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燕
崔登荣:我从不相信偶然
文|程燕
“我从不相信偶然性,也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作为教练员要敢于改变,要不断地寻求突破。”
“陆滢目前是中国游泳队年龄最大的运动员,能够走到今天的确不容易。她和我都经历了很多,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在坚持着。特别是我,从不相信偶然,只要你努力了,坚守了,就会有好的回报。” 一谈起爱徒,崔教练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能说说当年接收陆滢的情况吗?
2002年底,受一个朋友的推荐我收下了陆滢,当时她身体很单薄,爱生病,成绩、条件都不如上海队比她小1-2岁的队员,我也很犹豫。但是集训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的进步很大,很有潜力。在随后的上海专业队训练营练了2周后,她的成绩快速提高,无论是技术还是水感,各方面能力都给了我很大的惊喜!虽然当时年龄上已不占优势,但她发育较晚,有潜力,所以我在训练中有意给了她一些保护,没有过早地强化她,只是在技术上给予更多的关注。
陆滢最早是以自由泳为主项的,后来却在100米蝶泳上达到了世界级水平。请您谈谈改项的事情。
2008年奥运会前我们遭遇到训练瓶颈,陆滢没能参加奥运会,对她的打击很大,一度都不想练了。在我的鼓励下,她坚持了下来。2009年全运会,她作为接力队员再次获得了4×100m自由泳接力的冠军,当时单项100m蝶泳的成绩只获得了第7名。但2009年之后,我们又一次遇到了瓶颈,随着力量练习的增加,陆滢的肌肉反应非常明显,技术动作也开始变形。这时我果断地让她放弃了自由泳主项,把她的注意力转向了蝶泳,训练的节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终拿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100米蝶泳的银牌。
您如何理解蝶泳?
我对蝶泳的理解原来更趋于是波浪形的,起伏比较大,而现在更趋于水平的,有波浪传递,但幅度要小。
蝶泳很重要的是波浪传递的感觉,波浪的传递不是从腰开始发力,而是从胸口逐渐传递到腰、臀部、大腿、小腿到脚踝。要求平,又要求有波浪的传递,那动作就比较难做。因此技术要从小抓起,让队员慢慢地去体会和感觉。小队员可以经常进行身体水平的练习――双手放在腿两侧,从胸口开始发力,然后慢慢传递,不能快,而是要找传递的感觉,水平的、垂直的都可以。垂直就是手伸直了打蝶泳腿,手的点保持不动,身体要有一个波浪传递的过程。这个比较难,要有腰的柔韧性,很好的蝶泳腿,要经常练习。
还有就是垂直腿的练习。要求是小幅度、快频率,因为你幅度越大波浪传递得越差。我在水槽里做过试验,三根线绑在腰上,在水槽里游的时候每划推进力都会有一个波浪出来,有阻力的话曲线就有一个下降,推进力时波浪上去,阻力时就下来,非常明显。好的运动员这个波浪是小的,平稳的。你感觉上打腿幅度大推进力很大,但曲腿的时候阻力也很大,相互就抵消了。过去陈运鹏教练也谈到要运动员减阻的问题,包括美国人也说过,游泳在水中的阻力比较大,最应该做的技术就是想着在水中减阻,这是你要追求的。原来是提高速度,增加推进力,而现在好的运动员首先是减小阻力,不想办法减小阻力,你提高的力量再大,抵消的力量也大,白费劲。
此外我认为蝶泳最关键的是配合的节奏,很多运动员练了很长时间的蝶泳,但动作节奏总掌握不好,再想提高专项成绩就会比较累。节奏掌握的好坏有时候是悟性的问题,但也有训练方法的问题。
请您谈谈蝶泳的呼吸节奏问题。
训练课上的崔登荣与弟子陆滢
呼吸节奏可以一次一呼吸,可以三次一呼吸,因人而异,但时机必须要掌握好。我要求陆滢在50m的比赛时要么就只吸两口气,要么就吸一口气,这是要根据她当时比赛的状态来的。而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给她一个呼吸节奏的训练。陆滢在50m破亚洲纪录(指2013年巴塞罗那世锦赛,编者注)的时候只吸了一口气,这一口气应该在哪个地方吸我也是训练了她很长时间。陆滢可以50m一口气都不吸,但是会对她后程的速度有影响。世锦赛预赛她40m处吸了一口气,结果是第二,半决赛我让她尝试不换气,结果她在45m时憋不住吸了一口气,最后到边是第7名,没力了。所以,决赛时我就让她还是在40m处吸一口气,结果破了亚洲纪录。
100米比赛时一般就两划一呼吸了,最后5m会有一个憋气,但千万别乱。我看了很多队员呼吸没规律,一会一次,一会两次,这不行,这说明训练没做好。举个例子,跑步的时候呼吸节奏乱会岔气的。空气阻力那么小呼吸乱了还不行,何况是在水里,毕竟你还有一个节奏的问题。我认为呼吸节奏的问题很关键、很重要。
您认为蝶泳运动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我认为蝶泳运动员和其他泳姿的运动员所具备的素质是一样的,但可能会对腿的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核心力量等会要求高一些。
当然,游泳运动员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也是很重要的,你看菲尔普斯的蝶泳,他的反肩“s”形特别明显,但其他男运动员几乎没有能做到的,这就是他的优势。举个例子,好比木棍扁担和竹子扁担,木棍挑起来又硬又累,而竹子有韧性,有弹性,你可以通过韧性借力发力。游泳也一样,柔韧性好的话也可以借力发力,否则动作就会比较僵硬,容易疲劳,损伤也会增多。这些素质在运动员小的时候加以训练效果会非常好。
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请您谈谈陆滢目前的技术情况。
教练要帮助运动员找到自己的最佳点。陆滢现在前程20个动作,后程23个动作,是最佳点,现在很稳定。也许她未来的节奏前程可以是18个动作,因为这样划手幅度更大,从理论上来说划水效果非常好,但如果速度上不去也不行,所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固定了节奏对转身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20次刚好转身,若划了21次就会多出半个动作,转身的最佳时机就被会破坏。所以划水的次数要根据她前面的出发、潜泳的节奏来调整。这需要运动员自己去把控,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要给予强调。最佳节奏固定住了,比赛的可控性也就增加了。
陆滢原来潜泳一般出水到15m,13次就出来了,肯定不会错的。但随着她潜泳腿能力的提高,后来12次就必须出来了,打13次就过了,因此就要重新设计,并找到她技术相对稳定的点。
划水的频率是您给陆滢规定的吗?
划水频率不是规定的,而是反复摸索的结果。我会观察对手的情况,比如2012年奥运会冠军沃尔莫的频率每一个50m都比陆滢多一个动作,她身高186cm,比陆滢高十公分,然而还多一个动作。后来跟老外教练员交流对我启发很大。就像猩猩、猴子平时爬树的动作很慢,伸得很长,但它真正跑的时候,并不是像前面慢的大幅度的动作,而是连续动作,这什么概念?它也要使用最佳的、最快速度的幅度和频率才跑得快。蝶泳动作也是如此,不是说动作幅度越长越好,一定要找到一个最佳的发力点和动作的频率。每个人的身高、体力不一样,包括蝶泳的宽度,不是说我手最直这个幅度就是最远的,也许这个动作的发力点不好,反过来你太宽了,发力点就最好吗?所以要让队员自己感觉她的最佳发力点在哪里。不管蝶泳还是自由泳,都有一个最佳发力点。运动员的身高不一样、指距不一样,发力点也不同。如果菲尔普斯划幅很长,我也把划幅变长,但用不出力了也没用。
陆潆的腿的能力很强,国外教练评价陆滢腿的训练负荷是世界水平的,包括潜泳腿技术动作。
我还在寻找提高她腿的能力的方法。因为这个对心肺功能也好,对技术能力、冲刺能力、身体平衡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青少年和小孩来说,腿的训练非常重要,陆滢就是从小就练腿,到了像她这个年龄段腿的提高空间就有限了,但是还是要坚持练。现在陆滢1个50m蝶泳腿最快能打到30s、31s。而且她打腿100m一般包干完成平均成绩是1:15,能力非常强。
通常人们都喜欢取长补短――我潜泳腿好,放一放,去练其她东西,但我的练法是潜泳腿好就要练得更好,不足的地方再提高一点。千万不要把好的东西放掉,否则潜泳腿能力下降了,我觉得得不偿失。
腿占我整个训练比例也是比较大的,一堂课要占到1/3、1/4,小的时候也这样,而且练腿没有慢腿,只要练腿就是拼命,就是快的。慢腿都是练技术或者是放松了。打腿的强度要求可能比配合的强度更高。
2012年7月29日,伦敦奥运会,陆滢获得女子100米蝶泳亚军
腿的练习手段有很多,包括挑战能力的循环腿,8x100m腿,到了就休息5s,而且成绩要比较稳定,比如每个1:20,就歇5s,这样的腿的练习是很累,但很有效。
蝶泳难游还在于手腿配合的时机,因为第一次打腿时机手的位置和第二次打腿时机手的位置不一样,重心也是在变化,所以两次腿一次手的配合点很关键。如果有人掌握不好时机,导致重心偏后,这该如何解决呢?
陆滢两次打腿原来也是第一次轻,第二次重,现在都一样了。两次腿做不到一致主要还是因为身体的起伏太大了,如果起伏小,腿打得幅度小,就容易控制两次节奏的力量问题。
解决重心靠后有很多练习手段,比如垫板的平衡练习:把一块板垫在腹下,身体保持平衡,划手移动平衡,越慢越好(快了反而容易控制),贴在水面走,找平衡点。垫板之后有浮力,身体就不稳。当一块板稳定后,垫两块板、垫三块板,增加浮力,如果垫三块板,身体就完全浮在水面上了,这时浮力越强控制也就越难。这个手段练习对平衡感,寻找重心,提高身体控制力很有帮助。
在陆滢的训练中,您还关注哪些?
在动作环节中我会注意很多指标,除了上边谈到的身体位置、动作节奏、划频划幅外,出发、转身、冲刺到边、呼吸节奏等我都会关注。越是短的距离,越要抓住细节,因为提高0.1s、0.01s就是比赛输赢的关键,所以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训练理念的变化
您当教练多年,您的训练理念的变化在哪里?
我原来更强调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但现在技术训练比较多一点了。运动员到了高水平,量跟强度的针对性会更强一些。比如陆滢的量和强度一定是要接近比赛强度,也就是针对性训练更多。
我现在最大的改变就是不管调整期也好,准备期还是赛前,每个时段都安排比赛速度的训练手段,保持运动员的专项比赛速度。不会在练技术、有氧的训练阶段就一点不碰,会在训练初期一周碰一次比赛速度,量小一点,到了专项期比赛速度的量和次数都会多。因为随着运动员能力提高,比赛速度也是需要一定的训练能力、状态的准备。当训练初期刚练下来,马上给运动员大量的比赛强度,她是达不到的,建立的比赛概念也往往是错误的、不清楚的。但你不碰她会更模糊。要逐渐让运动员找到一个差异性,随着她训练能力提高,肌肉能力提高,她会更趋于接近比赛速度,感觉会越来越强烈,这个时候加点比赛速度的量,慢慢加,慢慢加,她的承受能力就逐渐加强了。
再者,现在比赛都是预复决,训练接近比赛的话就是要围绕预复决,你游50、游100,还有接力,8天比赛,这个强度和量就要积累,不能说一周只安排1-2次。随着能力的提高,比赛强度负荷就会逐步增加。当然,我不会超过比赛的量,过量会产生疲劳积累,毕竟运动员要达到比赛速度是需要一定的状态的。
比赛速度的训练不能单一的完全凭指标,而是要技术,要意识,要细节。运动员很累,她要全神贯注,每一个游法脑子都要很清楚。如果疲劳增加,神经兴奋度下降,这个意识就会下降,再去练就没意义了。必须保持她的最佳状态。
您能更具体地说说吗?
100m指标是分段安排的,前程15、25、35、50m,后程速度我划分成后25、前25m,每一个段都有分段要求。某一段的速度下降了,状态不好了,我随时就提出来。比赛成绩前程27s完成挺好的,后程30s完成也挺好的,但划手次数多做了一次,或者转身10m,最后5m冲刺的时候速度下降了等等每一个指标我都会关注,反复地针对性地对运动员强调细节。一直让队员清醒地知道,她每一个速度段感觉是怎样的,让她明白这堂课完成好坏的原因,技术问题在哪里。这样她下一个比赛的时候就很清楚了,否则每天训练就是在重复浪费时间。
作为教练,要清楚训练是给运动员建立正确的感念,陆滢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2012年奥运会的时候,我把以前的比赛分段都统计出来给她看,让她去想当时是怎么游的。去年西班牙世锦赛,陆滢100m蝶预赛没游好,差了1秒多。我就把所有跟奥运会、世锦赛有关的问题给她列出了七八种,包括训练、技术、饮食、睡眠等等,帮她分析各个环节,一条条剔除,结果还是集中在时差问题上。果然到最后两天她逐渐适应过来,50m决赛拿了亚军,破了亚洲纪录;100接力她蝶泳一棒游出了跟奥运会一样的成绩,最终也证明了预赛的状态不是出于训练的问题。这对我下次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下次如果陆滢再到欧洲比赛,我会提前准备,让她提前适应,提前调动。
2013年全运会,陆滢(中)战胜刘子歌、焦刘洋两位奥运会、世锦赛双料冠军,夺得女子100米蝶泳金牌
在训练量方面,您是怎么安排的?
对陆滢来说我练的最长的专项距离是8x150m,第1个150 : 50分 解 +50配 合 +50分解;第2个150: 50分解+100配合;第3个是150配合;第4个放松。其实这8x150m可能只有两个150m是完全游下来了的,但是有4个是分解和配合的。我不会纯粹是超长距离的8x150m蝶泳,从来没有游过。过去我给陆滢训练的时候也练过200米蝶泳,但练下来的结果是她会肌肉发硬,技术动作完全变形,这样的训练是没有质量的,虽然可能能力提高了,8x200m能游下来了。我认为除了自由泳可以游1500、3000m的有氧训练,蝶泳或其他泳姿都做不到。本身陆滢是比100m的,200m的训练手段已经太长了。陆滢200m蝶游得最好的时候是2004年,2:11.00,全国第三,当时才15岁。如果我再去练,她也许可以游到2:10.00或2:09.00,但还是达不到世界水平,而且200m的技术会影响她100m的技术动作。
那您认为100米蝶和200米蝶的区别在哪里?
100和200m蝶泳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力。从技术上来讲,200m的波浪会稍大一点,波浪可以缓冲疲劳,节奏更清楚。如果你要求越平的话,她的动作就不一样,肌肉承受能力也不一样了。要根据每个运动员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来决定专项。
请您谈谈有效训练。
每个阶段的训练要求都是不一样的,计划安排这个段是练有氧的,下个段是练最大摄氧量的,就要根据目标来完成训练,即准确地控制速度和强度,那才能叫有效训练。比如,如果这段时间我要发展无氧阈能力,那我的强度手段不管怎样安排,也无论运动员状态、成绩的好坏,也要让队员达到血乳酸3-5Mmol/L,脉搏26-28次/10秒的要求,我认为这才是围绕能量代谢要求的有效训练。并不是简单地今天练得好,游得快,就是有效。
我以前测试手段用的最多的是7×200m阶梯测试(也叫递增负荷测试)。差不多有十几年一直在做。阶梯递增测试做完得到的数据,可以帮助你制定相应的训练负荷指标。但是后面陆滢我比较清楚了,做的就比较少了。
此外,训练成绩并不是我的主要指标,因为运动员每天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应该根据他的身体和生理指标来衡量训练质量。有条件的话做血乳酸测试,没条件的话就看脉搏,还有就是教练的经验。所以教练对队员要很了解。有时候仪器也会骗人,因此还要综合性地评价,比如说1500m,她最后一个100m一冲,血乳酸也高了,但过程并不好,那就要综合地评价训练,而不是简单用某个指标去判断。
最后再请您谈谈赛前准备方面的心得。
我到赛前一般会让队员自我掌控,因为每个队员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队员赛前需要兴奋,喜欢刺激,但陆滢喜欢思考,在安静的状态下才会思想更集中地去调动状态。有时她会出现不兴奋,调动不起来的时候,碰到这种情况,我就要提前调动她,不能让她过于安静,我会用相反的方法刺激她,会在训练方面多练速度,但不过度安排比赛速度。陆上训练我让她短冲、跑步、跳跃,但这个量不多,因为会影响比赛。赛前训练当中,15m的多游一点,比如说练潜泳腿,用时间短一点的让她兴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