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艳丽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农业一直以来被看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由我国具体国国情所决定的。我国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的资金投入,促进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环境,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方向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强。这是因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环境再高,也和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就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生活环境的描述,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对流动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劳动力流动;决策;城市化
一、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环境描述
1.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奠基石,没有完善的物质保证,农村经济很难得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路设施不齐全。(2)电网不齐全。
2.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不起来,其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生产力的落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经济发展需要先进的生产力做支撑,落后的生产力无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2)农业产品的单一性,没有形成农、林、牧、副、渔的多样化生产模式。(3)大量的人口流出,使农村市场狭小,没有需求导致缺乏供应。(4)农村资源开采率低,导致大量的浪费现象严重,没有遵循国家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农村政策制度不完善。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政策制度的保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村经济激励体制不健全,人力资源素质较低,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覆盖率低。
二、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随着国家城市化建设的快速进行,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能够通过增加收入的方式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争相模仿,就形成了一大笔的资金,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移,加大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农村劳动力在回流的后,能够采用城市里学到的高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在农村的传播,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大量外流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少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违背了我国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原则,农村产业结构得不到有效调整。这些都将导致更深层次的问题的产生,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受到严重的影响,大多数农民工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长年奔波在外,自己的孩子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关爱。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农村劳动力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权利,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部分依靠的是农村劳动力资源,但是农村劳动力没有得到与他们劳动相匹配的回报,这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影响流动决策的因素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对农村劳动力流向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随着我国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部地区的人员大部分选择了在本地就业。劳动力在考虑是否外出打工时,主要考虑的是本地的薪资跟自己去外地工作的工资对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明显一定的负向作用。
2.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没有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明显的效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无法满足劳动者创造价值的需要。劳动者要生存就必须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人员流动的影响较弱。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高低和生活环境的好坏,无法从根本上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导致了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的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有比较大的间隔。虽然城市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推动了农村经济改革的步伐,但是因为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长期外流,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农村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增多,这些问题都将导致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虽然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与城镇地区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在许多的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上来看,实现了工业化的同时,工业会为农业做出贡献,城市建设带动农村的建设。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根据在城市化建设时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农村改革和发展政策,从而改善农村的陈旧基础设备,促进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以达到城镇与农村建设能够平衡发展。在控制农村人口外流方面,通过对一些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农村劳动力采取政策上的优惠,使他们能够留在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我国也相应的采取了各种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各方面也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对国家财政的依赖程度也很高,导致了我国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不足,没有有效地改变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总之,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阶段,应当充分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把资金投入到既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上,又能够保留有足够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基础设施工作上。
参考文献:
[1]慈敏.浅析我国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对城乡经济发展的影响[J].决策信息,2013(7)
[2]柳建平.影响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决策因素的特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