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公告(十)审(认)定通过品种简介

2014-05-28 09:24
种子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秧龄叶枯病全生育期

博优1167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2

选育单位:钦州市科学农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博A×钦恢1167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120.1 d,比对照博优998长3.7 d。株高114.8 cm,穗长22.4 cm,每667 m2有效穗数18.1万穗,每穗总粒数145.7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2.8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1%,长宽比2.6,垩白粒率54%,垩白度7.4%,胶稠度64 mm,直链淀粉含量22.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71.6 kg/667 m2,比对照博优998增产5.8%;2011年续试,平均产量494.9 kg/667 m2,比博优998增产9.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83.2 kg/667 m2,比博优998增产7.5%。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55.5kg/667m2,比博优998增产3.5%。

栽培技术要点:①一般7月上旬播种。②秧龄20~25 d移栽,栽插株行距 23 cm×13 cm或 16.5 cm×13 cm,每穴插 2粒谷苗,每667 m2基本苗 8~10万;5~4叶时抛秧,每667 m2抛2.2万穴左右。③氮磷钾肥配合,注意施用农家肥。每667 m2施纯氮10~12 kg,基蘖肥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穗粒肥约占40%。④浅水插秧,每667 m2苗数达20万时开始晒田,幼穗分化至孕穗期湿润灌溉,抽穗扬花后保持浅水层,后期干干湿湿到成熟。⑤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区域:适宜在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作晚稻种植。稻瘟病、白叶枯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T12优66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3

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T4012A×R7066

特征特性: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5.2 d,比对照常优1号长2.5 d。 株高 104.2 cm,穗长20.2 cm,每 667 m2有效穗数16.8万穗,每穗总粒数194.1粒,结实率79.0%,千粒重25.6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条纹叶枯病7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0.7%,长宽比2.0,垩白粒率64%,垩白度11.3%,胶稠度68 mm,直链淀粉含量16.6%。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08.7 kg/667 m2,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6.9%;2011年续试,平均产量为607.3 kg/667 m2,比常优1号增产8.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08.0 kg/667 m2,比常优1号增产7.7%。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91.6 kg/667 m2,比常优1号增产11.9%。

栽培技术要点:①一般5月下旬播种。②秧龄30 d左右移栽,每667 m2栽插1.8万穴,每穴插2粒谷苗。③重施基肥,基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25 kg、尿素5 kg;移栽后5~7 d每667 m2施分蘖肥尿素10 kg、氯化钾10 kg;看苗补施穗粒肥,一般每667 m2施尿素3~5 kg、氯化钾5 kg。④苗期浅水灌溉,干湿交替,孕穗至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间干湿交替,后期防治断水过早,一般收获前7 d断水。⑤及时防治稻蓟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适宜区域:适宜在浙江、上海、安徽沿江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条纹叶枯病重发区不宜种植。

甬优17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4

选育单位:宁波市农科院、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甬粳4号A×甬恢12

特征特性:粳型三系杂交晚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1 d,比对照常优1号长 4.4 d。 株高120.9 cm,穗长 23.7 cm,每667 m2有效穗数15.5万穗,每穗总粒数238.4粒,结实率81.4%,千粒重24.5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条纹叶枯病1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3.7%,长宽比2.3,垩白粒率28%,垩白度3.9%,胶稠度76 mm,直链淀粉含量16.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11.0 kg/667 m2,比对照常优1号增产7.2%;2011年续试,平均产量为611.9 kg/667 m2,比常优1号增产9.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11.4 kg/667 m2,比常优1号增产8.3%。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93.8 kg/667 m2,比常优1号增产12.3%。

栽培技术要点:①一般5月30日—6月5日播种,大田每667 m2用种量1 kg,培育壮秧。②秧龄22~25 d移栽,每667 m2栽插1.5万穴,每穴插2粒谷苗。③一般每 667 m2施纯氮 13~15 kg,氮、磷、钾肥比例为 1∶0.6∶1,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氮肥比例为 4∶4∶2,钾肥为 2∶4∶4,磷肥作基肥一次施入。④有效分蘖终止期搁田,孕穗至抽穗扬花期薄水养胎授粉,灌浆成熟期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断水。⑤播种前药剂浸种,注意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稻曲病等病虫害。

适宜区域:适宜在浙江、上海、江苏苏南的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全优330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5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全丰A×闽恢3301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武陵山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7.6 d,比对照Ⅱ优264短 2.2 d。 株高114.8 cm,穗长 21.4 cm,每667 m2有效穗数16.7万穗,每穗总粒数158.7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9.3 g。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纹枯病3级;稻曲病5级;中抗稻瘟病、纹枯病,中感稻曲病;抽穗期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2%,长宽比3.0,垩白粒率44%,垩白度3.5%,胶稠度43 mm,直链淀粉含量21.6%。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武陵山区中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68.9 kg/667 m2,比对照全优527增产1.9%;2011年续试,平均产量为 632.2 kg/667 m2,比对照Ⅱ优264增产2.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00.5 kg/667 m2,比对照品种增产2.0%。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18.7 kg/667 m2,比Ⅱ优264增产6.3%。

栽培技术要点:①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②秧龄30 d以内移栽,株行距20 cm×23 cm或23 cm×23 cm,每667 m2栽插1.5万穴左右,每穴2粒谷苗。③重施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一般每667 m2施纯氮10~12 kg,氮、磷、钾肥比例 1∶0.5∶0.7,底肥 70%、追肥30%。④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干湿交替,后期忌断水过早。⑤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

适宜区域:适宜在贵州、湖南、重庆三省所辖的武陵山区海拔800 m以下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苏秀326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6

选育单位:江苏苏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丙00-502/秀水 114//秀水 114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5 d,比对照徐稻3号长1.0 d。株高97.6 cm,穗长16.5 cm,每667 m2有效穗数19.9万穗,每穗总粒数153.2粒,结实率78.2%,千粒重25.6 g。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2.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1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12.31%;抗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2%,垩白米率26.8%,垩白度2.1%,胶稠度80 mm,直链淀粉含量18.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94.0 kg/667 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3.4%;2011年续试,平均产量612.4 kg/667 m2,比徐稻3号增产4.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03.2 kg/667 m2,比徐稻3号增产3.8%。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92.2 kg/667 m2,比徐稻3号增产4.8%。

栽培技术要点:①黄淮麦茬稻区一般4月底—5月中旬播种,机插秧和抛秧一般5月中下旬播种。大田每667 m2用种量3~4 kg。②人工移栽秧龄35 d左右,机插秧和抛秧秧龄控制在20 d以内,栽插株行距为24 cm×14 cm,每穴栽插3~5粒谷苗。③一般每667 m2施纯氮20 kg左右,基肥50%~60%,分蘖肥30%,穗肥 10%~20%;配合施用磷、钾肥。机插秧和抛秧田要施足基肥,栽后5 d施分蘖肥,早施孕穗肥。④薄水栽插、浅水护苗、活水促蘖、适时搁田、薄水孕穗,后期干湿交替,忌断水过早。⑤播前药剂浸种,及时防治纹枯病、稻曲病、褐条矮缩病、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

适宜区域: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中作稻2号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37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连粳95-1/连0111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京津唐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80.6 d,比对照津原45长4.7 d。株高113.6 cm,穗长16.2 cm,每667 m2有效穗数24.7万穗,每穗总粒数133.1粒,结实率89%,千粒重25.7 g。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6%;中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8%,垩白米率39.5%,垩白度2.8%,直链淀粉含量18%,胶稠度80 mm。

产量表现:2010年参加京津唐粳稻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31.7 kg/667 m2,比对照津原45增产8.1%;2011年续试,平均产量653.1 kg/667 m2,比津原45增产5.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42.4 kg/667 m2,比津原45增产6.9%。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30.3 kg/667 m2,比津原45增产9.4%。

栽培技术要点:①适期播种,水育秧每667 m2播种量 25~30 kg,旱育秧每 667 m2播量 35~40 kg,培育适龄带蘖壮秧。②秧龄35 d左右移栽,栽插株行距13.2 cm×23 cm,每穴2~3粒谷苗。③施肥本着前重、中稳、后补原则,一般每667 m2施纯氮18~22 kg,基肥50%,分蘖肥20%,穗粒肥30%。④够苗搁田,分次轻搁,及时复水,收获前7~10 d断水。⑤播前药剂浸种,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蚜虫、螟虫、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适宜区域:适宜在北京、天津、山东东营、河北东部及中北部一季春稻区种植。

猜你喜欢
秧龄叶枯病全生育期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四特”晚籼稻系列组合适宜移栽秧龄和播种期探讨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播种移栽期对钵苗机插杂交晚稻甬优1540产量的影响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黄淮海地区主栽大豆品种抗旱性比较
旱育秧秧龄与产量关系试验
温光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
2016年靖远县春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