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鹏
摘 要: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是国务院对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农业银行落实面向“三农”市场定位的重要体制保障。如何认识其改革成效以及推动其进一步深化改革不仅是农行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分析了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的改革效果,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三农金融事业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是国务院对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农业银行落实面向“三农”市场定位的重要体制保障。2008年,农行天祝藏族自治县支行被确定为首批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县域支行之一。多年的改革试点成效表明,农行在藏区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探索商业化金融服务“三农”新模式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一、改革试点现状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系河西走廊门户,是建国后周恩来总理命名的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9镇10乡176个行政村,有藏、汉、土、回等16个民族21.68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37.70%,是全国藏族地区人口最多的县。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8.98亿元,是2008年的1.72倍,年均增长17.8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199元,是2008年的1.55倍,年均增长12.39%。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2年末,农行天祝藏族自治县支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7156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58196万元,2008年以来,存款、贷款年增幅分别达40.32%和38.13%。人均实现利润51.32万元,较2008年有大幅度提升。惠农卡发卡由2008年的0.31万张增加到2012年的5.27万张,激活率达95.18%;惠农卡授信总额净增加7323.44万元,通过惠农卡贷款余额2603.37万元。2012年天祝县又被列为双联惠农贷款重点县之一,至2013年一季度末,发放双联惠农贷款达2.9亿元。
二、改革试点成效
(一)完善“六个单独”运行机制。单独资本管理机制。实行单独经济资本管理后,将经济资本和规模控制相结合,以资本约束县域支行风险增长。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型业务,调整优化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使三农金融部经营管理行为符合约束要求。
单独信贷管理机制。改革试点后,县支行拥有法人客户(含小微企业客户)单笔1000万元(含)以下低风险信贷业务审批权限;个人信贷业务拥有100万元(含)以下的个人质押贷款审批权限,上级行已核定授信额度的个人客户单笔200万元(含)以下的业务审批权限。建立了“三农”信贷审查审批通道,使“三农”客户“进得来、贷得到、得利快”。
单独会计核算体系。一是上线核算系统。三农金融部上线核算系统,实现了全行范围内三农金融部财务报告分摊规则和编制流程的统一化、标准化。二是报表效率提高。单独核算后,县支行的财务报表出得更快、算得更准、管得更细。三是精细化核算。通过管理会计、成本作业等方式,按涉农、非涉农以及不同行业、产品等,对事业分部财务信息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定量分析,推动由“干了再算”的盲目发展向“算了再干”的科学发展转变,做到心中有底、经营有数,实现了三农金融部小账与全行大账“分得开、算得准、说得清、信得过”。
单独风险拨备与核销机制。一是单独风险拨备。农总行制定下发《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部贷款减值准备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县支行各类贷款业务的减值测试模型及风险拨备增提标准。二是单独呆账核销。农总行制定下发《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部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试行)》,调整中小微企业和涉农不良贷款的核销追索时限,将批量核销的适用范围,从自然人单户5000元扩大到2万元,法人单户5万元扩大到了10万元,并简化了核销手续,缩减了审批流程。三是风险防控措施跟进。上级行对县支行全面实行了风险经理派驻,严格实施产品停复牌制度,对农户贷款等重点业务开展风险专项治理,确保县支行合规经营,“三农”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单独资金平衡与运营机制。一是全额资金管理。农总行制定下发《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部资产负债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部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三农金融部实行全额资金管理。二是健全资金运营机制。在全行统一的资金清算体系、统一的资金转移定价、统一的IT系统基础上,县支行资金实行“来源全额集中、运用全额配置”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建立清晰、客观、公允、透明的资金运营机制。三是确保县域资金“本土化”。由于三农金融部信贷计划实行了单独管理,城区行信贷计划可以调剂用于县支行,但三农部信贷计划不能反向调剂用于城区行。
单独考评激励约束机制。改革试点后,建立了差异化的员工激励机制,将考评对象确定为网点、部门和员工三个层级,制定并建立了以绩效为核心的多维绩效考评工作体系,充分调动工作人员服务“三农”的工作积极性。
(二)服务藏区农业经济能力增强。结合藏区实际,认真梳理并清晰反映了当地特色产业、主要资源特点和同业发展状况,描绘了全县主要资源和特色产业详细的生态图谱,明确了“三农”业务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2012年天祝县农行总资产19.88亿元,在金融市场资产总额占比第一。2008年至2012年农行贷款分别为2.31亿元、2.81亿元、3.86亿元、4.48亿元、5.82亿元,呈现逐年递增态势。
(三)服务藏区“三农”经营活力得到提升。涉农贷款投放快速增长,2012年比2008年增加14342.88万元。农户贷款投放力度逐年加大,2012年比2008年增加8578.26万元。农户小额贷款投放增势强劲,2012年比2008年增加3663.5万元。
(四)服务藏区“三农”基础更加扎实。结合藏区实际,标准化装修改造所有营业网点,创新、营销并推广的“三农”产品达30余种,先后布放ATM机5台、POS机35部、转账电话76部。建设金穗惠农支付系统,开展POS机使用、超级网银等专题培训10余次,使农牧民“足不出村”可以办理业务。
(五)事业部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12年营业收入4888万元,较2008年增加2681.37万元,年均增长30.78%。净利润较2008年增加2088.99万元,年均增长52.76%。经济资本回报率由2009年38%上升到2012年95%。经济资本机制得到贯彻执行,回报率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三、改革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支持及资源配置仍然不足。农业及“三农”客户的弱质性决定其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在税费方面享受的优惠有限,“三农”业务中仅有几个业务品种有税费减免;2012年存贷比例33.92%,在资金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优惠政策效率明显低下;在资源配置、费用安排、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面未给予倾斜,对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的投入有限是改革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农牧区金融服务供给能力较弱。2012年末,全县人口密度为30.32人/平方公里,地广人稀的现实,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和经营成本产生较大压力。目前,全县能够向农牧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有农行和农村信用社,而农行的服务网点仅有6个,其中,农牧区网点只有2个。基层营业所存在人员少、素质低,又人员老化,难以满足现代金融业发展要求,金融供给能力较弱。
(三)信贷产品创新乏力,抵押担保机制不健全。目前,县域农行的信贷产品基本上是全国一个标准化模式,同样的信贷准入条件在天祝藏族地区无疑是门槛过高。金融产品创新存在法律制度障碍,如农村土地牧场承包经营权、林权及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等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据了解,为涉农企业提供的信贷产品对大多数本土企业要求过高,产品适应性不强。
四、推进和深化改革试点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巩固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成效。通过继续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调整理顺三农事业部管理与经营运行机制,充分考虑藏区“三农”经济的发展现状,城乡收入差别大,以及金融业务的高风险、低收益多方面因素,财税政策方面应进一步加大“三农”业务税费减免力度;推行按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的增加额进行奖励的机制,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放的积极性;扩大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的奖励范围。人民银行可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在资金来源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同时,要加大三农金融事业部建设的持续投入,加快藏区县域三农金融事业部建设步伐,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创新“三农”信贷产品,加大支持力度。结合天祝藏区县情况,大力创新信贷产品,积极探索信贷支持“三农”的新模式。加快建立农牧民动产、不动产以及经营权的抵押登记、交易制度。重点支持种植养殖业的“产业户”、生产加工的“规模户”、有品牌优势的“龙头户”以及长期合作的“信用户”,切实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三)拓宽藏区金融供给渠道,提高金融服务能力。一是不断增强金融供给能力。要进一步拓展藏区资金来源渠道,在农牧区增加营业网点。二是加大电子基础设施建设与设备投入力度。在所有网点配备自助存取款设备和网上渠道交易设备,同时,要提高自助设备的使用效率,减轻柜台压力。三是加大牧区支付结算工具与普及力度。要从最易让牧民接受的转账电话和银行卡做起,延长服务“三农”的半径,为农牧民提供快捷便利的资金结算服务。
(四)大力优化和改善藏区金融生态环境。一是积极发挥政府在践行金融生态环境创建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在创建金融生态环境中要积极有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建设诚信政府,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二是要依法构建良好的金融法治环境。要坚决制裁各种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严肃审理涉及金融债权的案件,依法保障金融债权,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三是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惩戒与激励约束机制。以《征信业管理条例》出台实施为契机,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程绍杰.论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的制约因素[J].吉林金融研究,2012,(1):60-62。
[2]郭浩达.扎实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J].中国金融,2012,(10):13-15。
[3]蒋超良.扎实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N].金融时报,2012-03-02。
[4]李瑞红.县级三农金融事业部运作机制待完善[N].金融时报,2012-04-19。
[5]李常武,刘音妤.稳步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 谱写服务“三农”新篇章[N].金融时报,2011-04-12。
The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ilot Reform of Tibetan Rural
Finance Division and Problems
——A Case of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in Wuwei City
XU Yupeng
(Wuwei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Wuwei Gansu 733000)
Abstract:The reform of the rural finance division is the explicit requirement put forward by the State Council for the share-holding reform of Agricultural Bank, and is an important system guarantee to implement the market positioning of Agricultural Bank for farmers, country and agriculture. How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and promote its further deepening is not only the only way that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must pass, but also the key to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Taking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in Wuwei c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form effect of the rural finance division of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and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words:rural finance; rural finance division
责任编辑、校对:王若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