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人生一帆风顺没意思

2014-05-30 15:41黄滢胡运杰
环球人物 2014年8期
关键词:市场化慈善海南

黄滢 胡运杰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马蔚华的当天,正是政协闭幕的日子。约定的采访时间是下午4点,当记者3点50到达时,他已经在会议室端坐。“我这个人比较靠谱,做一件事情,肯定一丝不苟地把它做好。我做政协委员也是天天出席,没请过假。这是一种信誉。”说完,马蔚华递给记者一张名片,头衔是“壹基金理事长”。2013年5月,卸任招商银行行长之后,马蔚华把大部分精力投在了壹基金。

“西方把良好的社会结构分为4块:有创新意向的政府、有创业精神的企业、不爱利益的基金会、批评监督的媒体。你看,我们公益和你们媒体都很重要啊。”马蔚华说。言谈中,他已经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身份转型。

未来的公益是网上公益

马蔚华告诉记者,他与壹基金结缘,源于招商银行和李连杰的一次合作。2008年冬,招商银行联合壹基金共同发行了联名信用卡。持卡人每申办一张壹基金爱心卡,招行就捐赠人民币1元。“我把这张卡给连杰的时候,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壹基金被正式批准为民间公募基金后,马蔚华果断加入了其理事会,与王石、柳传志、马化腾、马云等人一起成为壹基金理事会成员。2013年4月,得知马蔚华即将卸任招行行长,李连杰在第一时间邀请其担任壹基金理事长。

“我当时还有些犹豫。退休后好多人找我做事,后来我也了解到壹基金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存在矛盾、困难、争议。”马蔚华说促使自己最终下决心加盟壹基金的还是它的慈善理念。“‘尽我所能,人人公益的理念是连杰最早提出来的,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总在想,如何让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都能够有机会随时随地做公益。我觉得这非常重要。”马蔚华说,“我想,刚到招行的时候不是也遇到很多困难吗?人生要总是一帆风顺就没有太多意思了。”

对于做公益的手段,马蔚华也有自己的认识。“我把未来的公益叫做网上公益,利用现在的上网手段,比如微信等平台开展捐款。总之,老百姓能接触到的我们都可以尝试。”马蔚华透露,他已经和壹基金的其他理事建了一个微信群,随时随地讨论公益想法和创意。

带领招行两次转型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没有“商业银行”这一概念。直到1986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设立交通银行。此后先后成立了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10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国从此进入了金融主体多元化的时代。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1992年10月,马蔚华告别央行总部,南下任央行海南省分行行长、党组书记、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分局局长。在海南期间,马蔚华做了一件颇具突破意义的大事——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当时海南有几十家信用社资不抵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导致了多起挤兑事件。1997年12月,央行海南省分行宣布保留1家信用社,关闭5家信用社,其余28家信用社全部并入海南发展银行。兼并之后的海南发展银行看似壮大了,但同时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98年春节过后,海南发展银行各营业网点前出现了取款长龙,现金以每天一两个亿的速度流出。1998年6月19日,海南省委大院里的海南發展银行网点的兑付上限已经下降到100元。为控制局面,防止风险蔓延,6月21日,内外交困的海南发展银行宣布关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被关闭的银行,而全世界银行清盘的例子也不多。主持相关工作的马蔚华心里没底,在查阅了大量国际案例后,最终在央行总行的支持下完成了工作。

至此,马蔚华完成了成为一名商业银行行长所需的所有积淀。1999年3月,马蔚华出任招商银行行长。

在招行的15年时间里,“创新”几乎成了马蔚华的标签。他告诉记者,银行要想在国际上走在前面,必须更早更敏锐地了解需求,“你要及时根据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并大胆推出来”。在这种思维的驱动下,马蔚华在团队建设上“玩了很多花样”,不仅送高管出国深造,还请时尚杂志的总编辑给员工讲潮流和尊贵。“我们有很多有钱的客户,但有钱不一定有品位。如果客户经理或者行长不能让客户尊重你,他们就不会把钱放心地放在你那。”

2004年,马蔚华提出了招行的第一次转型,即发展零售银行的理念。当时,中国银行业同质化经营问题严重,客户几乎都是大企业,中小企业无人问津,零售业务严重滞后。招行主动转型,在个人信用卡业务上寻求突破,成效显著。截至2011年9月,招行累计发卡量突破3600万张,在中国信用卡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并被誉为国际信用卡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被哈佛大学编写成MBA教学案例。

马蔚华并不满足。2009年,招行提出“二次转型”,具体目标是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能力、控制财务成本、增加价值客户和确保风险可控。其背后不是简单的业务发展方式的转变,而是理念的国际接轨。

“不改变就是恐龙”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马蔚华在今年两会上总共提交了7个提案,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还是他对慈善和金融的想法。

环球人物杂志:您今年有个提案,就是在基金会引进信托管理制度。我们跟很多NGO有过接触,他们普遍反映要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特别难,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马蔚华:这个很简单,在商业运作中,第三方托管能够让社会公众放心。信托制度在国际社会上是很多公益慈善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关键是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分离。资金的所有权属于所有捐款者,使用权归被捐赠的人,但管理要由专业化团队来做。通过信托关系,确定捐赠人、受托人、托管人、管理人,能使运作更加专业化。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引入信托机制,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马蔚华:一个是法律制度问题,一个是公益组织内在动力不足。有时候法律制度有,但你不愿意做;有的时候有的人愿意做,而没有配套制度。

环球人物杂志:您在提案中写道,允许公益组织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自主选择管理人。公益组织管理人怎样保障资金安全?

马蔚华:首先是制度保证,有自己内部制度,也有我国公益资金管理制度。其次是企业文化,有道德约束、自律。公益基金也要有自己的公益文化。制度是强硬的,必须这样做的,但现实总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件发生。所以坚定执行制度的同时要推进基金文化,推进道德和自律,这样就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环球人物杂志:您如何看待官方慈善和民间慈善的关系?

马蔚华:是相辅相成的,中国既需要官方慈善事业,也需要大量民间的、社会的慈善事业。就像企业一样,国企对国民经济起重大作用,但也需要大量民营资本的存在。官方的慈善非常必要,但必须改革,主要是增加公信力,使慈善更有效率,我们希望官方慈善给我们作出榜样。

民营银行,要靠模式取胜

环球人物杂志:您的提案还涉及到“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您怎么看民营银行前景?

马蔚华:民营银行是中国金融改革的突破,过去民间办银行一直没有被允许。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够把牌照给民营银行,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很大突破。民营银行可以丰富我们金融市场所有制内容,增加市场竞争力,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高兴,乐意加入办银行的大军,但是要做这个事情也是有风险的,因为银行本身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另外,银行还要保证公众的利益,这是所有者和股东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也要冷静分析今天的经营环境,前几年办银行有诱惑,但现在情况有变化,增长从30%到20%到10%,也可能还会降。要看到风险也在积累,我们在高兴的时候还要保持清醒。

现在想办民营银行,要看是不是有新的模式,而不是原来简单的存贷款。我们要有风险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才能把民营银行办好。

环球人物杂志:两会透露出了另一个信号:一两年之内实现利率市场化,这是否意味着中国金融改革在提速?

马蔚华:这个口号已经提了18年,不提速也不应该了吧?我觉得利率市场化是必要的,因为它对整个金融改革是非常关键的。但同时,它的风险也比较大,美国1985年完成利率市场化,从1986年到1990年每年倒闭将近200家中小银行;中国台湾利率市场化,全行业亏损;韩国利率市场化,不良贷款率翻了一倍多;中国利率市场化,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风险。所以,要做好准备。

不同的金融机构,情况不一样。比如招行,我们在本世纪初就有紧迫感,招行的转型就和利率市场化有直接的关系。当时觉得银行未來可能面对两个脱媒,使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逐渐弱化。一个是资本性脱媒。现在这10年直接融资份额迅速上涨,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信贷资金只占一半以下了。在银行体系外,还有一个非常活跃的金融市场,包括信托理财、PE、民间借贷,都非常发达,现在如果不改,银行的钱肯定流出,包括流到余额宝。这样反而倒逼银行,你不改可能流得更多,所以这是一个加速的过程。第二个脱媒是技术性脱媒,过去支付是银行一家的事,但现在IT发展到移动互联,技术领域肯定对你大大冲击。比尔·盖茨有句名言,“不改变就是恐龙”。

环球人物杂志: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危机?

马蔚华:现在我们推出了存款保险和金融机构退出制度,这些都是应对利率市场化的。之前,我们做了大额可转让存单和银行的定价机制这些措施,使存款和贷款都有一个价格上的考验。之后还会有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建设,因为将来央行调控不是简单靠规模控制和存贷比控制了,还要靠债券市场的市场化操作来间接影响。当然,关键还是银行自身努力,对可能到来的风险做好充分准备。

猜你喜欢
市场化慈善海南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慈善之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慈善义卖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