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莹
【摘要】本文介绍了浙江大学响应国家民间外交、人文外交策略,积极“走出去”,在德国主办了前后有10多所德国一流高校参与的“德国浙江大学周”系列活动。本次活动深化和加强浙江大学与欧盟各国名校间实质性合作等预期目标,进一步扩大了中国高等教育以及浙江大学在德国乃至欧洲的影响。
【关键词】浙江大学;走出去;国际化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揭开了中国和平崛起、富国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一幕。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浙江大学秉着为十八大增光添彩,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软实力,实施中国高校主动“走出去”战略,加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宗旨,在德国文教部、外交部、柏林市政府、柏林工业大学、自由大学、洪堡大学等积极协助、配合和参与下,在我国教育部、外交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浙江省外办、浙江省侨办的大力支持下,于11月6日至9日在德国主办了前后有10多所德国一流高校参与的“德国浙江大学周”系列活动。
“国之交在于民之亲”。高校是展开民间外交、人文外交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外交格局不断发生深刻变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成为国际交往中的明显特征和发展趋势。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进程中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中国社会、中国的高等教育予以前所未有的关注。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各国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同时,世界在了解中国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一些误读、误判,因此,国际社会也需要进一步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
浙江大学本着虚心学习、主动展示、平等对话、合作共赢的理念,制定了“顶层设计、院系参与、积极宣传、加强合作”的方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策划、酝酿准备,以我为主,有组织、成建制、大规模走出去,组成了由校长、副校长领衔,理、工、农、医、人文社科各学部、院(系)的院士、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授为主体,文琴艺术团65名学生、35名在德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的200人队伍,走进德国,走进欧洲。“德国浙江大学周”以中德建交40周年、2012德國“中国文化年”及“2012中欧文化对话年”为契机,以深化交流合作、共谋互利发展,共同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途径为主题,达到了为浙江大学吸引世界高水平人才做铺垫、争取更多的国际合作资源、深化和加强浙江大学与欧盟各国名校间实质性合作等预期目标,进一步扩大了中国高等教育以及浙江大学在德国乃至欧洲的影响。
一、树立中国高校形象 让今日中国“走出去”
德国柏林当地时间11月7日上午10时,2012年“德国浙江大学周”开幕仪式在柏林工大正式拉开了帷幕。作为中德两国教育科技合作和浙江大学与德国大学之间交流合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浙江大学校长路甬祥院士以视频方式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和柏林工大校长J.Steinbach教授分别发表了演说,展示了各自大学的发展态势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杨卫还为浙江大学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自由大学、洪堡大学等德国名校合作培养的首批11名浙江大学“中国学”专业硕士毕业生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硕士学位证书。浙大副校长、德国科学院院士来茂德主持了开幕式。
浙江大学“中国学”硕士学位授予仪式是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浙大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一项成果。这一专业不同于“汉学”或汉语言文学学科,它被称为“新汉学”,以研究当代中国问题为主要内容,注重学科交叉,专门培养“知华友华”外国留学生。除了课堂教学外,研究生还参与中国社会生活,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走进企业、农村,研究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浙大的“中国学”硕士专业是在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需要向国际社会传达自身真实形象,国际社会也需要不断了解和修正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以及中国当代社会认知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门新专业。
2010年,人文学部招收首批与欧美名校合作框架内的“中国学”硕士生,采用中外文授课。三年来,“中国学”专业招生规模与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国际化的教学指导团队基本形成,迄今已经招收来自德国、意大利、美国、丹麦、挪威等欧美名校的“中国学”硕士生85人,成为浙大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窗口。浙江大学为吸引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的优秀留学生设立了“浙江大学‘留学中国奖学金”。在过去三年里,有70多位来自国际名校的硕士、博士留学生获得了这项奖学金,其中包括来自柏林工大、自由大学、基尔大学和洪堡大学等的29名“中国学”硕士专业留学生。
二、中德校长论坛 热议“世界一流大学”
本次“浙大周”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是中德校长论坛。11月7日下午,浙大校长杨卫,副校长来茂德、罗卫东,发展委员会副主席陈子辰,柏林工大校长J.Steinbach,自由大学副校长B.Schütt,洪堡大学副校长M.Kmper-vandenBoogaart,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校长H.Müller-Steinhagen,慕尼黑大学副校长U.Pohl,哥廷根大学副校长H.Casper-Hehne,克劳斯塔尔工大学校长T.Hanschke,波茨坦大学校长O.Günther等九校领导在柏林市政厅的“徽章大厅”举行了中德校长论坛。参加论坛的德国高校中有4所是德国精英大学,1所为前精英大学。柏林市政府外办主任G.Kronmüller以柏林市市长KlausWowereit博士的名义发表了欢迎词。
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前秘书长、浙江大学客座教授E.Thies主持了论坛,中德校长就“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相关议题进行了交流,对德国高校“卓越计划”、“精英大学计划”、中国高校的“985工程”、“211工程”以及“2011计划”的内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德校长对两国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高等教育、高校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相似性和特殊性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德国校长强调了德国高校综合实力的均衡性,对高校排名基本持怀疑态度;杨卫谈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科研和教学的关系,也对中国的高校评估体系作出了解释;柏林工大校长J.Steinbach认为德国的“卓越计划”和“精英大学”更多是政治层面上的顶层设计;自由大学校长B.Schütt认为德国高校应该引入更多竞争机制;哥廷根大学副校长H.Casper-Hehne对该校落选第三轮“精英计划”作出了回应,她认为“卓越计划”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但是评价一所大学不仅仅只看排名,哥廷根大学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一所优秀的大学。
三、聚焦国际热点学科 缔结一流学科伙伴
“浙大周”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向德国和欧洲一流高校虚心学习,和他们平等对话,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谋求合作发展。本次活动聚焦国际高校热点学科发展动态,缔结一流学科伙伴;七个学部和许多院系的学科带头人、院士、教授、学者都以展开实质性的、互利双赢的合作为目标,顶层设计,精心筹划,认真准备,主动出击,积极与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高校的一流学科进行对接,为各自学科今后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陈子辰率海洋学科代表团与柏林工大海洋学科教授就“摘箬山岛海底观测网络系统”、“深海用船舶甲板吊机研究”、“冲流带内泥沙运动”、“台湾东北部近岸海底热液系统合作研究进展”等主题进行了学术讨论;社会科学学部下属的公管学院、光华法学院、教育学院、管理学院与柏林自由大学相关学科合作进行了一對一对接,达成了共同研究、学术交流和交换学生的合作共识;人文学部和浙大“985工程”三期“跨文化研究基地”在柏林工大主办了“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形象研究”专题研讨会,还在柏林工大举行了“跨文化能力的促进与提升”中德国际学术研讨会;工学部代表团在来茂德带领下访问了慕尼黑工业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郑筱祥教授在柏林洪堡大学做了主讲报告,介绍了浙江大学的“脑机接口”研究。建筑工程学院王立忠教授一行与柏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以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及桥隧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为主题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化学系黄飞鹤教授、王勇特聘研究员和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在自由大学举办了“浙江大学-自由大学化学功能材料双边论坛”。机械系代表团在谭建荣院士带领下与柏林工大机械系教授共同举办了学术研讨会;医学部和附属医院动作频频,与医学研究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德国高校和医学科研机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一流学科伙伴对接。附属二院与德国心脏中心签署了建设合作心脏医院的协议,这预示双方将在临床、科研、医师培训和新技术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数学系包刚教授在柏林工大做了题为“关于反散射问题的数学与计算研究的最新进展”的主讲报告;计算机学院院长庄越挺教授在柏林自由大学为其数字化图书馆项目团队做了一场关于“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项目介绍的报告;光电系团队拜访了他们长达近30年的合作伙伴、柏林工业大学物理系的著名教授J.E-ichler。在柏林工大的牵线下,光电系团队与柏林工大原子物理研究所的U.Woggon教授团队建立了联系,通过访问和相互了解后,双方确定了在微纳光子学领域开展合作;农学院蒋立希教授团队分别访问了德国哥廷根大学育种与栽培研究H.Becker教授,基尔大学育种与栽培研究C.Jung教授,吉森大学育种与栽培研究W.Friedt教授等国际著名油菜育种方面的专家,中德双方确定于2013年在浙江大学召开“中德油菜遗传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
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展现当代大学生风貌
本次德国“浙大周”的另一个亮点是充分展示了今日中国大学生优秀的综合素质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这次活动不仅有35名浙大德语专业与德国高校联合培养的在德博士生、双学位硕士生和本科交流生担当志愿者,为“浙大周”的中德学者及各种学术、文化活动提供服务,还有65名文琴民乐团的同学直接从杭州飞到德国,为德国高校师生以及柏林、基尔市民带来了两场中国民乐交响乐专场演出。
在柏林的演出中,民乐团选取了风格迥异而又极富特色的民乐曲目,既有《十面埋伏》、《飞天》等经典古曲,也有《龙腾虎跃》、《茉莉花》等体现地方特色的民乐,还选取了西方听众非常熟悉的巴赫《长笛谐谑曲》,为德国听众带来了特殊的音乐文化体验。许多德国听众都对浙大普通大学生的演奏水平表示惊讶,纷纷向乐团索要演出光盘。
文琴民乐团在基尔的演出获得了尤为强烈的反响,指挥周怡如老师不忘与台下观众互动,与观众共同完成了一首中国家喻户晓的《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演出结束后,台下所有观众起身鼓掌,在基尔大学副校长T.Bosch要求下,乐团又加演了一曲打击乐《龙腾虎跃》,完美地为同学们在“浙大周”中的任务画上了一个句号。
五、国际学界翘首以待 《宋画全集》落户德国
“浙大周”期间,罗卫东代表学校向德国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暨柏林国家图书馆捐赠了由浙江大学编撰完成的文科大型学术成果《宋画全集》,同时在柏林国家图书馆展出这一8卷21册的鸿篇巨制,一起展出的还有浙江大学敦煌壁画数字化成果。杨卫、罗卫东分别与德国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H.Parzinger教授、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馆长B.Schneider-Kempf女士签署了关于古籍和稀有存书的共同分享和对于图书保护以及数字化认识的浙江大学-柏林国家图书馆双边合作框架协议。中德双方将通过虚拟数据库和网络平台,共享并共同研究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艺术。德国外交部交流及文化间对话大使H.Kreft博士和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姜锋博士出席了赠书仪式。
德国自由大学、洪堡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的汉学家、艺术史学者、中国艺术爱好者近100人参加了这次活动,他们在之后的实物展出中对《宋画全集》爱不释手,《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捣练图》等稀世珍品让他们流连忘返。
这次捐赠活动是继杨卫2012年5月在华盛顿向美国国会图书馆赠送《宋画全集》后,浙江大学第二次与国际著名文化机构分享浙江大学文科成果,也是首次将《宋画全集》推向欧洲,与欧洲人民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遗存。
契机,一旦牢牢抓住,就会变成某种突破。2012年德国“浙大周”活动不仅让西方社会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传承文化上所取得的进步,在实质上促进了中德高校之间的合作,同时,也让中国文化、中国高校脚踏实地地走了出去。
浙江大学100多名教授、学科带头人与德国同行们坐在一起;浙江大学的校长、副校长与德国10余所著名高校的校长、副校长坐在一起,大家不仅坐而论道、探讨学术,百家争鸣、取长补短,而且运筹帷幄、顶层设计、规划未来。“浙大周”期间,浙江大学与德国高校、科研文化机构达成了多个合作意向,并签署了9份校际、院际合作协议。这些协议具体、务实,反映了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果,意味着浙江大学将与德国一流大学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展开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
2012“德国浙江大学周”是一次中华文化和中国高校主动“走出去”的有效尝试,为中国高校和浙江大学提升软实力和形象展示提供了宝贵机会,为西方社会进一步了解浙江大学、了解中国高等教育、了解中国改革发展成果提供了鲜活的实例,也为推动浙江大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