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发展竹资源的优势与建议

2014-05-30 07:26武建宏罗向东杜彩琴程红芬王定一张培新
世界竹藤通讯 2014年1期
关键词:淅川淅川县竹类

武建宏 罗向东 杜彩琴 程红芬 王定一 张培新

(河南淅川县林业局 淅川 474450)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3省7县的交界处,地处秦岭山系东南余脉的延伸地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淅川属北亚热带的北部边缘,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平川而得名,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河南省首批扩权县。全县面积2820 km2,其中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面积2616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2.8%。林业用地12.36万hm2,占总面积的44%;其中,有林地8.99万hm2;森林覆盖率32.63%,林木蓄积量103.8万m3,林木年生长量6.4万m3。林业产业主要有柑桔、油桐、核桃、茶树等,主要林果产品产量达到5325 t,产值达到3355万元。

众所周知,竹子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在所有的产业中,竹产业是能够把生态、社会和经济3大效益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最好产业之一。但淅川的自然经济条件能否发展竹资源,需要进行科学的调研论证。

1 淅川发展竹资源条件分析

1.1 自然条件

淅川县处于我国散生竹自然分布区北部,介于灌溉性竹区和非灌溉性竹区的交会地带。大环境基本适合于散生竹类生长。秦岭余脉屏障于西北,丹江口水库纵卧于县南,局部地形形成优越的小气候,对竹子生长更为有利。

1.1.1 气候条件

散生竹类自然生长的气候条件要求年平均温度在12 ℃以上,年降水量在800 mm左右。淅川县属我国北亚热带的北部边缘地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800 mm左右,年平均气温15.8 ℃,加上得天独厚的地形环境,南北方动植物在此生长良好。

对比竹资源发展较好的几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可知(表1),北京、博爱和洛宁都位于灌溉性竹林区,年平均温度都显著低于淅川,降雨量也小于淅川。北京园林中栽培有大量观赏竹林;博爱县拥有我国黄河以北最大面积的竹林;洛宁县有400多hm2淡竹林。在气温方面,淅川甚至比盛产毛竹的浙江省安吉县还要适宜,年均日照时间长达 2047h,昼夜温差较大,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高。可见,淅川县的气候条件不仅基本上能满足散生竹类自然生长的需要,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优势。

表1 淅川县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比较表

1.1.2 土壤条件

淅川县土壤分南、北2种类型,北部多为古老变质岩,主要是片麻岩、片岩,土壤多为黄棕壤亚类的砂石土,土层较厚,肥力较高,中性偏酸,适生松、杉、栎类;南部多为沉积岩,以石灰岩为主,土壤多为黄褐土亚类的石碴土,土层较薄,保水保土性能差。全县土壤pH值5.5~7.5,黄棕壤占主要地位。沿丹江口水库周边以及河谷、平地原农作地的土壤条件较好,不仅能够适应竹类生长,而且可以达到速生丰产的要求;在退耕还林的山坡梯地(群众称为宕子地)多裸岩,局部土壤仍然比较深厚肥沃,虽然较难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但一般能满足竹类生长的要求。

1.1.3 地形地貌

淅川县域西部和北部多高山,冬季对干冷西北风有一定的阻挡作用,而东部和南部地势较低,属于南阳盆地西南边缘,呈宽平垄岗状。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气流在此得到集聚抬升,形成较多的降水。此外,库容巨大、水面广阔的丹江口水库卧于县域南部山地之间,调节小气候的作用非常显著,对竹类生长更为有利。

1.2 现有竹资源分布

淅川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南北方动植物均适宜生长。境内共有动植物种类1787种。据初步调查,淅川现有乡土竹种桂竹(当地称斑竹)、毛金竹(当地称冬瓜皮竹)、水竹、紫竹和箬竹等5种,面积约为467 hm2,分布于河滩、山谷、低坡和房前屋后。桂竹和毛金竹生长良好,平均胸径为4~6 cm,最大单株胸径达到8 cm左右,每年竹材产量可达500~1000 kg/667m2。20世纪60年代引进毛竹,现存荆紫关林场海拔 630 m的山坳处,平均胸径约7 cm,最大达到9 cm,高度达到12 m。20世纪末从浙江引进的高节竹,现有面积约1.3 hm2,平均胸径4~6 cm,最大达到8 cm左右,比在原产地生长得高大。近年从县外引进的慈竹和孝顺竹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在淅川县城附近生长良好,能够安全越冬。

1.3 社会经济条件

淅川县辖17个乡镇(街道),总人口67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28 万人。近5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146.8 亿元,是2006年的2.07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6 亿元,是2006年的5.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322元,是2006年的1.9倍。

着眼保护库区水质,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近5年累计投资5 亿多元,完成小流域治理970 km2。打造了56个市县新农村示范村和试点村。2011年全县林业年产值达到7.3亿元,山区群众收入的40%来自林业,林业的富民效益逐年提高,林业成为缓解耕地压力、解决库区移民自安生存问题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当地群众有发展竹资源的积极性。

1.4 发展前景

淅川县虽然地处我国中西部,但自然条件比大多数中西部县市优越,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意义特殊。一是竹类在消灭荒山、绿化美化环境、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的效益将更加突出;二是地处竹林资源贫乏,竹材和竹笋供不应求的销区,具有优越的市场地理位置;三是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一个环境优美、国土安全、富民强县、解决三农问题的美丽中国示范榜样。

淅川县发展竹资源初步取得成绩后,必将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豫西南地区和丹江口水库周边县市产生联动效应。这些地方与淅川县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相似度非常大,面临的生态和产业建设任务也大同小异。淅川取得初步成果后,必然会带动邻近市县。因此,届时对周边提供竹苗,采购加工原材料等,都将会获得良好的产业先机。

2 淅川发展竹资源的限制因素

2.1 自然因素

淅川气温条件能够满足大多数散生竹类及少数丛生竹类的自然生长,但限制了大多数南方热带丛生竹类的引种生长;年平均降水量在散生竹类自然分布要求的临界点附近,正常年份能够保证大部分散生竹类自然生长需要,但干旱年份将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在散生竹孕笋和发笋的冬春季节降水量稀少,不利于竹笋的发育生长。淅川的宜林荒山荒地和退耕坡耕地的土壤质地较为粘重,团粒结构较差,腐殖质含量低,肥力中下,对竹类生长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虽然库区周边退耕的原农作平地、滩地等土壤条件较好,可以满足笋用林的培育,但现存大量裸岩山地以及山顶、上坡、山脊、陡坡地带不适宜竹类生长,采取措施后也仅仅能够达到一定的绿化作用,难以形成生产力。

2.2 竹种种源

淅川县内仅桂竹和毛金竹数量较多,但面积有限,只能提供少量种苗。其余竹类种类不多,面积更少。因此,种源不足是发展竹林资源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特别是在发展的前期,必须远距离采购调运种苗,对经济和技术都构成挑战。

2.3 技术信息

淅川县原有竹林大多处于群众家用和自生自灭状态,群众对竹林培育的系统知识掌握不多,技术也残缺肤浅。竹林经营没有形成商品化生产,市场信息更为缺乏,群众没有尝到竹产业的甜头,对竹林经营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发展的前期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和技术知识上的问题,从而对产业发展构成困难和阻力。

2.4 发展资金

竹产业发展初期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仅就竹林培育而言,从整地造林到郁闭一般需要5~10年时间,形成稳定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需要的时间更长。从造林到郁闭,毛竹一般约需投资5000元/667 m2左右,桂竹等中小径竹约需投资3000元/667 m2左右。因此,投资时间长、见效慢是竹业发展前期的主要困难。

2.5 经营观念

近年来淅川绿化造林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存在管护粗放、重前期造林轻后期培育、重面积轻质量以及组织、技术难以到位的传统观念,加上山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劳力组织不到位的客观原因,出现年年造林而成活率、保存率低的问题。这些情况将会影响竹林培育。

3 淅川发展竹资源建议

3.1 统一思想,转变观念

把发展竹资源和竹产业列为全县的重点工程项目,列入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的主要议事日程之一,作出具体部署;组织干部群众到全国主要竹产区和周边地区考察,学习培育竹资源、发展竹产业的先进经验和知识;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提高群众对竹业建设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作用的认识,普及竹子科技知识,创造良好的竹产业开发氛围;树立长期战略的思想,坚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动摇。

3.2 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详尽调查和分析淅川县的竹类资源和适宜造林的土地资源,摸清现有资源状况和种苗供应潜力,总结群众竹资源培育经验,为制定发展规划和落实奠定基础。

在详尽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别林种和竹种做好总体规划。在发展规模上,用20年时间发展竹林资源2.7~3.3 万hm2(40~50万亩),届时竹产业及其相关产业产值可达15~20亿元;分阶段考虑前10年可以发展竹资源1.3 万hm2(20万亩),后10年发展竹资源1.3~2.0 万hm2(20~30万亩)。同时,制定各林种和竹种的造林培育技术措施和标准;分年度把规划落实到具体造林小班,并分县、乡、村3级落实责任;每年总结经验,根据进度和经验教训科学调整规划,下达年度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

3.3 生态优先兼顾其它

淅川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生态优先和兼顾产业发展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竹产业开发符合淅川的县情,但是发展竹产业并不妨碍其它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关系到淅川国计民生的具有显著特色的传统产业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二产和三产产业。因此政府必须制定全县生态、产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为全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确立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保障措施。

3.4 适地适竹,分类经营

依据立地条件,规划分类经营:一是以荒山绿化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的生态公益林,二是以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相辅相成完美结合的材用林,三是以竹笋高效生产为主、生态景观为辅的笋用林,以及部分种质资源林。具体规划要落实到每个乡村,直至每家每户,每个小班地块。

竹子造林以荒山荒地和退耕地为主,结合疏林地套种改造混交林,低产林改造以及迹地更新改造发展竹林资源。立地条件不好的山顶、上坡、陡坡,以及库区坡沿等地规划生态公益林,主要起到绿化荒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景观的作用,竹种以桂竹、水竹等为主。在条件较好的山地中下坡、山谷、江河沿岸等地规划竹子材用林,这里既能形成竹林环境,发挥竹林生态效益,同时生产大量的竹材和竹笋,为以后发展加工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竹种以毛竹、桂竹、毛金竹等大中型竹种为主。在河谷和缓坡地带规划竹子笋用林,以经济效益为主,集约经营,精细管理,达到竹笋的高产高效,竹种以早竹类以及高节竹和毛竹为主。

3.5 分期实施,循序渐进

淅川县发展竹产业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因此,在实施长期战略的同时,要循序渐进,分别轻重缓急,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制定分期作战的战略。建议前10年按照3期进行规划:第1期为资源培育期,第2期为环境综合利用期,第3期为二产发展期。3个时期先后布局,互有重叠,联手推进。

资源培育期主要是通过新造林增加竹类资源,目标是用10年时间,造林培育竹林资源1.3 万hm2(20 万亩),在库区周边初步形成竹林生态环境。环境综合利用期主要是利用初步形成的竹林生态环境开展综合利用,生产优质竹笋,实践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发展旅游产业,目标是在竹林造林后4~5年后逐步探索,10年以后初具规模。8~10年后进入二产发展期,主要探索竹材、竹笋和竹副产品的加工利用;从单项到全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端,利用5~10年时间形成淅川特色的竹子加工产品,使之形成从资源培育到加工贸易的完整竹产业链。

3.6 建设种苗基地和基础设施

种苗是发展竹类资源的重要先决条件。利用原有桂竹、毛金竹和水竹建设前期种苗基地。2013-2014年引进优良竹种10~20个左右,建设667 hm2以上的种苗基地。开展与外地合作提供种源,在周边近距离地区合作建设长期供苗基地333 hm2以上。规划333 hm2左右的深厚优质土地,引进外地有经验的竹苗生产专业户到淅川营造苗木基地。4~5年后可以在先期造林地内适当取苗。

水利、道路和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竹子造林培育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淅川特定条件下,新造林必须浇水灌溉,因此水利设施的建设更为重要。竹种苗圃地及笋、竹丰产林和示范林更要设置浇灌设备。其它造林地也要做到涝时排得出、旱时浇得着,能够在一般干旱年份保证浇上3~5次透水。

3.7 加强科技和信息投入

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和外出学习培训相结合,培育一支自己的专业技术队伍。对于造林、培育等重要工作环节,应分别乡镇举办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班,现场演示,下发技术资料。造林季节组织技术力量下乡巡回检查督促,使技术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建立造林、培育示范点,从示范点取得经验,树立样板。以示范点现场汇报参观学习形式,推动技术的传播,及时推广先进经验。按照不同的竹林类型,建立3~5处县级示范点,每个乡镇建立1~2处示范点。

建立健全技术信息平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平台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才,目前在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以引进为主,同时加大培育县内技术信息人才的力度,在县、乡2级建立技术信息服务机构,在村级落实专管人员。

3.8 鼓励多种形式参与绿化造林

加大林改力度,用活造林机制,坚持谁荒谁造、谁造谁有的原则,将前期的林改落实到造竹绿化上来。鼓励多种造林形式,国家造林与社会造林相结合,企业造林与个体造林相结合,大力提倡联合造林、合作造林、股份制造林和合作社造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选择有开发能力和竹产业开发经验的投资商,引进投资荒山种竹。淅川有大量的荒山裸地以及退耕还林地,将其统筹规划,做好发证确权,鼓励流转。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凡是对促进和发展淅川生态环境和竹产业有利的都给予大力支持,以荒山荒地换取开发资金和项目。

3.9 行政保障措施

县委、县政府成立领导班子,统筹全县竹类资源发展的各项工作;林业局成立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把竹资源和竹产业发展作为淅川县中长期发展的重大决策,制定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保障和促进资源增殖、产业发展。

利用淅川南水北调渠首县及其它优势地位,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畅通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淅川原有的各项造林、绿化项目结合竹子造林进行项目综合实施。竹子资源发展本身也可以整合立项,向上争取项目。另外,可以通过有关社会团体宣传淅川发展竹类资源的重要性,募集资金,争取项目。

[1]周芳纯.竹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2]姚勇,罗之法.河南:淅川多举措推进竹产业规模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13-09-24.

[3]吕久儒.试论河南竹产业的发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3):59-61.

[4]理永霞,毕琼媛,杨海周.博爱竹业现状与对策[J].河南林业科技, 2005,25(1): 36-37.

[5]王国亮,申晓丽.博爱县竹林资源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现代园艺,2012(20):14-15.

猜你喜欢
淅川淅川县竹类
持续发力 多元投入 淅川县加强水源区水土流失治理
淅川兰沟墓葬区M12 和M25 发掘现场
淅川县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生态淅川”建设中的人大力量
淅川县
淅川:教育事业在人大监督中结硕果
竹材在现代家具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竹类研究成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