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盛
(新疆玛河流域管理处,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新疆的水利开发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的西域屯田时期。近年来,随着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新疆许多灌区的灌溉枢纽工程成为生态旅游景区,在注重防洪、灌溉、发电的同时,也开发了生态、旅游等功能,使水利工程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当地的旅游胜地。目前新疆已建水利风景区100多处,其中,大型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水利风景区9个,中型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水利风景区89个,新疆塔城西河石门子水利风景区、吐鲁番坎儿井乐园水利风景区等7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被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新疆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品牌基础。
水利风景区是以水域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等活动的空间或地域。
新疆属于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玛纳斯河位于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是准噶尔内陆区冰川规模最大的一条河流,总面积2.43万km2,全长420 km。源头区的冰川孕育着包括玛纳斯河在内的河流800条,冰川面积608 km2,该流域的主要径流水源为高山区的冰雪融水与上游的降水。河流贯穿了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地表过程复杂。玛纳斯河发源于北天山中段依连哈比尔尕山乌代肯尼河的43号冰川,上游峡谷较多因而水流湍急,下游平原坦荡,河曲发育,沿途依地势不同,或弯蜒崎岖,或汹涌澎湃,或依山傍水,具有多种动植物、天然矿石等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在其建设发展过程中,受自然条件、工程条件、投资融资条件、人的思想观念等因素制约,发展较为缓慢。
玛纳斯河分别流经昌吉州的玛纳斯县、塔城地区的沙湾县、石河子市和八师的19个农牧团、场、乡以及六师的新湖总场。流域面积广阔,范围较大,长期以来存在着流域面积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脱节、事权划分不明确的现象,由于各地州、兵团师相互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管理权力相对独立,各地州及兵团师之间各自为政,加之管理事权不清、分工不明、协调不够,当区域利益与流域利益整体不一致时会有各自的利益取向,很难从水资源开发的整体格局来考虑问题,不利于流域与区域管理部门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实现共赢,不利于玛河水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利用。
网络信息化建设被誉为信息化建设的 “高速公路”,是相互交流和学习的重要载体。玛纳斯河流经的许多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网络信息建设远远落后于其它省区,严重影响了各景区间的横向交流和向品牌景区的学习。
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纲领和蓝图,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涉及水利工程安全、水土保持、旅游开发和生态修复等诸多方面,覆盖范围广,有其特殊的内容和要求,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用规划做保障[1]。目前在玛河开发规划过程中,对玛河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够,缺乏对历史、玉石文化有效的开发,不能够把玛河水利资源的开发建设与旅游资源、玉石资源开发交互融合。同时也缺少既懂旅游开发规划、又懂水利工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缺乏统一完善的可行性整体规划。
一个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区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制定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前瞻性的旅游规划,是玛纳斯河流域水利工程的当务之急。
2.1.1 合理定位开发主题
在规划开发过程中,以水利工程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深度发掘玛河历史文化,打造鲜明的旅游形象,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与“水利”的主题紧密相扣,充分利用水资源,传承玛河历史文化,开发旅游产品,发展旅游经济,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制订合理的发展模式,保护、培育市场资源,为玛河水利事业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2.1.2 努力加强区域协作
以生态旅游为前提设计旅游产品,统一规划,树立“大旅游”的概念,走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之路,将水利工程旅游放在旅游大市场中来定位,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走和谐共赢的共同发展之路。
2.1.3 注重当地环境保护
旅游、参观、学习、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是水利工程多方面的功能,如果规划不当,势必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在规划之初,就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水质保护评价,并根据监测、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规划的内容和要求,始终把水质保护、环境治理、生态恢复放在首位。
玛纳斯河流域水利风景旅游规划既是专项规划,又是综合性规划。因此,要通盘考虑规划与旅游开发、环境保护、文化品牌等方面的联系,做到科学合理,配套实施。
2.2.1 严格执行政策法规
2004年5月8日水利部颁布实施了《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2004年8月1日实施了《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办法》和《标准》的出台为新疆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政策与法制保障。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玛河流域管理处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委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标准规定,严格设立、规划、管理和保护水利风景资源。
2.2.2 深度挖掘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包括水利工程文化和当地特色文化。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水利旅游将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项目之一,发展前景极其广阔。因此,在水利风景区规划时应当深度挖掘水利工程文化和当地特色文化,开展多项水上运动和娱乐活动,从而丰富水利风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2]。除此而外,玛河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玛河历史上有 “三不过玛河”的说法,诸如佛教的传播没有越过玛河、三区革命的传播也没有越过玛河等,这些都使玛纳斯河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历史背景。注重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发展特色旅游中独特的文化优势。
2.2.3 重规划更应重策划
为充分开发玛纳斯河旅游资源,必须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在规划原则与要求、规划内容与深度、规划的审查和实施等方面,充分体现出这些特性。
做好这项规划,有助于发挥文化优势,形成文化品牌,做大做强玛河文化。因此,科学合理的规划是非常必要的。但规划模式化的东西越多,反而会削弱了规划本身的价值。因此,在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旅游规划之前,更加需要针对水利风景区的实际情况,策划出一些既能满足传统旅游需求,又能满足新型旅游需求的独特旅游项目,如水上娱乐、水产养殖等。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突出特色,可借助高科技手段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以确立持久发展优势,做到“亲水而不侵水,近水而不进水”。
玛纳斯河流域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规划的时序安排必须与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相衔接,尤其新建设的水利工程设施,最好在工程施工之前就应考虑到以后的旅游开发,把施工期间的建筑物、管网和道路等与后期的旅游需要结合起来,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省投资,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1]贾建中.新时期风景区规划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园林,2001(4):61-65.
[2]方子云,邹家祥,郑连生.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环境水利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