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保护腰”

2014-05-23 22:09
中华儿女 2014年9期
关键词:沙坪坝老秦棒棒

2014年4月27日下午,在重庆万州考察的李克强总理来到港口码头和群众亲切交流。看到60岁的“棒棒”何绍强,李克强走过去接过他手中的扁担说:“已经磨得很润滑,看来干这行有年头了。”他还关切地抚着老何的腰,问他腰背怎么样?叮嘱他干活时注意身体,千万保护好腰。

在万州港码头,李克强对“棒棒”们深情地说:“你们很了不起!每一分钱都是流汗挣来的,是中国人民勤劳的象征。”他说,中国发展有潜力,有韧性,最重要的是人民勤劳。推动中国发展需要负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的“棒棒精神”。

“棒棒”,是重庆人对靠一条竹棒、两条尼龙绳帮人扛货物的体力劳动者的亲切称呼。山城重庆,因为地势高低不平,常常需要爬坡上坎,于是“棒棒”应运而生,成为重庆不可或缺的职业,也逐渐成为山城一道独特的风景。

棒棒的业务范围大到货主的大件商品如家具家电,小到市民买的一两把小菜,价钱也是随口喊,三言两句就能将价钱敲定。货主在前面打甩手,棒棒扛起货物紧相随,重庆人不怕棒棒把东西拐走,他们大多诚实可信,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他们从农村到城市干活,靠的是自己的双手、一根棒棒和一对肩膀,他们走街串巷,挥洒汗水,用辛勤劳动为千家万户提供了方便。“棒棒”与火锅、美女一并,成为山城的名片。

重庆一共有多少“棒棒”?似乎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但无可否认的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今山城的“棒棒”已经越来越少了。

“棒棒”甘在思

77岁的甘在思挑着货物行走在重庆沙坪坝陈家湾农贸市场。在重庆市沙坪坝三峡广场,不论酷暑还是严寒,一位肩扛棒棒或身挑货物的老人,步履蹒跚地穿梭于人群和车流中,他就是重庆最老的进城农民工,人称力哥“棒棒”甘在思。

这个是四川省邻水县的孤寡老人,20多年前跟随同乡进城打工来到重庆,一直与扁担共生存。16年前,他来到沙坪坝三峡广场和陈家湾农贸市场揽活作挑夫,由于做事诚实守信,深受雇主信任,菜市场一些老板常常争着让他为顾客送货。如今,甘在思仍然忙碌着,每天为雇主送货,自食其力挣钱维持生济。

“棒棒”周先贵

他每天都在重庆火车北站广场为旅客担行李。因为能干、实在,很多客人都成了熟客,尤其是一些小型批发客户。他的生意越来越好。原来每天只跑20来趟,如今每天要扛着50公斤左右的货物跑40多趟,偶尔感觉累的时候他就在送货的半途小憩一下,而大部分时间都在爬坡上坎中。

周先贵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除去房租600元外,还有水、电、气、电话费、伙食费和烟钱是每月的固定开销,余下的钱他总是攒起来,每到回家的时候补贴家用。

“棒棒”秦世强

来自重庆潼南县卧佛镇的秦世强,今年57岁,在重庆打工已经20多年,但做“棒棒”仅有4年。他妻子也在重庆一餐馆打工,夫妻俩每个月收入有3000多元,除去房租和生活费,所剩并不多。目前,他的两个子女都在外打工,他还有父亲和岳父需要供养,加上“城里的消费太高了”,他感觉负担不轻。

老秦目睹了近年来重庆的巨大变化。对于未来老秦没有过多的期待,只是衷心地希望重庆经济发展更快一点,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一点,“大家的钱包更鼓了,老板们的生意才能更好,我们的收入也就跟着好了”,老秦笑着说。

“棒棒”胡建国

人称“老胡”的胡建国是重庆市垫江县永安镇人,上有80岁的父母亲,下有在外打工的女儿和在家待业的儿子,老婆一边在家种田一边带着7岁的外孙,可以说是人丁兴旺,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可是自从老胡1991年来到重庆朝天门当“棒棒”后,他就没想过要离开。老胡说:“现在每个月的收入在3000元左右,每年除了农忙时回去帮忙外,几乎很少回家,如果你走的时间长了,老板很可能雇其他的棒棒来干活,毕竟这是个体力活,没什么太高的要求,几乎一年365天都在上班。只要我还有力气可以继续做‘棒棒,我就会一直做下去,因为我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

猜你喜欢
沙坪坝老秦棒棒
抓娃娃
套海狮
“小贝厨房”日记
棒棒的嘟嘟
棒棒精彩
秦惊月
棒棒哒
高铁开进沙坪坝
讨债的老人
老秦的糗事(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