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布局自然、风格质朴、以水景为核心、纪念名人的功能突出4个方面总结了成都古典园林的特色。结合成都市构建田园城市的要求,探讨了古典园林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风貌、植物配置3个方面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古典园林;成都;田园城市;应用
中图分类号S688;K9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9-02644-02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11DFWH0092)。
作者简介张哲乐(1975- ),男,四川成都人,副教授,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成都市于2009年底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并在成都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成都市建设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构想是在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的基础上,将“超大型、现代化、世界级、田园城市”4个要素融入“全域成都”的发展目标中,力争形成“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并据此打造成都经济区的区域一体化现代“田园城市群”[1]。尽管田园城市理论对成都的城乡一体化改造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局限,以及中英两国在城市的形成、演变、发展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不能全盘照搬外来理论,而是要因地制宜,将本土特色与田园城市理论更好地结合应用于成都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之中,以避免新一轮“千城一面”的造城运动。作为巴蜀园林的代表,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成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林、园”本身就是广义田园中的生态用地和景观元素,它们是体现成都地方特色的最好的景观要素之一,也是高度融合成都传统文化的集合体。因此,在成都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过程中,需要研究成都古典园林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1成都古典园林的特色
成都古典园林起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成都园林是自然与人工的高度融合,大量人文景观的交织,建筑群体布局的随形就势以及其对飘逸自然风韵的追求,都与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有着很大的差异。它既没有北方宫殿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也有别于江南园林的曲折蜿蜒、精巧细腻,而是以古朴自然、粗犷大方、清幽雅秀为其独特的风格[2]。
1.1布局自然成都古典園林在布局上效法自然,空间疏朗。大多数园林都坐落在城郊,与自然形成的山林、水田相邻,因而没有墨守成规,并未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布局,而是呈现一种不规则的自然分布。同时由于园林所处的地势原因,使园林开放性较强。
1.2风格质朴不论是成都的名人纪念园林,如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还是寺观园林,如青羊宫、大慈寺、宝光寺,都带有公共游览性,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面向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因此更接近民间,面对普通大众,有一种平民化的质朴美感。这种平民化的风格反映在成都园林的建筑上,成都古典园林的建筑简朴,大体上都采用川西民居一般的木架构结构,灰砖青瓦,朴素淡雅[3]。
1.3以水景为核心由于成都地区多为浅丘平原,降水丰沛,河流众多,湖池星罗棋布,加上比较缺少皇家园林和江南园林那样的叠石材料,因此成都园林很少叠石造山,而是以水造景,园中池沼众多,水景成为其重要的景观,著名的如万岁池、摩诃池、浣花溪、江渎池、东湖、桂湖等,可谓“无园不水”[4]。
1.4纪念名人的功能突出唐宋时期,许多著名的大诗人、大文豪、名学士或因生在四川,或因宦游入蜀,或因避难流寓,成都园林在造园时将纪念名人这一主题和功能深深地融入了园林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之中。如杜甫草堂、新繁东湖(唐李德裕)、崇州罨画池(宋陆游)、新都升庵桂湖(明杨升庵)、望江楼(唐薛涛)等。以纪念名人为主的园林必然对普通大众的开放性较强,不像北方皇家园林那样禁卫森严,令人敬畏;也不像江南私家园林那样高墙深院,与普通百姓无缘。
2应用途径和方式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成都构建田园城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地节能、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强基本农田、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重点镇为节点,以城乡一体的交通、通信、公共服务和生态绿道等体系为依托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空间结构和多层次、多功能“显山、亮水、露田的生态体系”[5]。结合上述规划,古典园林可以在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建筑风貌、植物配置3个方面得到应用。
2.1空间布局成都自秦汉建城起发展至今,形成了以古城垣为中心,一、二、三环路和绕城高速包围的环状圈层式和路网放射式相结合的城市空间布局。《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确定今后成都市城市结构将由单中心圈层结构向多中心城市发展,形成一个市级中心、两个市级副中心、20个大区中心和若干居住区级中心。
将成都市作为一座大型园林,园林的回廊和游径相对城市道路,园林的不同建筑相对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园林的院落相对城市广场,可以按照古典园林的布局手法“园中园”来形成多维空间,在总体布局上运用分区的手法来创造各种空间,以满足城市不同功能分区的需求。各个分区的特点和主题均有所不同,彼此之间又可以相互联系。由于成都的名人纪念园林既是纪念名人的祠庙,又是供人观赏游玩的风景名胜,所以常采用主体建筑沿轴线大致对称布局、两侧散点式园林布局的形式,周边以基本对称的回廊或附属建筑作为连接。成都田园城市的布局可以借鉴成都园林中的名人纪念园林布局理念,以当前成都的城市布局为例,可以南北向的人民路、东西向的蜀都大道为轴线大致对称,两侧功能区以散点式布局,将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作为园林的中庭院落,利用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等环线,结合数条南北及东西对称的道路相连接,构成一座大型的城市园林。同时在细节上,还可以参考成都园林的水景布局,利用成都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采用湖、河、渠等形式对各个功能区进行景观的分隔。
2.2建筑风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国各个城市的建筑特色逐渐趋同,原有风貌不断消退,大厦加广场的模式以及相似的建筑外观成为城市建筑風貌的主流,以至于具有独特历史文化韵味的古建筑群被迅速推倒,许多具有地方传统风味的文化名街相继消失。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和成都一样,提出了建设田园城市的目标和规划。为避免今后可能出现的新一轮“千城一面”,关键在于要体现城市独有的建筑风格和特色。成都园林的建筑从尺度、色彩、结构等方面可以充分体现川西本土建筑的特色,要把成都建设成为有特色的田园城市,应当适当参考和借鉴成都园林的建筑风貌。
成都园林的建筑除了厅堂、殿楼等主体建筑外,也包含亭、廊、轩、榭等辅助建筑物。成都园林的建筑特色简朴,显现出一种平民化的风格。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简朴清纯,以及其纪念性的功能在园林中自然形成的文雅古朴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园林建筑大都采用川西民居一般的木架构结构,灰砖青瓦,色彩装饰淡雅平和,绝少雕梁画栋[6],既不像皇家园林那样层楼重阁,金碧辉煌,也不像江南园林那样曲廊深院,精巧别致。园林建筑几乎全部就地取材,竹木石泥砖瓦,一如城乡民居建筑,甚至有的建筑,如杜甫草堂的“少陵草堂”碑亭、新都桂湖亭,就用稻麦秸秆盖顶,洋溢着川西田园竹篱茅舍的韵味。因此,要在未来的田园城市中体现成都本土特色,在城市建筑物外立面色彩上应采用以朴素淡雅的灰色调为本色的复合色,在建筑外观上强调朴实无华,将川西民居轻盈精巧的建筑造型、因地制宜的建筑取材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融汇在建筑设计之中,以创造稳重、大气、素雅、和谐的城市环境。
2.3植物配置要营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景观,又要体现成都的本土特色,离不开对本土园林植物的选择。选择的原则应当是因地制宜、以乡土植物为主,以突出成都浓郁的地方特色。植物多样化是城市绿化的客观要求,但必须有重点植物,因为它们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景观特色,还有适应性强,抗病虫能力强,生长良好,栽培管理容易,深受市民欢迎等优点[7]。
除了分布最广、深受成都市民喜爱的各类丛生竹外,目前成都园林植物中生长良好的乡土树种包括银杏、银木(大叶樟)、女贞等。在常绿植物方面,受成都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影响,成都市的地带性植被主要为亚热带东部偏湿性常绿阔叶林,包括山毛榉科、樟科、山茶科、杜英科、金缕梅科等。此外,成都地区冬季日照少,且由于四周环山高空气流滞缓,不利于城市污染物的水平方向输送扩散。因此适当选用部分落叶植物,对增大光照量和扩散大气污染物较为有利。因此,建议选择以下树种作为骨干树种:雪松、银杏、悬铃木(法桐)、银木(大叶樟)、女贞、广玉兰、罗汉松、栾树、水杉、枫杨、皂荚、苦栋、臭椿、枫香、梓叶槭、紫藤、常春油麻藤、地锦(爬山虎)、凌霄等[8]。除了树种外,成都园林自古以来就有栽花风尚,同竹一样,不仅仅是因为成都地区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更与蜀地普通民众或文人墨客对于花卉的喜爱之情是分不开的。梅花、茶花、兰花、菊花、牡丹花、杜鹃花、紫薇花、海棠花、芙蓉花等都是成都栽培历史久远的传统花木。成都的郊县多花圃、花农,城市则多花园,尤其是在园林之中,各种花卉与其他本土绿色植被交织在一起,表现浓厚的古朴粗犷的自然色彩,充分体现了成都鲜明的地方特色。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尤其是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目标的明确,体现乡村风貌的野生花卉也成为城市绿化景观中一项有益的补充。目前成都市的园林绿化中,野花应用广泛,种类繁多,如毛地黄、羽扇豆、大花飞燕草等[9]。
3结语
城市打造形象与营造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凸显特色。成都气候湿润,河湖纵横,古树名木遍布,名花异草繁多,自古以来“游赏之盛甲于西蜀”。优越的自然条件、雄厚的经济实力、繁盛的游赏风俗、深厚的人文底蕴造就了成都独特的园林发展特色[10]。所以,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过程中,应该珍惜和利用宝贵的古典园林资源,将成都古典园林的元素与田园城市理论相结合,使具有本土特色的成都园林的布局、建筑、植被等特色尽量得到体现,以突出成都城市特色。
参考文献
[1] 邵昱,童晶.国内外“田园城市”研究简述及对成都探索构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初步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1):24-30.
[2] 曾宇,王乃香.巴蜀园林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 许志坚.论川西古典园林[J].中华文化论坛,2003(4):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