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侨乡走向首都

2014-05-27 23:12郝涛
中华儿女 2014年10期
关键词:侨乡侨眷归侨

郝涛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刚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反映海外华侨的电影《海外赤子》,让“文革”中饱受污名的海外华侨第一次以正面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那首《我爱你,中国》的插曲一直传唱到现在。

1984年春晚,香港歌星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震撼全球,其中那句“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底引起极大的共鸣。

2014年5月8日,北京市隆重表彰了首次获得“京华奖”和“特别荣誉奖”的侨界人士。此时的海外华人华侨,早已经成为强盛中国的重要力量,没有人会质疑他们的身份,更没有人会否认他们的特殊贡献。

海外华人华侨的历史始于300多年前,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每个华人华侨及其家族都有着一段段辛酸悲壮的飘洋历程,都有着一部部充满血泪的创业史。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海外英杰冲破重重阻扰,投身祖国建设的怀抱,成为中国经济科技发展的顶梁柱;而从“文革”开始,“海外关系”成为政治上的耻辱,大批侨眷侨属为此遭受罹难,华侨身份经受着冰火两重天。

正是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让海外华侨再一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他们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

得开放大潮风气之先,沿海侨乡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许多侨乡打着“寻根问祖”的旗帜,吸引大批归侨回到家乡投资办厂、盖楼置业,令许多内地省份艳羡不已,只恨自己的祖先恋乡保守,目光短浅。

这种状况于近几年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在首都北京表现的尤其明显。

犹如不同祖籍地华人华侨对家乡的眷恋与奉献,许多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对支持和参与首都建设发展,投入了更多的热情。他们的足迹逐步从沿海步入内地,他们关注的目光从侨乡投向了首都北京。他们在推动首都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科技创新、对外交往、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北京不是传统侨乡,可如今让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华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根、自己的故乡。

为肯定和鼓励广大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为首都建设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北京市政府授予谢国民等10人“京华奖”荣誉称号;授予雷学金等19人“特别荣誉奖”荣誉称号。

这些侨届精英,有的在海外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开展中外文化交流,致力于增进海外侨胞民族认同感;有的是致力于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的侨界高新技术人才;有的已在首都扎根,回国后在首都投资创业、卓有成就;有的造福桑梓,参与、兴办各种公益事业;有的在居住国开展民间外交,推动政府外交……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海外华人华侨一种目光的伸展,胸怀的豁达;从首都的变化中,我们同样看到侨务工作的创新,他们在凝聚侨心,维护侨益,发挥侨力上可谓用心良苦、倾尽心血。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生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知道,“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在的、将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人的。顺应这样一股大势,我们本期采访了数位为首都建设做出不凡贡献的华人华侨,探寻他们立足于这片热土上,究竟是怎样的情结,怎样的胸怀?同样,也希望他们的脚步能延伸到祖国的西部,遍布神州的每个角落。endprint

猜你喜欢
侨乡侨眷归侨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归侨群体的“五个认同”研究
“海丝”重点侨乡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化
华侨作用下的侨乡建设研究
盐城市侨联南下慰问盐城籍老归侨
这里有个全国侨务工作明星村
各地侨办开展春节慰问困难归侨活动
贾圩社区:归侨侨眷的“快乐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