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应法国总统奥朗德的邀请对法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涉及经贸、核能、航空航天、工业、金融等多个领域。
3月26日,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与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主席勒加乐在巴黎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航天局和法兰西共和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关于加快推进中法天文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研制的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中法天文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的研制工作。当天,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直升机公司与法国客车集团直升机公司签署了合作生产1000架新一代EC175/AC352直升机的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各自承担50%工作份额的原则生产,两型不同直升机将在同一平台生产。
3月27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法国阿海珐集团签署了关于后处理再循环长期合作谅解备忘录。中核集团还与法国电力等合作伙伴进行了会谈,并签署了相关协议和合同。
3月26日中法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联合声明——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鼓励两国推进核能上中下游领域全面合作,强调双方在民用航空和航空工业领域的合作互利互惠,前景广阔。
3月28日,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胡亚枫出席会议并讲话。协会会长刘东奎代表第二届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胡亚枫在讲话中对协会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服务;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和事务,更好地为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发展服务;不断提升决策支撑能力,为改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服务。
会议审议通过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关于修订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章程的决议》,并同意协会更名为“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刘东奎当选新一届协会会长。(李珊珊)
福建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于3月联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福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决定》。
《决定》提出,要强化富国强军的发展理念融合;要加快平战一体的力量体系融合,优化民兵预备役力量、统合国防动员专业力量、整组军地应急救援力量;要促进军地兼容的基础设施融合,地方开放开发兼顾国防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兼构人防工程、重大交通工程兼备军事功能、国防建设保障兼顾地方建设;推动通畅共享的信息资源融合。
《决定》还要求深化互促并进的人才培养融合,发挥地方教育资源优势、推进军地交流协作、用好演训活动平台;推进集约高效的通用保障融合,规范动员保障实体建管、实施军地联储联供联修、促进军民技术成果转化运用、加强军品研制生产协作协调、深化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增强军地文化融合,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共筑文化阵地、推进文化合作、繁荣文化产业。 (王 占)
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日前向各军事代表机构和军工企事业发布了第一期《湖北省优势民企参军推荐名录》。
此次汇编发布的目录中,共推荐21个单位,主要涉及激光技术、光纤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卫星应用技术、精密制造技术等专业,其中多项技术具备国际领先水平,体现了该省光电子信息领域的特色优势。湖北省国防科工办动员有关各方,充分运用上述优势技术,为武器装备建设服务。 (王 占)
3月2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了2014年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工作会。会议总结了“十二五”以来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前期工作和军工核心能力建设的成果,分析了当前面临形势,并部署了今年以及“十二五”后期的主要任务。
会议对加强军工能力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加强考核管理,规范工作流程,促进项目论证和立项工作;二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实施的规范性以及前后期的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全过程考核;三要通过改革创造发展机遇,以创新驱动未来能力建设发展。 (刘 彦)
马航失联事件发生侯,国家遥感中心安排“快舟一号”试验卫星应急成像规划,于3月22日成功获取南印度洋疑似失事海域的影像产品27景,经初步判断,未发现可疑残骸。
截至3月21日,“快舟一号”试验卫星已获取疑似目标区域99景数据,数据量54.21GB,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 (钟 新)
3月22日,舟山中远船务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光伏太阳能在大型汽车滚装船的应用项目——“中远腾飞”轮改装工程,在国内尚属首例。经评估,此项光伏太阳能改装工程完全符合项目要求,达到预期目标。据估算,在光照条件下5小时达到电池满储能状态,可供货舱不间断照明24小时,等同于约0.38吨柴油所提供电能,仅此一项单船每年可节约成本近百万元。 (中国船舶网)
3月28日,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所属媒体与航天科工集团一院党群与纪监部组织宣传处及院属单位宣传主管人员,进行了新闻宣传业务交流和研讨。
中心所属媒体等相关人员分别介绍了基本情况、宣传重点及稿件要求等,同时介绍了嫦娥三号任务的宣传策划、及媒体组织等;军工记协介绍了通讯员队伍建设等有关情况。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一院宣传主管人员介绍了基本情况和宣传重点,所属单位分别介绍了航天信息技术发展、自主创新、军民融合、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成就和经验。双方就如何围绕宣传重点进行宣传策划等进行了交流讨论。 (侯季光)
4月3日,由中船重工集团702研究所研制的我国首艘商用海上地效翼船——“翔州1”在海南三亚顺利完成试验,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检验证书,完成入级登记手续。海上地效翼船由此踏上了在我国商用的征程。
地效翼船起降无需机场设施或跑道,只需长度超过500米的水域。“翔州1”船体总长12.7米,总宽11米,总高3.9米,最大起飞重量为2.5吨。其巡航速度达140—160公里/小时,最大速度可达210公里/小时,是普通船舶的7—20倍,比直升机快约一倍。 (新华社)
翔州1”地效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