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基层部队心理行为训练实效性的思考

2014-05-26 08:57赖巧霞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实效性

赖巧霞

摘 要:目前,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正在基层部队逐渐开展起来,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不处,制约了军人心理行为训练作用的发挥。该文在分析基层部队心理行为训练现状的基础上,从提高思想认识、理解训练理念、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施训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基层心理行为训练效果应把握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部队 心理行为训练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E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c)-0210-02

近年来,军人心理行为训练逐渐在武警部队各基层单位开展起来,但从实施的总体情况来看,还不成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懂、不会、不愿”的现象广泛存在。要切实发挥心理行为训练的作用,就必须提高心理行为训练组织实施的科学性、有效性。

1 当前基层部队心理行为训练的现状

1.1 认识不深

目前武警部队从上而下一致在强调心理行为训练的重要性,并且已将心理行为训练正式纳入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的内容,但是据了解广大官兵包括一些一线领导对心理行为训练重要性的理解还仅停留在字面的意思上,没有从深处理解心理行为训练对提高官兵心理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的真正意义,没有看到心理行为训练在现代军事训练中的特殊作用。

1.2 理论不清

心理行为训练作为一种新事物,广大官兵对它的认识主要来自于有限的几次实践活动,并没有从理论上真正理解心理行为训练的内涵、理念、理论基础及目的所在。理论知识的匮乏不仅不会达到施训效果,而且还会产生错误导向。作为基层心理行为训练的依据,《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规定了心理行为训练的训练标准为:要领正确,准确、协调、连贯完成全部动作。这就容易导致基层心理行为训练指导思想上的偏差,按照训练大纲要求而实施训练,为练而练,为考而练,与心理行为训练的目的背道而驰。

1.3 方法不明

据调查,目前基层部队施训人员多由排长兼职,少数由政治干部和随队医生组织实施,施训人员缺乏专业基础知识,缺乏丰富的心理行为训练组训经验,甚至自身都没有心理行为训练的体验。这就导致组织心理行为训练中程序不清楚,各环节不够严谨规范,甚至把心理行为训练当做军事技能训练来组织,一味地强调“动作到位”,而忽视受训者的“心理体验”,缺乏必要的引导,无法实现心理行为训练的目的。

1.4 训练不实

由于各基层部队对心理行为训练重视程度不同和自身的条件差异,心理行为训练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很多单位心理行为训练只是阶段性的,很零散、不系统。而且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为练而练”的现象,走过场、搞花架子、随意性很大,甚至把心理行为训练当作游戏,在项目选择上倾向于选择娱乐性,参与度高的选择标准,使得心理行为训练流于形式,成为了简单重复的体能训练。

1.5 效果不佳

目前各基层部队心理行为训练的组织者、施训方法、施训内容各不相同,没有建立科学的训练体系,各单位都是按照各自的理解和需要开展训练的,导致训练的效果不理想。另外,由于心理行为训练的后期巩固环节不成熟,使得训练效果比较短暂,不能持久。在实际训练中,受训官兵个人的心理素质,领导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都有了质的飞跃,但是离开了设定的特殊场景,受训官兵回归正常生活状态后,训练中所得到的个人体验和升华便逐渐消逝,并不能够保持很长的时间,更难以形成战斗力。

2 提高基层部队心理行为训练效果应把握的问题

2.1 提高思想认识

开展军人心理行为训练,不仅仅可以帮助官兵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危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心理和行为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和部队工作环境的变化,更重要的,它能够使官兵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各种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基层部队领导应站在提高官兵个体心理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维护部队安全稳定、提高部队整体战斗力的高度,重视官兵的心理行为训练,与部队的军事训练有机结合,在软硬件建设上加大投入和指导力度,完善心理行为训练所需的器材设施,加强心理行为训练组训人员的学习培训,有效促进基层部队心理行为训练工作的开展。

2.2 理解训练理念

训练理念是心理行为训练施训者组织训练和受训者参加训练的行为指南。军人心理行为训练的基本理念是“体验激发情感、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即根据所要增强和培养的对象心理素质设置一定的情境和训练内容,让受训官兵在这样的情境训练中去体验心理上的变化,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和结束时进行相应的认知调适,然后通过反复训练使官兵养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模式和认知模式,最终积淀成其必需的基础心理素质。这一训练理念决定了心理行为训练的所有训练内容均蕴含着一定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目的,也是心理行为训练不同于军事体能、技能训练之处。因此,基层部队组训人员在组织心理行为训练时,应理解并遵循心理行为训练的科学理念,注重抓好受训人员体验获得、行为引导和认知升华等方面,提高心理行为训练的效果。

2.3 严格操作规程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是由相互联系的诸多环节构成的完整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都会影响训练的实际效果,因此组训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精心组织,严格要求。

2.3.1 训练准备

心理行为训练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训练对象、拟制训练计划、编写训练教案、器材场地检查、培训保障分队等工作,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到想在先、做在先、没有疏漏、没有差错,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才能保证心理行为训练得到顺利有效地实施。

2.3.2 训练实施

这是心理行为训练的核心环节,应按照场景设置、任务下达、过程控制的流程组织训练。首先,根据项目特点和训练的目的,结合部队实际设置一定的训练场景;其次,针对训练场景下达任务,并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提出安全要求;最后,适度进行过程控制。训练展开后,把握受训人员心理变化的关节点,适时设障碍、出情况,引发心理感受,并根据受训人员的不同心理感受,适当调节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以达到训练目的。训练实施过程中,组训人员必须做到全面兼顾,全身心的投入,重点抓好观察、调适和安全三个方面,充分发挥组织指挥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以保证训练的有序开展。endprint

2.3.3 总结点评

总结点评是巩固和深化心理行为训练效果的重要环节。引导受训人员回顾训练过程,交流训练体会,做到相互启发;并通过归纳点评,对参训人员的各种心理反应进行概括总结,使受训人员进一步加深对训练目的的理解,并运用心理学原理,帮助受训人员把训练中获得的内心体验,上升为对这一科目所要培养的心理品质的理性认识,实现心理行为训练对个人的改变升华和拓展。

2.4 提高施训能力

组训人员的能力素质,是提高心理行为训练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必要条件。从基层部队心理行为训练的实践看,要达到训练效果,应着重提高以下四种能力。

2.4.1 敏锐的观察能力

组织心理行为训练时,组训人员要善于察言观色。既要观察受训个体的变化,又要观察群体的反应;既要观察言语变化,又要观察行动变化和情绪波动;既要观察受训人员分析问题的过程,又要观察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通过观察,判断其在训练中所产生体验的速度、强度和深度,从而把握受训人员的心理变化,以便及时地调适引导。

2.4.2 良好的沟通能力

心理行为训练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组训者与受训者心理交互影响的过程。组训人员应当是可接近、友好、值得信任、乐于助人的,能和参训人员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能对参训人员进行适当的移情,对他们出现的不良情绪给予理解,并从实际出发进行引导;要善于聆听,提出能激发热情的适当的问题,经常做出清晰的、直接的反馈。

2.4.3 灵活的调适能力

为确保训练目标的实现,组训人员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受训人员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变化,采取不同的调控策略。要因势利导,当参训人员出现积极情绪体验时,应及时给予强化,当受训人员出现消极情绪时,要适时进行调控;要掌握分寸,根据受训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实施适度的刺激;要善于灵活运用激励艺术,激发参训人员的内在动力;还要善于自我激励,通过自身的心理状态感染参训人员。

2.4.4 良好的归纳能力

组训人员要在引导参训人员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参训人员的感受和观点进行总结归纳,结合对训练中个体行为的观察、测量和记录,全面分析收集到的资料,寻找个体行为变化的共同特征或特征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炼出普遍性结论。从而帮助受训人员把内心体验上升为正确的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 卢红军,王芳平.军人心理行为训练课程教学实施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0(10):174-175.

[2] 王艳云,刘万春.军事心理训练现状分析与发展探索[J].湘潮,2012,377(3):85-86.

[3] 叶波,刘寒凌.军人心理行为训练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0:205-2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效性
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探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提高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微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协商实效性研究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多媒体技术应用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