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员培训的“示范、训练、测评”模式探索

2014-05-30 10:48:04周皆斌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实验员操作技能导师

周皆斌

“培训模式创新”是提高培训工作质效的迫切需要。2013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提出了“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按需施训;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等一系列要求,为教师培训不断创新师训模式、提升培训质效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导。同年10月,湖州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承办了市首期高中物理实验员培训班。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对以往“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进行了重建,提出了以提升实验操作技能为目的的“示范、训练、测评”培训模式。

一、“示范、训练、测评”培训模式的内涵

“示范、训练、测评”培训模式是指,根据技能习得规律,组织学员通过边学边练、掌握巩固、反思提高的方法,不断巩固基本实验知识,有效提升实验操作技能。它分示范和当堂练习、在岗练习、测试评价三个阶段进行:“示范”是指操作示范,即培训班聘请导师对某一实验操作的规范动作、要求和步骤进行现场演示,学员学习感知、初步掌握;“训练”是指学员观摩后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练习,不断巩固;“测评”是对学员培训效果的检验和评价,同时也能给予学员一定的培训压力和动力。具体而言,该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一)基于参训教师的特质

实验员应是具有学科专业知识背景、懂得科学管理和实验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协助学科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实验技术员”。而事实上,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我市高中物理实验员业务水平总体不高,存在着队伍老化(如本班学员平均年龄46岁,50岁以上的占50%,3人临近退休)、业务水平偏低(许多实验员不能独立完成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测维护保养,安于“仓库保管员”角色,有4所学校甚至没有合适的实验员来参训)、知识陈旧(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即DIS实验给实验员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等问题。基于此,我们认为应该在促使高中物理实验员从“仓库保管员”向“实验技术员”转变上多下功夫,以提升实验操作技能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而专业知识部分则通过学习实验原理来加以巩固。

(二)受技能习得规律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启发

技能的形成分为认知和定向、初步掌握完整动作、动作协调和完善等三个阶段。技能习得规律要求通过“导师操作示范、学员学习感知”“学员动手实践、初步掌握”“学员反复练习、巩固完善”等培训步骤,不断提升参训者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亲历亲为、实际运用而获得的。“任何知识都存在于文化实践中,参与到这种文化实践中去,是学习的一个认识论原则。”在“示范、训练、测评”培训模式中,导师的示范和学员的训练均在相应的实验室(主要是湖州五中物理实验室和德清一中DIS实验室)里进行,采用培训者提供具体的实验器材和必要的学习资料、主讲教师操作示范、学员当堂练习并互动交流的流程,让学员在实践中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切实掌握实验操作。

(三)具有“临床”性

“示范、训练、测评”培训模式对以往的“理论+实践”培训模式进行了重建,着力于“临床研究”性质的操作性培训,旨在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性学识。

二、“示范、训练、测评”培训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第一步,导师示范演示

对学员手册中所列的所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及 DIS实验,导师按知识范畴(即力学、电学、光学、电磁学等)分批次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讲解,并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导师要边讲解、边示范,重点要落在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的把握上。讲解示范后双方还要进行互动交流。

(二)第二步,学员操作训练

训练是掌握、巩固、提升操作技能的必要环节。这一环节要求人人动手、人人掌握、人人过关,具体分三个层次实施。

1.感知性练习。导师示范后,学员当堂练习,模仿感知,边学边练。

2.巩固性练习。培训班单独安排课时在实验室里组织学员进行操作训练,两人一组,同伴合作,导师指导,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3.熟练性练习。集中培训告一段落后,学员在岗自学、反复练习,以达到举一反三、熟练操作的目的。为提高这一环节的有效性,我們一方面布置了作业(5份实验报告、1份DIS实验操作手册阅读笔记、1份“我的实验困惑”),另一方面到有关学校抽查了解情况。同时,我们帮助学员联系好所在学校的物理教师,以便在练习中遇到困难时获得帮助。

(三)第三步,学习效果测评

测评是对学员的测试和评价,也是检验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测评预先告知,并与评奖挂钩,以更好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设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操作规范、熟练程度、实验结果、误差分析、成败分析等7个指标,量化评分,按权重计算。

2.明确测试要求。明确测试重点和要求,每位学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分别完成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DIS实验等三个实验,并写出实验原理、误差分析和成败原因。

3.制订测试办法。先将被测学员编号,然后在三个实验室轮换进行测试,具体操作项目现场即时抽签,测试时只报编号不报姓名;评委负责记录好学员编号及其所操作的实验项目,并认真填好测评表。

4.评委点评总结。虽将测评与评奖挂钩,但奖励只是测试的副产品,测试的真正目的在于检验、促进。所以测试后全班还需集中起来,由评委对测试的情况如实进行点评,并提出希望和要求。

三、“示范、训练、测评”培训模式的成效和不足

(一)成效

“示范、训练、测评”培训模式的构建,立足实验员的特质和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地位和参训热情,使其“规范有效地进行实验操作”的技能获得了提升。从训后座谈和问卷调查(不记名问卷调查显示:对培训模式持“很满意”态度的占95.3%,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占4.7%;对培训效果持“很满意”态度的占92.7%,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占7.3%。持“不满意”态度的两项均占0%)来看,其显著成效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1.有效提升了学员们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导师示范、当堂练习、巩固练习、任务驱动、测试评价等系统培训,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学员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全班26位学员,在导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努力下,人人通过了测评,悉数掌握了学员手册中所列的32个演示实验(包括DIS实验)和17个学生实验。

2.提升了学员对自身岗位职责的认同感。在名师引领、师生交流、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学员们体会到,只要认真学习和钻研,“实验员也是可以干出名堂来的”,并进一步了解了实验员的岗位职责,提升了对实验工作的热爱之情。

3.为提升培训效果,培训班组织力量到湖州中学等实验教学走在前列的几所学校拍摄了一套视频录像,内容主要是17个学生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拍好后刻成光盘作为教材分发给学员,供其参考学习。意料之外的是,这套视频录像目前在我市很多高中被频繁使用,已成为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教材。

(二)不足

培训在取得上述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值得在今后的培训中改进提升。

1.学员在岗训练的实际效果较难评估(虽有配套措施,但毕竟不能全面了解)。学员学习的自觉性需要靠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心和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来实现,因而还要对实验员加强职业道德、专业精神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其主动学习的意识。

2.培训前对学员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虽进行过问卷调查和分析,也对实验知识进行过书面测试,但没有进行访谈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考查。因此,训前与训后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的量难以参照对比,对培训效果的检验缺乏有力的统计数据。

3.测试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因为它对实验员知识结构的完善、能力素养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猜你喜欢
实验员操作技能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V eraW an g
导师榜
高校实验员队伍问题分析及建议思考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
建筑机械化(2015年7期)2015-01-03 08:08:52
高校实验员队伍建设刍议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