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昌
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公社微企创意园内,有一家名为“1923艺术设计”的工作室(以下简称“1923”),在这里,消费者不但可以亲身体验DIY制作皮具的乐趣,还可将自己制作精美的产品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亲人和朋友。手工艺不仅可以传递情谊,还能小赚一笔,这一新奇的创意缘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的4名90后大三学生。
合伙开皮具DIY工作室
笔者来到 “1923”工作室,只见墙上挂着漆画、编织画、刺绣等手工艺术品,30多平方米的屋内整齐地摆着棕色的木质桌椅,工作室合伙人之一杨渠正在手把手教顾客制作皮具。
杨渠告诉笔者,2013年3月,她和班上的同学开始上手工专业课。课程包括毛线编织、手工皮具、刺绣等,同学们都很感兴趣。“不仅是班上的同学感兴趣,手工制品把油画系、国画系等其他系科的同学也吸引了过来。一些从市区到川美游玩的市民,在对外开放的教室里看到学生们制作的手工制品后,还掏钱把它们买了下来。”杨渠表示,看到手工制品这么受欢迎,她和同学吴美林、王玥瑶、蔡甜就萌生了创业的构想:开一家主推手工皮具DIY的工作室!
在获得政府微企资金补助后,2013年7月,她们4个人共投入5万多元启动资金,申报了微型企业—— “1923”工作室。
为什么把工作室取名“1923”?吴美林同学告诉笔者,她很喜欢埃菲尔铁塔的设计者、法国著名建筑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而古斯塔夫·埃菲尔逝世于1923年,“为了纪念他,我就提议把工作室取名为‘1923,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其他3个伙伴的赞同。”吴美林同学说。
手工艺传递浓浓情谊
“手工艺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制作者情感的表达,消费者将自己亲手制作的产品送给朋友、亲人,带给人们的感情是独一无二的。”杨渠告诉笔者,工作室主要制作皮包、手机套、钱包、文具袋等皮具用品。与市场上销售的皮具用品不同,她们推出的是手工皮具DIY项目,顾客来到这里,有三四百种皮具样式的图片供客户选择,一旦选好样式、皮料,4个女生将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教客户怎样自己制作皮具。对广大消费者来说,这一创意项目不仅让他们在参与制作过程中学到了一门手艺,而且培养了一种兴趣,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份浓浓的情谊。正因如此,“1923”开业后一经宣传,就受到大学城众多高校学子的追捧。
有一个重庆大学的男生,在母亲生日的前一天,专门在“1923”做了一个钱包送给妈妈,当妈妈收到儿子亲手制作的礼物时特别高兴;还有一个重庆师范大学的女生,带着从南京来的闺蜜一起来到“1923”,她们互相为对方做了一个卡包,彼此留下了珍貴的礼物。
业绩最好时月收入8000元
杨渠告诉笔者,如今,工作室业绩最好的时候,月收入可达8000元。目前她们正在研发新产品,推出情侣款、亲子款、闺蜜款的皮包,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她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艺术品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手工艺品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地位也将不断提升,因此,具有特殊意义的手工皮具DIY项目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接下来,她和伙伴们准备在沙坪坝或者杨家坪商圈找一家门面,把“1923”的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扩展到更多的市民中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