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为7.4%,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中速增长期。我问经济学家李佐军:调结构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吗?他的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调结构需要具备的一个条件是,经济增长速度合适。过去经济增长速度过快,调结构没有动力。而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慢,调结构也没有能力。随着中国经济迎来中速增长的时代,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滑,产业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很多企业面临非常大的生存压力。这时调结构更合适。
其次,市场为调结构带来压力。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产业形势不太好,央企、国企的利润下降,中小企业面临很大的困难。很多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的行业都面临比较大的生存压力。利用这样的新机会,有利于把一部分产能过剩、低附加值,以及一些不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业、企业和项目淘汰。
第三,政策的正确引导为调结构创造了条件。比如在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方面,政府出台了很多规划和相关政策,可以说,政策环境已经有了一些好转。如果利用这次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机会,加快结构调整的力度,调结构应该可以取得明显的进展。
此外,那些享受到曾经高速增长带来的利益的产业、企业,有一定的积累,也更有实力来实现转型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补偿措施,通过转移支付措施来推动结构调整。这些都是调结构的有利条件。所以调结构已经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虽然过去几乎年年都在说调结构,但客观上,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调结构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原因有很多,最核心的原因是,调结构的体制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调结构最核心的问题是政府职能转型,政府的职能没有转变,调结构是调不好的。
当然,调结构是很痛苦的事情,需要脱胎换骨,不是那么春风拂面。而产业结构调整不只是淘汰落后产能,还有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产业要接上去。所以,调结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又涉及很多利益补偿问题,涉及部分就业问题,需要做很多工作。而培育新兴产业,使新的产业能够接续上,也要做很多工作。两者衔接好之后,调结构才能真正顺利推进。
当深层次的矛盾集中在一起的时候,调整起来尽管困难很多,也要痛下决心调整。身上有毒瘤,就要割掉,痛苦以后才可能更好地生存。其实,不少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政策只能引导你去调整,但市场的力量更大,市场是残酷的,它会逼迫你去调整。即使你搞了过剩项目,你的产品也卖不出去,只会再造成更大的产能过剩。虽然眼前效率还行,但几年后,产品大量积压,还要增加存储费用,又谈何对GDP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