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专题复习《化学平衡》教学策略研究

2014-05-28 20:49王小磊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5期
关键词:平衡常数铜片化学平衡

王小磊

一、 学生分析

通过和学生谈话及期中、期末平衡试题考试得分统计来看,基础层面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好,如平衡状态特征的判断、由K判断ΔH、提高转化率 的措施等.但对较复杂的平衡移动问题缺少思路,如压强的改变对平衡及转化率的影响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对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反应限度的理解存在误区

2.对平衡移动规律理解困难

3.对压强改变对平衡的影响停留在用列夏特列原理判断的结论,没有理解它的本质.

4.对平衡常数的理解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工具功能.

二、教学策略

1.引发认知冲突,探究解决方法

典型例题分析

例1现将2 mol SO2(g) 1mol O2(g)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g)+O2(g)2SO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

(1)K(300℃)>K(350℃),该反应是热反应

(2)若各物质的量均加倍,平衡向 移动.

(3)如图所示,保持温度不变,将2 mol SO2和1 mol O2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SO3加入乙容器中,隔板K不能移动.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若保持乙中压强不变,向甲、乙容器中通入等质量的氦气,达到新平衡时, SO3的体积分数甲 乙.

例1重点设计的是压强的改变对平衡的影响,这是大部分学生学习的障碍点.学生感知“同倍增加各物质的量相当于加压”,然后利用列夏特列原理得出结论,至于为什么,学生却不能用平衡常数从本质去解释,这就是学生的技能增长点.引导学生用平衡常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体会列夏特列原理和平衡常数的关系.体现平衡常数的功能价值.

2.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压强的改变对平衡体系各组分浓度的改变,学生认识存在“模糊区”,借助于多媒体,形象展示引发压强改变的各种方式,由静态的描述变成动态的过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下图所示:

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率

高三复习要提高效率,在突破难点的同时,要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本部分知识规律性较强,根据浓度商Q和K的关系,找到引发平衡移动的两条路径:改变Q或K.改变Q可以改变单一组分浓度,也可以同比例改变各组分浓度,即改变压强;改变K的措施只能是改变温度.借助平衡常数帮助学生建立状态分析及状态改变的思维程序,了解平衡问题的设问角度及命题依据,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精心设计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三教学“功利性”较强,若只重视应试能力的强化训练,而忽略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快乐体验,学生内心会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会打折扣.可以设计“品味高考题”、“给信息,请你出题”等环节,让学生换个角度想问题,在质疑、讨论中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知识技能提高的同时,还能收获一份快乐心情.

锌都不要插入到U形管的底部,以免影响观察铜片上产生的气泡).不连接导线时,锌片上产生大量气泡,铜片上无气泡.连接上导线后,铜片上产生大量气泡.若在两电极之间连接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说明设计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实验现象明显,且操作简便.

总之,实验教学应作为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头戏,提高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想办法提高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教学新意,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用实验组织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可信度,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严谨的实验态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情感浸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验设计,是一种创新意识的渗透,化学实验教学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探索化学知识的重要步骤,实现一切以学生为本,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机.

猜你喜欢
平衡常数铜片化学平衡
“果蔬电池”求真趣
简化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程序探索
简化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程序探索
土豆做电池
立足高考考点着眼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常见考查方式
盘点高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三大考点
不可忽视的三大平衡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