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恒
【摘要】本文在与1997年颁发的就准则的对比中,简要概述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转型的新要求,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主要维度,探讨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境遇下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的配套机制。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务管理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转型的新要求
今年初开始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如下简称《准则》)与1997年颁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如下简称《试行准则》)相比,主要有目标、质量、操作及报告四個方面的变化,均在不同程度上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新要求。
1.在核算目标方面的转变,要求事业单位提升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1997年颁发的《试行准则》没有关于目标方面的明确规定,基于事业单位本身普遍非盈利性,对财务管理事宜重视度普遍不足。而新颁发的《准则》则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不仅包含了《试行准则》中的目标内涵,还增加了为“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内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服务的功能,这会倒逼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
2.在信息质量方面的转变,要求事业单位提升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严格度
与1997年颁发的《试行准则》相比,新颁发的《准则》最大变化在于提高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视程度,不仅把把“一般原则”部分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全文对“会计信息质量”明确要求的有6条,共出现了16次“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清晰度、及时性及真实性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达到这种高要求必须提升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严格度。
3.在实务操作方面,要求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度
基于普遍较低的重视程度及《试行准则》相关要求的疏漏和滞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总体上一直呈现出粗放型的态势。对此,新颁发的《准则》的相关要求呈现出精细化、科学化及合理化的趋向,比如在会计要素方面,《准则》一改《试行准则》的含糊状态,明确规定“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在“资产”部分,《准则》将流动资产分为“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多个部分;在核算基础方面,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将权责发生制引入会计制度中,并且在收入和支出方面均对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进行阐述。在净资产科目下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等科目。另外,对某些会计科目的具体语言也进行了精细化、具体化、科学化地修正,比如将“现金”改为“库存现金”、将“应缴预算款”改为“应缴国库款”、将“应缴税金”改为“应缴税费”等等。
4.会计报告方面,要求事业单位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
与1997年颁发的《试行准则》相比,新颁发的《准则》把“会计报表”部分升华为“财务会计报告”,后者不仅包括前者,还包括“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从单纯的文件成果扩充为涵盖文件、事业成果和财务状况三大要素的内容体系,同时对会计报表的内容框架也进行了科学化整合。这些变动,要求事业单位抛却提交几个报表文件便可了事的惰性心态,同时倒逼提升会计核算实务环节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主要维度
面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提出的系列要求和挑战,各事业单位组织应该从多层面多方面思考应对,主要维度如下:
1.对于管理层来说,要转换思维模式
因为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资金来自国家预算,额度稳定,包括上级领导在内的事业单位管理层主要考虑特定“事业”要求的业务任务问题,而很少想到在财务管理方面挖潜。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实施的情况下,管理层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对其相关决策的强大助力,应该适当增加企业管理人员强化效益的思维,应该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并学会最好形成善于运用会计信息的基本素养。
2.对于执行层来说,要提升胜任能力
与1997年颁发的《试行准则》相比,新颁发的《准则》涉及的内容变多、账面处理难度加大、操作流程相对复杂,而且要求标准大为提升,财务人员原有的素质很难胜任,但事业单位员工的相对稳定性很难因此更新财务管理团队,只能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他们的胜任能力。对此,主要可行路径有三:一是有组织地参与各层级财政机关具备的专门培训,二是灵活举办或参与知识竞赛等各种强化活动,三可以考虑与相关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横向交流。
3.对于实务层来说,要把握关键环节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比较关注的事宜是收支平衡。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实施的情况下,应该改变这种过于偏颇的状态,在继续重视追求收支平衡目标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两点,一是控制、跟踪资金的使用,在流程方面严格把关,确保资金使用方向的合法、合理及高效;二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破除重视货币资金流通管理而忽视实务资产管理的倾向,权责发生制引入及“记提”概念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利于扭转这种倾向而实现更为全面的财务管理。
4.对于技术层面来说,要优化软件技术
基于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内容的巨大变化和落差,对于个人素质及其他主客观因素暂时无法获得截然改观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推动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彻底转型有一定难度,需要技术层面的事宜助力提升。具体而言有两个方面,一是引用、升级先进而切实的会计软件,以智能化、自动化的力量克服自然人终极意义上的局限;二是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趋同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境遇下,要与相关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横向交流,有选择地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方法、技巧,以有效缓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期间力不从心的窘境。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境遇下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的配套措施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推进实施的情况下,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及时转型,需要多个相关方面的配合推进,一要同步推进法律建设,以全方位地为在新境遇下转型过程中遭遇到的各种情况提供法律支持,目前亟需的关于问责方面的法律规定条款,毕竟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的语调均是“应当”如何,对如果没有做到“应当”后的内容该如何处理则属于空白区域;二要有财政机关及相关部门的保驾护航,比如各级财政部门提供的专项培训工作及在特定区域内推进实施的相关规划,及宣传部门配合的宣贯工作,等等;三要有会计准则更新机制,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实施的情况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更要根据具体的实践需求探讨会计准则更新的领域和更新方向,以倒逼机制推动会计准则的更新,进而实现二者的合作性博弈发展。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 http://www.gov.cn/flfg/2012-12/13/content_2289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