床试验表明患者对anakinra有很好的耐受性,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的反应,通常表现轻微并且范围局限。

3.4.2.2 可溶性IL-1:受体IL-1生物活性通过与可溶性IL-1受体结合体现出来。存在于受累关节滑液中的可溶性IL-1受体也是IL-1的天然抑制物。目前,重组的IL-1受体也已应用于RA的临床试验研究。

4 中药研究与开发。

4.1 专方经验方

张艳玲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主方,剧痛加草乌,肿胀明显加忍冬藤、益母草,关节僵直加乳没、全蝎,局部结节加土茯芩、生牡蛎、生薏仁、白芥子。治疗62 例,总有效率87.1%。王绍海以乌头汤加味为主方,偏寒加桂枝、细辛,偏湿加薏苡仁、苍术、萆薢,剧痛加制乳没,体虚加太子参、枸杞,顽固不愈加雷公藤,另用药渣熏洗疼痛关节。共治疗132 例,显效26 例,有效94 例。

4.2 中药外治

中药的外治方法包括熏洗疗法、敷贴疗法、离子导入法、针灸和穴位注射等。所选用的大多为散寒除湿祛风、活血通络之药物,加酒醋作引子,使其黏附力、作用力增强。秦同来等用药牛膝、当归、伸筋草、云苓、秦艽、地龙等,采用熏洗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150 例,取得较满意的结果。常红用敷贴加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36 例,总有效率94.15%。孙素艳用电针配合药物离子导入及超短波治疗膝骨关节炎53例,总有效率为96%。

5 展望

随着风湿免疫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RA的诊断技术不断完善,治疗趋于正规,常规缓解症状药物和DMARD难以奏效的难治性RA给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已有多种重组细胞因子药物进入临床,生物治疗在RA的治疗中也获得了广泛地应用。随着研究水平和生物技术的提高,在未来的几年内一定将有更多的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抗风湿病的问世。

参考文献:

[1] 张文兰,胡同平,王永福.多种自身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意义.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8):46.

[2] 史丽璞,郇稳,和雅等.抗CCP、抗RA33、RF检测联合MRI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E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4):26-27.

[3] 施阳.通痹除痛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J],甘肃中医,2010,3:52.

[4] Goldring SR.Pathogenesis of bone and cartilage destruct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Rheumatology,2013, 42(Suppl 2): 11-16.

猜你喜欢
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诊断
双藤痹痛凝胶对CIA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体会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44:37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浅谈猪喘气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在当代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8:05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