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咸梅
【摘 要】盆底功能分基础的盆底电生理功能和压力控尿功能、张力支持功能、生殖与性功能。各种诱因导致盆底功能障碍,首先出现盆底电生理功能的变化。因而使通过电刺激来改善和修复盆底的电生理功能成为可能,同时利用生物反馈原理[2]使患者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控制自己的生理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通过PHENIX U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利用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70例,结果疗效显著。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电刺激;生物反馈
1 资料来源
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70例为实验组。年龄在25~80岁,以围绝经期女性居多;症状包括各种尿失禁37例,盆腔脏器脱垂包括单纯的子宫脱垂及伴/或不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26例,便秘3例,慢性会阴疼痛4例,其中急迫性尿失禁者多伴小腹坠胀,部分尿失禁患者妇检发现子宫颈在坐骨棘下;盆腔脏器脱垂者多伴有慢性腰骶或/和盆腔疼痛,其中4例合并尿潴留,12例合并便秘;7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症状最多的是性欲减退,其次是性高潮延迟或/和无性高潮。
2 方法
2.1 实验组 利用法国PHENIX U4盆底康复治疗仪,根据不同年龄、症状、体征、电生理检测指标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不同的程序(即不同的电刺激参数和生物反馈波形。电刺激参数包括:电流类型、波形、频率、脉宽、强度、时间等)、疗程和康复锻炼等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部分病人配用盆底康复器锻炼。
2.2 对照组 指导其运用kegel锻炼法。
3 结果
3.1 尿失禁
尿失禁的电生理特性:肌纤维Ⅰ类肌力为0,肌纤维Ⅱ类肌力为0,肌疲劳度可为0%~-6%,肌电位为5~20uV。
其中1例混合性尿失禁患者行盆底网片悬吊术后,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其症状虽有好转,但并未完全消失。
3.2 盆腔脏器脱垂
脏器脱垂的电生理特性:肌纤维Ⅰ类肌力为0,肌纤维Ⅱ类肌力为0,肌疲劳度可为0%~-9%,肌电位为<8uV。由于肌电位恢复较慢,病人很难坚持做第3、4疗程的治疗,影响了治愈率。
3.3 慢性会阴疼痛
4例慢性会阴疼痛患者选择经皮促进内啡肽分泌和盆底康复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
3.4 性功能障碍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和指导,性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4 结论
4.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妇女,其临床表现复杂,涉及泌尿、生殖和消化系统。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且年龄偏小,多表现为性欲降低、性高潮延迟或无性高潮;尿失禁次之,年龄大者(>45周岁)以混合性尿失禁居多;盆腔脏器脱垂以阴道壁膨出居多且有部分伴发子宫脱垂,单纯子宫脱垂只占1/4,多伴有下腹坠胀、腰骶疼痛,部分伴有尿潴留和便秘等症状;慢性盆腔疼痛多伴随脏器脱垂而存在;慢性会阴痛一般是由会阴切口愈合不良造成。
4.2 症状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共同的电生理特性是肌力为0。
4.3 治疗效果以压力性尿失禁显效最快,子宫中度脱垂显效最慢;年龄较轻者,电生理功能恢复较快。
4.4 混合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者,需进行第二或第三个疗程。
4.5 自己进行规律而有效的盆底肌锻炼是治疗和巩固疗效的必要手段。
4.6 在场景反射未建立之前限制重体力活动,疗效较快。
5 讨论
盆底功能分基础的盆底电生理功能和压力控尿功能、张力支持功能、生殖与性功能。盆底组织损伤发生的过程:各种诱因如妊娠、分娩、肥胖、盆腹手术等均可导致盆底肌肉细胞的损伤,在诱因持续存在的过程中,受损细胞出现生物化学变化——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组织生物力学变化——盆腹动力学出现变化——盆腔脏器出现病理解剖变化——影响机体生理功能——临床出现一系列症状。[1]由此看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缓慢,在出现压力控尿功能障碍症状漏尿、张力支持功能障碍症状脏器脱垂、生殖与性功能障碍性冷淡等之前,盆底电生理功能已经发生相应功能障碍变化。因此盆底电生理检查能及时发现盆底组织的损伤,对盆底进行电生理治疗可以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及发展[2]。而对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的功能锻炼是恢复盆底功能、巩固疗效的必要措施。
因此利用生物反饋,可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组.子宫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培训教材[Z].2009:16.
[2] Mickey M. Karram. 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