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喧嚣中的理性

2014-05-26 23:04:03艾冰
廉政瞭望 2014年5期
关键词:蔡奇城管舆情

艾冰

蔡奇的微博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更新了,但网友没有忘记他。

这名拥有1000万粉丝的大V,浙江省原常务副省长,因在微博上及时发声,受到公众热捧。很多网友留言用上了流行语:“蔡总去哪儿了?”据媒体透露,蔡奇已到中央有关机构任职。

此前,另一名官员大V陈里也被调到中央政法委。没离开宣传老本行的他,微博仍然“一天十更”。最新的一次是,关心某地92岁鞋垫阿婆的生活,呼吁当地政府重视。

不避争议,坦诚相待,是遇上突发事件时,蔡奇和陈里应对舆论的共同点。2012年国庆,陈里连夜直播华山游客滞留事件最新进展;温州动车事件时,蔡奇在微博上部署所在单位救灾。他还说,在突发事件面前,政府要在第一时间发声,让事实说话,不可动辄删帖,以势压人。

事实上,确有基层应对舆情以“堵”为主。一名地方新闻办人员透露,对本地论坛的“负面帖”,他们可以直接让删,还可请网监找到当事人,将其纳入信访,劝其删帖。如此费心劳力,却常常“按下葫芦起了瓢”——面对舆情,终究“堵不如疏”,及时介入、讲究技巧、公开透明,是打消公众疑惑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起官民互信长效机制的第一步。

在公共事件应对中,媒体的作用也极为重要。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矛盾多发的今天,热点事件往往与社会深层次问题相交织,引发全民激愤和吐槽。然而,一些撩拨公众情绪的报道,事后却上演“舆情反转”,将当事媒体的公信力放到了风口浪尖。

“城管打死人,有图有真相。”去年夏天,网友上传一组家属披麻戴孝、抬尸抗议的照片,各大微博紛纷转载,讨伐声四起。然而经调查,事实的真相却是,当日城管整治违规占道经营,部分商贩不服,上演“诈尸”闹剧,索要赔偿。

还原真相,往往还会更加复杂,需要基于缜密而细致的调查。即使是同一媒体,也可能发出不止一种声音。“上访妈妈”唐慧为幼女被迫卖淫长期申冤反被劳教,固然值得同情,但随着事件发展,当年报道她遭遇的媒体,也及时跟进,展现出其无理取闹的一面,后来有官媒反思该案称,“舆论干预司法,当事人判刑过重”。真相正是在不断交锋与修正中,越辩越明,水落石出。

舆情反转名为“反转”,实为反思。网络时代的众声喧哗中,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如何将及时跟进与自律自戒相统一,不滥用话语权?部分传统媒体给出了答案。《人民日报》“求证”栏目在对4月初“广东茂名反PX游行”事件的跟进中,通过调查,澄清了一度流传甚广的“15死300伤”、“坦克车进城,市民被暴打”等谣言,并追根溯源,考证出“坦克车进城”的照片出自一次部队训练,澄清真相的同时,压缩了非议蔓延的空间。

喧嚣后的冷思考,对公众而言同样重要。个体传播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发布上速度至上,情节上冲突至上。对消息的发出者而言,“医生与患者”、“城管与小贩”、“外国人与中国人”等的对立,颇能吸引眼球。知名舆情研究专家沈阳则告诫信息的接受者,公众对新媒体快速发出的新闻,要多存一份理性质疑,不跟风不盲从。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理性缺失、充斥着“思想泡沫”的时代。政府如何从公共事件中找到公众的合理诉求,媒体如何从“舆情反转”的阵痛中增强免疫力,探寻真相时不忘自律自省;公众如何练就一双能穿透“信息雾霾”的慧眼,都是漫长而艰巨的任务。

猜你喜欢
蔡奇城管舆情
城管执法的“民生温度”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蔡奇发出动员令——关于生态环境建设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 14:32:22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 02:16:48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城管递烟执法,无需批评却要检讨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24期)2016-02-11 03:34:38
在践行“三严三实”中提高城管水平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8
蔡奇 蔡叔的玻璃房
时代人物(2014年5期)2015-01-27 14:10:43
布尔什维克蔡奇走出玻璃房
博客天下(2014年9期)2014-09-03 08:49:30
蔡奇:微博上的布尔什维克
华声(2014年11期)2014-06-24 09: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