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华
2014年初,美国有两名被认为是2016年总统竞逐者的官员遭遇了麻烦。1月21日,弗吉尼亚州前州长罗伯特·麦克唐纳及其妻子莫林遭FBI提出欺诈、借职务之便获取财产、作假证等14项指控;1月9日,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蒂也因其团队陷入政治丑闻而梦断白宫之旅。
美国为了防止腐败,国会制定有严格的法律,并有庞大的机构对官员进行管控,媒体还无孔不入地刺探官员,但一些官员仍然绞尽脑汁贪腐。“政治腐败像流行性感冒一样,是美国生活中的痼疾。”这是约翰·博伦斯和亨利·施曼特在《美国政治腐败》中的判断。这也难怪民调显示,2013年只有37%受过大学教育的美国成人表示信任政界人物,与2012年同比下降了16%,比全球平均水平低7%。
当然,美国腐败官员的涉案金额都还不是很大。这也说明,执法机关能够做到“抓早抓小”,从而避免腐败造成巨大损失,也避免官员本人陷入“万劫不复”。
官员腐败的铤而走险,有时确实超出人们对这个国家的印象。
对弗吉尼亚前州长夫妇提出的14项指控,是FBI经过数月调查后发出的,此时,距麦克唐纳从州长一职离任仅仅10天。如果这些指控最终成立,麦克唐纳及其妻子莫林可能面临数十年监禁,麦克唐纳也将成为该州历史上第一个被判有罪的州长。
好在,FBI在其还是州长时,就将他拿下,使其无法再一边道貌岸然地为民众服务,一边快马加鞭地为家庭的钱包服务。
相比弗吉尼亚州,伊利诺伊州更因官员贪腐频发而“闻名”。过去,该州9名州长中有5人因受贿或欺诈遭起诉或被捕,甚至出现连续两届的州长都因贪腐入狱。
民主党籍的州长罗德·布拉格耶维奇卖官和受贿,从案发到判决历时3年,2011年12月7日,他被判处14年监禁和2万美元的罚金。
布拉格耶维奇的有恃无恐,麦克唐纳只能瞠乎其后。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竞选总统成功,他代表伊利诺伊州在国会的联邦参议员席位便空缺出来。这样,根据宪法规定,布拉格耶维奇有权在选举前指定人选以暂时代理参议员行使其职权。于是,他觉得机会来了,并认为“奇货可居”,且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四处寻找“买家”,甚至毫无顾忌地到处打电话与人“洽谈”。
布拉格耶维奇除卖官,还无所顾忌地索贿和敲诈,包括向一名儿童医院院长索要5万美元竞选资金以换取“政府支持”,向一名赛马场老板敲诈10万美元竞选资金,在州政府审议修建赛马跑道时“行方便”。
布拉格耶维奇的家人也四处出动,妻子收受数十万美元佣金后,行贿者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州政府合同订单;儿子也曾收到一张1500美元的支票,赠送者是一名新聘任州政府雇员的丈夫。
总之,布拉格耶维奇为州长的“清贫”感到沮丧,赤裸裸地坦言“我想赚钱”,甚至希望能在州长任期内从“有求于他”的公司或个人手中捞到250万美元。
照说,在美国,卖官不是件能够得逞的事。然而,卖官的大有人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前治安官迈克尔·S·卡罗纳,数年间收受富商唐纳德·海德尔价值超过35万美元的贿赂。作为交换,卡罗纳任命海德尔为负责一处自然保护区的助理治安官,他的家人、朋友和商业伙伴也得到了类似任命,他还动用职权让行贿者之子免受牢狱之灾。
美国官场的腐案,虽然案值一般都不是很大,很少有过千万美元的案子,但其社会影响恶劣,尤其是,导致了公众对政府及政界人物的不信任。这一点,在美国陷入金融危机之时更加突出。2010年4月皮尤发布的民调显示,近80%的民众不信任政府,政府甚至与华尔街、国会、媒体并列为民众厌恶的“四大恶人”。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之际,民众更是宣称“我们代表社会的99%,我们不再忍受那1%的贪婪与腐败”。
对于美国官场的贪腐,美国社会也有理性的探讨。比如,在对布拉格耶维奇案的法庭裁决和新闻报道中,就使用了“花钱表演”一词。该词原本用于演艺界,移用于政界,便被引伸为:政坛成了可以套取知名度和资本的表演舞台,有人跑官买官,送钱、赠红包、给大礼,有人卖官鬻爵,收钱、贪赃、受贿。学者弗雷德·麦克切斯尼甚至称:“我们经历过这样一个现状:以前,当资本家是当官的唯一途径,现在我们已危险地进入另一阶段——当官是当资本家的最快途径。”
当然,公允地说,美国在预防腐败方面做得不赖。各级权力在多个维度被切割、被监督,又通过周而复始的选举不断洗牌,即便是“合法投资”某个政客也要冒其落选的风险。而且,为了查处贪腐案,政府往往会不惜血本。在新泽西州腐败窝案中,3名市长总共受贿4.5万美元,而FBI居然卧底10年,花费了2000万美元。
美国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有句名言:“腐败史即改革史。”从腐败行为被揭露、贪官被判刑,到新法的制定、新政的实施,每一阶段都体现出一种改革、一种进步,从而使法律更趋严密,政策更加成熟,贪腐也更加困难,贪官也更加如过街老鼠。
(摘自《南风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