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研读对文化自觉意识培育的启示

2014-05-30 13:06王海燕彭早霞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

王海燕 彭早霞

摘 要:大学语文课承载了对生长军官人文素质培育和提升的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注重提升、强化学员的人文素质修养。文学经典研读在这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提升作用。学员在经典研读过程中除了获取文学知识外,还能有效加强对文化自觉意识的培育。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生长军官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目标的确立,以及对大学功用的理解等方面着手,让文学经典研读更好地融入到深层,从而影响并提升学员的文化自觉意识。

关键词:大学语文 经典研读 生长军官 文化自觉意识

大学语文是军队院校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门公共课。在课程设置上,大学语文主要是针对已经经过语文课程系统学习的学员,旨在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如听、说、读、写等。而针对军队院校学员是未来的初级指挥军官这一特殊角色身份和地位,大学语文更加注重承载初级指挥军官人文素质的培育和提升作用,如在具体实施方面更加注重提升学员的人文素质修养、具体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实施科学化和人性化带兵所需要的相关素质修养。

一、近五年大学语文经典研读情况分析

大学语文的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正是基于这个目的开展实施的。从2007年军队院校正式引入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以来,大学语文的考试内容主要以文本分析(包括文学常识在内。下同)、阅读理解和写作应用三种形式为主,试题中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为85:15。考核方式统一为闭卷。下表中为2009—2013年的考试成绩分布统计情况:

2009年大学语文的考试内容和成绩分布情况为: 如2010年大学语文的考试内容和成绩分布情况为:

如2011年大学语文的考试内容和成绩分布情况为: 如2012年大学语文的考试内容和成绩分布情况为:

如2013年大学语文的考试内容和成绩分布情况为: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大学语文的考试成绩相对来说在良好阶段(相对于数据中的中间段)比较集中,尤其是写作应用部分,能够行文突出的学员比例极低,绝大部分的学员秉承“不跑题”、“能写完”等原则,因此,在行文前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另外,从这部分的得分情况看,更突出的问题还是在于平常练习的缺乏。根据笔者日常布置作业的情况看,作文题(多为自主命题形式)和文本分析题大约各占50%。但是学员的作业情况很不乐观。大约60%的学员存在糊弄现象,1%的学员甚至还存在全部抄袭现象,35%的学员没有明确的思想主题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不能充分展现个人观点。换句话说,每学期只有4%学员的作业能达到既主题明确、思想深刻,又行文流畅。

文本分析和阅读理解中的部分主观题同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从学员在这两部分的答题情况看,学员的思想还停留在中学时期的应试方式方法上,思路打不开,或者说,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学员不愿意或不习惯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因此,在文本分析上,明显地存在过于肤浅现象,没有挖出所给作品的特征和内涵。这种表现在课堂实施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感觉得到。这种情况主要与平时的阅读习惯有关系。从日常阅读作业的完成情况上看,大约99.8%的学员没有完成,甚至连作品都没有准备。这种习惯直接影响其分析作品的方法和能力。当然,也更谈不上对作品中文化等其他因素的了解和掌握。

二、文学经典研读对文化自觉意识培育的启示

上述五年大学语文考试成绩统计分析表中还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生长军官并没有学会怎样作为大学生来学习。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还没有真正完成从中学学习方式向大学学习方式的过渡。

(一)生长军官对大学生学习方式需要适应过程

生长军官刚刚经过系统的中学阶段的学习、进入大学阶段,从思维方式到认知方法,都还没有脱离前一阶段的影响。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主要是秉承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有统一的且相对固定的教学计划(考试)的牵引,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升学),中学生已经习惯了按照具体指示进行学习的方式。笔者认为这种“小鸡式”的学习方式,是与中学学习内容的需要相应的。而大学阶段的学习应是“小鹰式”,即侧重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对象——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思想认知的发展特征等因素,老师多是给出一条学习的纲,而学生则需循着这条纲,自行比照,查漏补缺,主动学习,然后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及时补充新知识点,确定、强化自己倾向的知识方向,循环往复,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学习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个过程,不需要老师的过度介入,它需要的是生长军官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自身特征出发,找寻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

就大学语文的学习来说,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系统性,无论是从纵时的角度还是从共时的角度,作品之间无不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度。举例来说,大家普遍认为,楚辞和唐诗除了文体相同外,两者各自的特征实在相差甚远,谈不上有什么关联。但我们从楚辞的句式特征(五言、七言杂句)中可以看出,它对唐诗的发展实际上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当然,时代特征是造就文学作品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学实际上就是时代特征的折射,如为什么诗歌到了唐朝得以极大的繁荣和发展,而到了宋朝很快就被词的形式取代;汉赋这种形式在汉朝盛极一时,为何很快偃旗息鼓;自街谈巷语而起的小说,何以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文学形式……要理解这些问题,不是仅从某一篇的作品中得到的,而是需要从作品的整体特征出发,把握作品的发展规律,寻求其中的关联度,然后循其关联度找寻规律;当然,一旦我们的阅读量增大,理解度加深,這些问题的分析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看到的就不是单棵树,而是一片广袤的森林了。

(二)生长军官的学习目标应该有所转变

中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在于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学习基础。正所谓“厚积薄发”,良好的学习基础是以后提升、飞跃的重要保障。大学生的学习方向则更加侧重于“从点到面,点面结合”的学习方式。如文学作品的学习。基于中学阶段已就汉语中的字、词、句、段、篇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大学阶段侧重对“文”的学习,即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理解和运用。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挖掘,吸收其思想内涵,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有学者提出:“文学的根本价值,在于它是人类求证其自由本质、创造其自身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文学固然源于现实生活,但它绝不会成为后者的镜像;它总是更多地表现了意欲的生活和想象的生活。”{1}文学是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的一种形式。它是历史的缩影和折射,也是文化的集结地。从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直接感触到历史的气息,也可以从中悟到人生的哲学。正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一样,我们或许不能经历所有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了解、观察、分析大千世界中的多样化生活。文学则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这里有各式各样的群体,有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有超越我们想象的情景和情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人是自由的,思想是驰骋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人们能够趋于收获,从中受益。

从文学的发展来看,它不仅反映社会生活的多方面,同时,它在人们的心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改变作用,如创作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士兵突击》《亮剑》《我的兄弟叫顺溜》等一批军旅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不同时期人民军队建设、成长的目标和特征等等方面。无论是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还是和平时期的发展壮大,人民军队的宗旨没有变,人民军队的目标没有变。这些作品对于当代青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根据笔者日常教学中对学员思想动态的了解情况看,大约三成的学员正是因为受到这些作品的影响,梦想寻求、模仿、超越作品中的偶像式人物,而树立了投身军营的理想和抱负。如果学员能将这种热情继续保留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那将会取得良好的激发效果。

当然,从实际操作看,生长军官只有自身建立起了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形成对文化的自觉意识,才能真正把握住文化对当代生活的指导作用,才能履行好带兵职责,成为合格的指挥军官。

(三)生长军官对大学学习的功用应持正确认知

《大学》中提出格物致知的思想,告诫人们要想达到充分认知,先应该学会推究事物的道理,以此达到提升自身修养的目的。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从学习发展的角度看,大学是中学的下一阶段,但从学习的内容、方式和目标看,大学阶段绝不是中学阶段的简单归纳与强化过程,它是大学生提升自身修养,并做好迈上未来人生之路的重要阶段。

一般人普遍认为,大学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创造学习氛围的地方。这种思想很具有代表性。但从实际意义上,大学的功能不仅是这种單一的功能,它更承载了对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等综合水平的提升和培育。有学者提出:“大学的核心功能应当定位为人才培养,其余的办学活动,都应该围绕人才培养而展开。换言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价值所在。而以人才培养为大学的核心价值,就应当培育与之相适应的、体现道德使命和人文关怀的大学精神。”{2}这种提法明确表明了大学的突出功用应是重点放在人文素质的培育上。当然这里所说的人文素质是一种综合的素质,是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之精华的思想。作为未来指挥军官的生长军官,在人文素质的学习和提升方面更需加强。我军现在已经进入联合作战条件下的多种军事方式的有效结合阶段,仅靠单一的军事体能能力或者单一的文化积蓄能力都难以适应军队的实际需求。根据实际调研结果来看,部队里真正需要的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所谓“拿得起”,是指综合能力强,能迅速适应不同岗位需求的人;所谓“放得下”,是指能放下架子,既愿意扎根于基层,又能适应基层生活的人。大学生适应部队生活的快慢和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其在连队中的形象及未来的发展。

因此,生长军官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首先应迅速完成角色定位,注重对自身思想修养的全面提升,不断完善自己,真正适应大学生活的要求和特点,树立科学的有效的文化意识,遵循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未来指挥军官。■

{1} 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序言》第1页。

{2} 廖梦园:《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与现代大学精神》,《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第151页。

基金项目: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理论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生长军官先进军事文化自觉意识培育研究,编号:20130 017

作 者:王海燕,博士,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彭早霞,硕士,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

编 辑:张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探寻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纾解对策研究
基于公安职业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心灵观照传播的大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