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收支问题的研究

2014-05-26 08:14:54单艳丽
中国经贸 2014年4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

单艳丽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也在不断的发展。在事业单位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预算编制不够科学、费用支出计划性不强、或有定额但流于形式。本文简要论述了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收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的水平,推动企业及社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收支问题;完善与建议

一、前言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成功完成了转型(计划-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模式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就调查来看,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不但无法与财务改革的需求相契合,其表现得尤为突出是影响编制预算的及时性,最终对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造成影响,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以下简要针对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工作期间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二、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收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事业单位在财务收入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在事业单位对财务收入进行管理期间,其存在的不足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其一,财务收入管理不规范。事业单位长期受到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长久以来,一直重视财务的收入、而忽视财务支出。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部分事业单位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到经济收益方面,很多单位并没有把预算当作单位管理工作的内容,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的非税收标准形式的出现,无法落实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导致单位的统计工作缺少数据支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影响较大;其二,财务收入管理随意性较强。很多事业单位为了增加收益,随意的设定项目名称,胡乱收取费用情况频繁发生。因为非税收项目绝大多数归属在事业单位自身的收入范畴内,能够为单位创造收益,所以,很多事业单位都将行政性质的收费项目变成营利性质的收费项目,从而造成财务收入管理存在较强的随意性。

2.事业单位在财务支出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在事业单位对财务支出进行管理期间,其存在的不足主要包含如下方面:

(1)超支情况严重。一些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会出现支出超支现象。目前,还有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建立明确的支出标准,浪费比较严重。例如:利用公款进行吃喝、消费、旅游以及购买等自我满足性行为,对政府部门在公众面前的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有些预算单位中对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使用界定不清,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和项目安排,导致许多项目资金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致使支出进度缓慢,或有些预算单位为了弥补日常公用支出的不足,就会用项目支出来代替事业单位的正常支出。

(2)支出管理薄弱。在进行管理支出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支出管理不严,缺乏有效的监控体系。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人员一人兼职多岗现象比较普遍,如:财务核算会计还负责现金保管和支付;其二,财务人员对审核标准存在一定的个人因素,对于新规定或文件下达的不及时等因素,对单位支出造成监督力薄弱、审核不严谨的影响。如果在预算过程中,随意更改资金的使用、不严格执行制度审核、专款不到位或不专用、领导签字就报销等,这种做法不但导致了公用的经费开支过乱或过多,也会缺乏有效的监督,致使事业单位在原本经费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经费支出不够用的现实问题,导致出现挤占经费的现象。

(3)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其一,核算方式不科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成本是事业单位购进费用的固定资产成本,使得资产的负债表在整个期间只能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原有价值。其二,使用效率不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不是很高,有一些单位比较随意的购买固定资产,完全没有计划、规范的使用事业单位的支出资金,导致大批量的固定资产被闲置,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资金浪费。其三,固定资产采购不够公开透明。在比较大型的事业单位中,大型的固定资产采购中主要有车辆、办公室常用的用品、办公室设备、还有职工的福利用品等等,虽然这些项目划分的资金较多,购置的数量也是比较大的,但是,这些大项目的采购透明度根本不够,而一些事业单位也是私底下与出售商家交谈,并没有通过政府采购的招标方式购置所需的项目和物资,事业单位合理支出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导致腐败现象的滋生发展。

三、提高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管理水平的措施

1.创建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监管系统。要想发挥国库职能的重要保障,就要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强化法制监督和完善责任机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入手:一是要强化预算约束,建立权限审批收支等制度,二是要在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的同时,也要和审计外部监督要做好协调,建立一个有效的、科学的监督体系。

2.对经费的开支标准进行统一。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各地的财务部门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行政事业单位制定补贴、会议经费、奖金、差旅费等可行的规划。严格按照现金管理管理条例及相关的制度,在办理业务或提现时,必须要求单位提供原始凭据,并对原始凭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3.提高领导自身的认识。在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管理工作期间,需要增强领导人员的自身认识,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要想把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管理好,就要提高自身的认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科学指导,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加强财务知识培训,提高财务领导人的法律意识;二是加强对事业单位的领导,高度重视财务的领导和管理,把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提到工作的日程上来,对财务管理的好坏进行奖惩策略,把管理高的财务领导人进行精神上的奖励,對管理不好的领导人进行严厉的批评,严重的给予经济上的惩罚。

4.加大核算力度,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在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收支管理工作期间,应加大核算力度,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定,会计必须将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进行统一的核算,对于事业单位的支出的问题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批,不能随意进行支出。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资金的管理水平,在企业中指定符合企业发展的资金管理制度,不许企业和个人私自出借资金,对违反企业资金制度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水平。

5.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期间,需要深入分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创建健全、合理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细致对商品的折旧情况进行考量,将其系统的划归到核算内容中,从而保证核算的结果同真实情况相符合;其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严格控制固定资产的购买数量及种类,并且深入挖掘固定资产的功能,保证物尽其用,进而缩减资金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其三,通过正规的途径进行固定资产的采买工作,保证整个购买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并严格遵循透明化、公开化的原则,实行监管制度,从而提高事业单位支出资金的有效性,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管理工作更好开展。另外,还需要推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创建奖惩制度,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保证单位财务收支管理工作全面落实。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是一个企业制度的核心,我国事业单位在管理模式上也要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问题和原因进行相关的调整和探究,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所以在事业单位中,收支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管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和工作水平中有着重要的体现,所以事业单位要适当的进行创新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充分体现出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和使用的价值;在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就必须结合财务支出的实践发展与创新工作,只有改革才能创新,才能增强事业单位在收支管理工作中抵抗风险的能力,才能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提高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军.事业单位财务收支问题的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

[2]陈丽梅,袁瑞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

[3]陈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实践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

[4]张艳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06)

[5]赵秋梅,靳玉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会研究,2010(09)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人才如何引进来用得好留得住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40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之我见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6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8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50
事业单位改革与人事档案创新
兰台内外(2017年5期)2017-06-06 02:24:19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