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数字信息服务;大学图书馆;温室气体
摘要:文章旨在确定图书馆中馆藏书籍的环境影响,进而探索数字化信息服务如何帮助图书馆和研究机构在改善环境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文章比较了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些大学图书馆获取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来鉴定影响印刷书籍和数据信息资源的各种因素。文章还开辟了信息服务对环境影响研究的新领域,首次统计出了馆藏印刷资料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原始数据。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2-0083-03
收稿日期:2014-01-19
作者简介:张佳琴(1981-),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高校图书馆微博应用及未来发展路径探索”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QN-374。1背景和相关文献
近年来,气候变化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一个主要的公共政策问题,因此,政府、企业和机构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尽管国家能够获取某些产业的排放数据以用来制定与环境有关的政策,但是信息业的数据很难获得。目前,由于缺乏数字信息服务对环境影响的系统研究,人们普遍认为在各个行业内合理地使用信息通讯技术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8年气候小组的“智能2020”报告显示“尽管信息通讯技术本行业的碳排放量到2020年会增长一倍,但是该行业在本行业内部和外部所具有的监测和最大化能效的特殊能力将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到高达五倍的量”。这相当于到2020年削减7.8千兆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个数字比现如今的美国和中国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都大。
笔者认为,与基于印刷的信息服务截然不同的数字信息服务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图书馆如何通过无形化(即:用数字信息服务替代印刷书籍、期刊等)在改善环境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迄今为止,有关评估学术信息服务环境影响的研究寥寥无几。少量的研究是有关印刷资料的碳排放量(Lukovitz;Reed Elsevier),多数的研究主要是比较印刷书籍和数字书籍的温室气体排放(Ritch, 2009; Enroth, 2009; Mobert,2011)。这些研究都使用到了生命周期评估方法来确定印刷书籍的碳排放量,但是他们的估计却大相径庭,例如:Cleantech的报告估计每本印刷书籍在其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7.46kg;Babcock管理学院的报告估算的每本印刷书籍在其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0.2kg;以及2003年Kozac的研究估算每本书在生命周期内排放6.3kg的二氧化碳。他们所使用的不同参数和能源资料所造成的差异在国与国之间存在很大不同。上述研究中没有一个考虑到图书馆储存、处理、管理和使用印刷图书的环境成本,尤其是图书馆中印刷资料的长期储存的环境成本。
笔者引述Cleantech报告和Babcock 管理学院的报告中的估算的目的是计算馆藏书籍的碳排放量。这些数据比其他研究文献中提出的数据要高,但是具有可采用性,因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国家的很多书籍是从欧洲和北美洲进口的,所以大量的碳排放是由于运输造成的,这比在一国之内制造和运输、印刷纸张的整体温室气体排放量都要高。
2印刷馆藏书籍和数字信息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
该部分的数据主要是关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大学的馆藏书籍。这些数据足以证明无形化如何帮助科研机构在削减碳排放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而在改善全球环境中做出贡献。澳大利亚图书馆委员会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大学图书馆中的电子书籍和电子期刊的数量日益增多而印刷资料的数量日益减少。表1、2、3和4显示了通过提供获取数字资料走向数字信息服务如何帮助图书馆减少碳排放量。尽管这些数据仅仅是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大学图书馆,但是他们描绘了通过走向数字图书馆和网上信息服务模式所呈现出的环保节能的良好前景。这些数据是以Cleantech的书籍和期刊碳排放量、Babcock管理学院的电子书籍和Reed Elsevier有关电子期刊的研究这三方数据为基础的。其实际数据可能会更高,因为地理位置和印刷产品到达图书馆和用户的距离;还有当地的气候状况使得图书馆储存和保藏印刷资料需要特别的空调和加热装备。
个国家从生产或分发工厂到用户之间需要长距离的运输。
在计算获取数字内容的环境影响时要考虑以下的众多因素:①数字内容的储存。某些环境影响与数字内容的储存有一定的相关性,诸如:数字资料馆藏的大小,这些数字内容是在哪些网站中储存的,内容和软硬件的维修频率如何,整个信息通信技术的效率如何等因素。尽管数字内容的储存会有一定的环境成本,但是人们在计算环境成本时主要还是计算其储存成本。②数据传输成本。从数据所有者向用户传输也有一定的环境成本,主要比较各种阅读工具的环境效率。有些读者使用电子书阅读器,比如亚马逊Kindle阅读器、索尼电子书阅读器或者iPad,但是在做科学研究时,大多数读者是通过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来阅读的。绿色信息通讯技术和云计算强大的计算功能让用户享有精简型用户终端,大大降低能耗。③数字内容的获取。获取数字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有碳排放。比如:储存网站都有哪些,是否在多个网站同时存在多个搜索,使用的是哪种搜索引擎等。目前缺乏有关搜索和获取大量数字信息的具体数据。有数据估计,一次谷歌引擎搜索会产生1~10克的二氧化碳,其根据用户花费在上网搜索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4结论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所有行业都会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线信息服务可以代替纸质的图书信息资源,使信息变得非物质化。文章中的数据让我们看到情况的严重性,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一些纸质信息资源的贮存、操作、维护和清理都可以被数字服务系统所代替,所以说数字信息服务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Bailey, T.P. (2006), “Electronic book usage at a Masters level I university: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Vol. 32 No. 1, pp. 52-9.
[2]BlueSkyModel.org (2008), “Pounds of CO2per pound of stuff”, available at: www.stewartmarion. com/carbon-footprint/html/carbon-footprint-stuff.html (accessed 15 February 2012).
[3]arbon Monitoring for Action (2007), “United Kingdom”, available at: http://carma.org/region/detail/201 (accessed 1 August 2011).
[4]Cervone, H.F. (2010), “An overview of virtual and cloud computing”, OCLC Systems and Services, Vol. 26 No. 3, pp. 162-5.
[5]Chowdhury, G. (2010),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knowledge sector: whats the future?”,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Vol. 66 No. 6, pp. 934-46.
[6]Department of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Efficiency, Government of Australia (2010),“Australias emissions”, available at: www.climatechange.gov.au/climate-change/ emissions.aspx (accessed 1 August 2011).
[7]Hughes, C.A. and Buchanan, N.L. (2001), “Use of electronic monograph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brary Hi Tech, Vol. 19 No. 4, pp. 368-75.
[8]Milloy, C. (2010), “Why e-books mean business”, Research Information, No. 47, p. 17.
[9]Ritch, E. (2009), “Executive brie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mazons Kindle, Cleantech Group, San Francisco, CA.
[10]Williams, E. and Tagami, T. (2003), “Energy use in sales and distribution via e-commerce and conventional retail. A case study of the Japanese book sector”,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Vol. 6 No. 2, pp. 99-114.
(编校:严真)
参考文献:
[1]Bailey, T.P. (2006), “Electronic book usage at a Masters level I university: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Vol. 32 No. 1, pp. 52-9.
[2]BlueSkyModel.org (2008), “Pounds of CO2per pound of stuff”, available at: www.stewartmarion. com/carbon-footprint/html/carbon-footprint-stuff.html (accessed 15 February 2012).
[3]arbon Monitoring for Action (2007), “United Kingdom”, available at: http://carma.org/region/detail/201 (accessed 1 August 2011).
[4]Cervone, H.F. (2010), “An overview of virtual and cloud computing”, OCLC Systems and Services, Vol. 26 No. 3, pp. 162-5.
[5]Chowdhury, G. (2010),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knowledge sector: whats the future?”,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Vol. 66 No. 6, pp. 934-46.
[6]Department of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Efficiency, Government of Australia (2010),“Australias emissions”, available at: www.climatechange.gov.au/climate-change/ emissions.aspx (accessed 1 August 2011).
[7]Hughes, C.A. and Buchanan, N.L. (2001), “Use of electronic monographs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brary Hi Tech, Vol. 19 No. 4, pp. 368-75.
[8]Milloy, C. (2010), “Why e-books mean business”, Research Information, No. 47, p. 17.
[9]Ritch, E. (2009), “Executive brie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mazons Kindle, Cleantech Group, San Francisco, CA.
[10]Williams, E. and Tagami, T. (2003), “Energy use in sales and distribution via e-commerce and conventional retail. A case study of the Japanese book sector”,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Vol. 6 No. 2, pp. 99-114.
(编校: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