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凯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90-01
背景
《求实》杂志曾登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意大利男孩小托蒂有一只奇怪的眼睛,从生理上看,这只眼睛完全正常,但它却是失明的。原来,当小托蒂呱呱落地时,这只眼睛由于轻度感染,曾被绷带缠了两个星期。而他的大脑由于这只眼睛长时间接触不到外界信息,就认为他瞎了,于是原来该为他工作的大脑神经组织随之转移了。
通过“托蒂现象”,我不由地反思起我们的作文教学。对于作文,很多学生可谓是“想起愁心头,说起搔破头,写起咬笔头。”作为教师,我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批阅大量的“劣质”作文,使得我们身心备受煎熬。而这些“劣质”作文犹如小托蒂那只失明的眼睛,让我们既感到痛惜又感到无奈。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作文教学中的“托蒂”现象是怎样出现的呢?什么是缠绕在“小托蒂”眼睛上的绷带?怎样才能拆去这块绷带呢?
绷带之一:永远的“配角”。
语文教学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革,而唱主角的却都是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却只能成为一个永远的“配角”。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际中学习、运用语文”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可是,如今我们形形色色的各种优质课、观摩课,又有多少课渗透了“写”的思想?又有多少课与作文教学相联系呢?反之,我们的语文教学,非但阅读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作文教学也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
再看我们教材规定的作文,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教材规定的7到8篇必做的作文,学生往往不感兴趣,写不出几篇好作文,那是因为教材存在着滞后性,作文题材也不例外,它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养成了说空话,说假话,说大话的毛病。学生是规定作文的“配角”。
我们的作文教学(如同托蒂失明的眼睛),就被我们(好比托蒂的大脑神经系统)人为的分出了教学的轻重。永远的“配角”能前进吗?
药方之一:从心灵入手,还作文以灵魂。
失落了学生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不能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作文教学要摒弃过去那种或为得分而作,或为印证某种高尚的思想而编,或为体现某项章法技巧而写,或为迎合教师某种所好而撰等枯燥、机械、虚假的应试训练和成人化、文学化的做法。将习作从纯粹的客观观察、简单的遣词造句等技法指导转入滋养并丰富学生的心灵上,将充满人性美的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解放学生的手脚,说真话、实话,抒发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
例如:教材中一些学生不感兴趣,距离学生生活实际遥远的作文,教师要大胆删除,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如编故事、编童话,增加一些自由作文,想象作文。这样学生的作文将不是贫乏的情感,不再是雷同的事件和干瘪的套话,而是一种心灵之声的交响曲,展示着生命的风采,让我们真正成为驾驶作文的主人。
绷带之二:拔高的“要求”。
我一直在想,小学生正值天真烂漫,为什么在他们的习作中却很难看到思维的闪光?是他们不愿表露心迹?还是他们思维通道有阻塞?不,都不是!看看我们的作文教学,附加了太多复杂的清规戒律,让孩子们在写作时“胆战心惊,如履薄冰”。教师常常扮演着一个清规戒律的“卫道士”的角色,满足于各种技法的探究和传授,课堂成了教师传经布道的圣地,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只能用一种声音去歌唱,用一种颜色去描绘原来五彩斑斓的世界,用一种眼光去观察丰富多彩的生活,用一种思想去琢磨千奇百怪的问题……铺天盖地而来的程式化、概念化的习作,什么“首尾呼应,以小见大”……
就这样,由于我们人为拔高的作文要求,大大扼杀了学生习作的信心,学生(好比托蒂的大脑)便打心眼认为自己是天生愚笨,作文能力差,从而主动放弃了主观努力,锻炼的机会,习作能力(好比托蒂的眼睛)也就随之萎缩下去。
药方之二:从差异入手,还作文以弹性。
作文教学要从传统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个性锋芒毕露,把学生的写作天赋,心灵深处的童真童趣、幼稚纯真尽情发挥。我们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要注意立足达标,让人人都有一个目标,又适当提高要求。在争取达标的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相對冒尖的学生适当地提高要求,试着让学生跳一跳,去摘取更高一点的,更好一点的果实,要及时的表扬他们所取得的进步。我们还要关注地域的差异,要发挥农村、城镇各自的自然、社会、人文优势,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作文教学,培养作文特色。如金近小学的童话教学就是利用人文优势因地制宜的开展活动而创出了特色。
绷带之三:贫血的“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外阅读是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基础。可随着电视及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的普及,它残酷无情地侵占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同时,在市场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作文指导书籍和“快乐作文”编辑软件,让许多自控能力差的学生采用了“移花接木,七凑八拼”,“一把剪刀,一瓶胶水”的手术而完成作文训练。
由此可见,由于我们贫血的阅读,使我们的学生习作长期缺乏必要的“营养”补充,(好比托蒂的眼睛长期缺少大脑神经的营养供应),时间一长,学生的作文能力(好比托蒂失明的眼睛)便在抄袭下不知不觉中退化了。
药方之三:从积累入手,还作文以养分。
俗话说“胸有沟壑,下笔涌千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如:(1)类比联想,在学生摘抄了《草原》、《可爱的草塘》和《林海》等课文中有关“绿”的片断后,引导学生联想“草原之绿”、“草塘之绿”、“林海之绿”,缩短与教材描写情境之间的距离。(2)求异联想。在学习《称象》一文后,引导学生联想:如果让我称象,在当今的条件下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3)扩展想象。如读了《凡卡》一文后,可提问:凡卡寄的信爷爷收到了吗?如果收到了信会怎样?学生滔滔不绝,纷纷发表自己看法,可让这些内容写下来。当然还有许多的阅读积累,如:背诵优秀诗文、词句。引导学生广泛地浏览文学、科学、历史、地理等有益书籍。
通过积累,丰厚学生的知识、文化、语言的储备,让作文根基于沃土,得以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让我们把缠绕在学生双眼的绷带一层层地撕开,让作文教学回归到自然和谐状态,给学生一方快乐作文的天空,让课堂中的小鸟放归林间,自由自在地鸣唱,唱出个性,唱出灵性。我们坚信,我们的眼睛一定会重见光明,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一定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教学月刊》
[3]《由小托蒂的悲剧所想到的》 李震村 2003、7—8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