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作为汉语中具有较强表现力和特殊修辞效果的固定短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也是我们所喜闻乐见的语言素材。成语以其短小精悍、形象逼真、音节整饬、意义精辟等特点而备受高考命题专家们的青睐。下面以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的成语运用题为例,谈谈怎样找准成语运用的误区,突破2014年成语运用题的瓶颈,准确高效解答成语运用题。
误区一、望文生义
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是以整体来表达意义的,我们不能把成语理解为四个字意思的简单相加。如果不懂得某一成语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去附会,就会做出错误的解释。另外,还要把握成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等。否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如:
[误例] 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2013年高考浙江卷)
解析: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本句属于典型的望文生义,以为这里的“捐”就是捐助的意思,这是犯了以今解古的错误。
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自己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也比喻声音细微。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误区二、用错对象
成语因其词义有所侧重,感情色彩有褒贬之分等原因,成语就有它大致的适用对象。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就要认准对象,切不可张冠李戴。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如:
[误例]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2013年高考浙江卷)
解析:误用对象。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还有:
1.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
2.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3.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一般指技能,不形容文笔。
4.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5.两小无猜:形容少男少女相处融洽,天真无邪。只用于少男少女。
6.休戚相关:“休”,喜。“戚”,忧。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7.置若罔闻:置,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8.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9.汗牛充栋: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书籍很多。它只能指书多,不能形容其他东西多。
10.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繁多。不能指产品。
11.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12.三令五申: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用于上级对下级。
13.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用于人、马、车、船。
误区三、褒贬不当
大多数成语都包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因此在运用成语时要分清,使之与整个语境协调,否则,容易造成褒贬失当。如:
[误例]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20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
解析: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贬义词,并不表示理由充分。褒贬不当。
容易造成褒贬不当的成语还有:
1.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用于贬义。
2.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是褒义词,不作贬义用。
3.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喻许多人争着追逐不好的事物。
4.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
5.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6.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亦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词。
7.猫鼠同眠: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贬义成语。
8.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贬义成语。
9.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10.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误区四、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特定的含义,成语使用恰当与否,关键要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给的语境不协调,造成逻辑错误,或者语义相反,或者意思重复,因而应当选择最切合语境的成语。如:
[误例] C.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
解析: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与语境不符。
[误例] 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
解析: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本句是说其傲慢狂妄,没有憎恨的意思,用在这里显然不当。
类似误用的成语还有:
1.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用。
2.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3.名不虚传:“名”是“名誉”,是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4.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这词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5.不可开交:形容没法解开或无法摆脱。这个成语只能做“得”的补语。
6.巧夺天工:专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多指工艺品,不能用于自然景物。
误区五、搭配不当
成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如:
[误例] A.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
解析:栉风沐雨:栉,梳头发一束;沐,洗头发。风梳头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这个成语一般在句中作谓语或状语,一般不作定语。句中用来修饰“斗笠”,显然搭配不当。
类似误用的成语还有:
1.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其主语应该是风景,不能是人。
2.出奇制胜: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不能带宾语。
3.津津乐道:形容对有兴趣的事说得很开心,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不能带宾语。
4.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用于否定句。
5.一概而论:不加区别地用一个标准来看待。后世常用此比喻对问题不做具体分析,笼统地看成一个样子。用于否定句。
(作者:孙周波,东海县第二中学)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