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泛绿色设计”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2014-05-23 15:36乔志和赵树魁张国发
天津农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内涵原则

乔志和 赵树魁 张国发

摘 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总体布局的高度进行阐述,其根本目的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运用“泛绿色设计”理念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介绍“泛绿色设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从不同社会层面、不同产业领域和区域性的“泛绿色设计”三个方面阐述了“泛绿色设计”的内涵,并就其基本原则和运用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泛绿色设计;生态文明;内涵;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4.027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构建了社会主义社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1],并系统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思想内涵、战略定位和重点任务,是我党吸取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方针和战略思想进行的新概括和升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调整转变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2],对于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不可否认,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问题。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运行机制,不断地探索前进的道路。30多年来,其发展基本上是沿袭了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了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危机接连不断,通过“拼资源、拼生态”,获取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度。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全球化传播,以及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广泛普及和贯彻,从中央到地方以及国内的仁人志士们,都已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再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并自上而下地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措施,也严厉地制止了一些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建设行为和开发行为。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为了保GDP的增长,为了眼前的利益或局部利益,环境污染和破坏还在继续,生态危机还是陆续发生,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虽然应该转向,但实际上还没有转。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水灾、旱灾、冰雪灾害、瘟疫、泥石流、森林火灾、沙尘暴等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1998年长江、松花江下游的特大洪水;2006年松花江的污染;2008年滇池、太湖的蓝藻污染以及洞庭湖的鼠灾;2010年西南大旱等生态危机事件,都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也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自然灾害的频发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人为因素是主要的。一些专家学者经过科学的评估后得出结论:这些灾害的发生大部分都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是人们一系列不科学的经济活动所埋下的“环境定时炸弹”的频频暴发。大自然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发出的警告以及重大生命财产换来的沉痛教训,这些都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必须实行“生态化”转变,不能拖延,也不能再“虚晃一枪”敷衍了事,要实实在在地实行转变。

2 “泛绿色设计”的提出

“泛绿色设计”(Pan Green Design,PGD),其思想源于现代企业内部对某种产品或工艺进行的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仅考虑产品的商品属性,而且还要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3]。与绿色设计相配套的工作还有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和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Management,LCM),就是对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过程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估、监督与管理。

“泛绿色设计”是指按照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及泛系理论,坚持对人类经济活动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双重考虑的原则,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类经济活动的行为方式、内容与准则进行全方位的修订、规范与重新设计。它不仅包含着企业设计师们狭义的绿色设计,而且具有更广阔、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在社会结构上,PGD包括了政府、企业和公民大众等层面;在经济领域里,PGD渗透到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等各产业领域里;在技术路线上,不仅有工程技术方面的,还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手段与方法。PGD的研究与实施,是因为人类社会已经到了需要重新全面认识、规范和设计人类经济行为的时候了。国内已有学者明确指出:“环境保护问题的关键是设计而非管理问题”[4]。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工业文明在100多年里已使我们的世界变得面目全非,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各个角落和人类的各种行为。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出版了一本引起极大争议的专著《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对待有限的地球资源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现实情况表明,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仅靠企业中产品或生产工艺的绿色设计无法真正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和各种生态环境问题,而必须实行PGD发展战略。

3 “泛绿色设计”的主要内涵

3.1 不同社会层面的“泛绿色设计”

3.1.1 政府层面 以PGD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生态化转变,政府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在宏观层次上,包括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管理立法等。在中观和微观层次上,首先在特定区域内和环境承载力(区域性生态足迹分析)范围内,“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5],进而形成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生活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和有毒有害物品对人身健康的损害)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推进生态城市、生态村等新型聚落环境的建设;营造有利于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和发展绿色经济的环境条件;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树立绿色干部政绩观,实现干部考核标准绿色化等[6-7]。

政府的PGD往往能解决一些影响面大又难以根除的棘手问题。例如,当前令国人深恶痛绝的“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习惯的解决办法就是查抄、捣毁、处罚等“硬堵”,实践证明收效不大,时至今日问题依然存在,可谓是防不胜防,难以堵住。若政府采用PGD来解决此问题,就可以变“堵”为“疏”、变害为利、变废为宝。即由政府主导,制定优惠政策,组织协调国企、民企等社会力量,以市场经济手段和企业运行机制,从源头抓起,统一回收各种餐厨垃圾,切断生产“地沟油”原料源。在此基础上,建立上述垃圾的初加工和精加工企业,使“地沟油”转变成生物柴油或航空煤油,开发新的生物能源。同时,政府还需以优惠政策来扶持引导生物柴油的生产与消费,增强新型产业的生存活力。这样“泛绿色设计”的结果,不仅可以根除“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而且还可形成效益可观的新型产业链。现今巴西的库里蒂巴市“以生活垃圾换食品”和加拿大“以餐厨垃圾生产生物柴油”等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3.1.2 企业层面 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新技术,对已有的传统生产工艺、产品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调整投资方向,积极发展新型绿色产业;增加绿色新技术和绿色新产品研发的投资比重,提高企业的绿色竞争力;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不断增加绿色电力使用比例,建立起绿色运营机制,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等。根据经济社会生态化发展模式的要求,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取决于资金、设备、物美价廉的产品以及周到细致的优质服务等,而且还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善待环境、呵护环境”的高尚生态道德。因此,企业必须运用PGD理念,设计出“清洁生产”、“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绿色生产和绿色运营机制。

目前,在发达国家新出现的“碳信息披露项目(CDP)”是企业界实施PGD的又一项新任务。企业碳排放行为直接关系到全球气候变化,对碳排放数据的收集、计算、监控效果等信息的披露,是企业应有的生态道德之一。同时,CDP项目的实施也是现代企业进行碳资产交易的一门新生意。随着“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建立,在未来,企业必须主动进行碳核算并对外披露碳信息,因为公布真实、完备的碳排放数据系统是碳交易的先决条件。PGD的实施可促进企业设计良好的碳管理体系,进而增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降耗减排。而能源价格上涨,使低碳不仅仅只是口号,而是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是现代企业进行PGD的又一个新内容。近年来,国内外不断爆出假冒伪劣商品的丑闻,如中国的地沟油和三聚氰胺事件、印度的“毒牛奶”、日本丰田汽车召回事件等,都说明了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漠视自己对社会、对消费者责任的扭曲经济行为,进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在此问题上,中国企业尤为严重,有专家统计,中国近七成的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促进和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动员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参与和行动,企业家和企业的自觉性固然是第一位的,而媒体的监督、管理机构的敦促、社会组织的宣传和消费者的抵制等都是关键因素。因此,只有运用PGD的思想和方法,方能构建起全社会的有效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监督体系。

3.1.3 民众层面 不断提高和增强公民大众的环境科学思想意识与环保素质;转变传统消费观念和行为,大力提倡和推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观念、方式及行为;认真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公民职责;积极参与政府和企业推行PGD的监督检查活动等,都是民众层面实施PGD的重要内容。

大量事实证明,公民大众既是环境问题的受害者,又是一些环境问题的制造者。一系列不良的生活行为和消费行为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根源,而且还是影响某些环保新设施和环保新举措推行实施的障碍。例如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废品回收,需要城市广大市民积极配合参与,对自家垃圾进行分选后排出。若市民不能自觉地进行自家垃圾分选,必然阻碍了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由于民众在社会中人数众多、分布广阔、行为方式差异悬殊,因此民众层面的PGD是一项繁杂艰巨的任务。

增强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提升国民素质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在民众层面上“泛绿色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例如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方面,对某些可污染环境的商品或损害环境的企业行为,广大消费者拒绝购买商品或不予投资,可谓是最好的反馈机制。可是在中国,民众并不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放在心上。有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曾发生重大社会责任缺失事件的上市公司中,不少继续获得基金和投资者的青睐。如被爆泄漏毒废水的紫金矿业,在被中国环保部处罚后,不但没有跌盘,反而涨停。此点再次证明民众行为“泛绿色设计”的重要性。

3.2 不同产业领域的“泛绿色设计”

3.2.1 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建设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已证明,发展生态农业是摆脱“石油农业”困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也是在农业领域实施PGD的主要内容。在政府的主导下,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省、生态县、生态乡和生态村的规划与建设,同时根据各地的环境条件和资源优势,应用各种生态农业技术进行改造、嫁接、组装与构建,设计出各具特色、各显优势、各种各样的生态农业模式[8]。

3.2.2 工业生态化的设计与建设 工业生态化是转变传统生产方式的重要途径,是PGD在工业领域的主要“用武之地”。主要设计内容有零排放、替代材料、非物质化、功能经济、新工艺与新产品的开发等。

3.2.3 绿色服务业的开发 高新技术产业离不开多方面的高端服务业的支持与配合,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门类与内容必将愈加广泛和丰富,也必将成为PGD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主要设计内容有绿色交通、绿色酒店、绿色照明、绿色建筑、绿色贮运、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绿色教育、绿色文化、绿色贸易壁垒、绿色金融、绿色产权等[9]。

3.3 区域性的“泛绿色设计”

3.3.1 生态工业园区的设计 生态工业园区是在特定区域内,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产业生态学原理,模仿自然生态系统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通过产业生态系统中不同流程或不同行业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共生、耦合、资源共享,使能量和物质的消费得以优化,废弃物的产出被最小化,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零排放”。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的聚集场所,是人类PGD的“佳作”。

3.3.2 生态城市的设计 生态城市是21世纪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不论是生态城市建设总体方案的制定,还是建设过程中各阶段目标的实施,都需要开展大量的PGD的工作[10]。

3.3.3 环境问题商业化解决模式的设计 对特定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处理,习惯的做法是直接采取工程技术或生态技术措施,但其效果往往不佳。若能结合一些经济手段,设计出“商业化的解决模式”,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荷兰生物学家在印尼婆罗洲采用经济手段成功地拯救了濒危动物——红毛猩猩,并复兴了当地经济;在我国毛乌素沙地的腹地上,通过兴建生物质能发电厂,拉动了沙柳种植业的发展,现已有60 万hm2的沙地得到了绿化治理。这些成功的案例都说明了PGD的重要作用。

3.3.4 生态工程建设的设计 主要内容有在特定区域开发建设时所要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包括一些生态工程项目的建设,如生态输水工程、生态绿化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对某些遭受破坏或退化的自然生态系统所采取的修复和恢复的工程措施,如受损湿地的修复、退化草原的恢复等。这些生态工程的建设均需要PGD的理念和方法。

4 “泛绿色设计”基本原则和运用方法

4.1 基本原则

4.1.1 “3R”原则 即循环经济的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原则。

4.1.2 跨领域原则 PGD的产业链条或作用范围可跨越某产业领域。

4.1.3 综合效益原则 PGD追求的是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的获得与提高。

4.1.4 “仿生”原则 即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来设计产业生态系统。

4.2 运用方法

主要运用方法是把PGD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按照以上四项基本原则,实行设计师们的专业设计与社会上其他部门的非专业设计共同推进的应用对策,在专业性设计和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管理规程、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制定工作中,运用和渗透PGD的基本思想与原则。当今世界,PGD的实施需要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高端服务,现已出现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可以承担起此项高端服务。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云其实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计算可以为PGD的运用解决各种繁纷复杂又相互交织的系统工程问题。

为了有效地解决好各类环境问题以及摆脱各种生态危机的困扰,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要实施PGD发展战略。当今世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也应该是一个对人类的前途命运负责任的大国。在当前实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应该积极实施PGD发展战略,健康稳妥地保障经济社会的生态化转变。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08].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

[2] 亦冬.生态文明: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J].攀登,2008,27(157):73-76.

[3] 王雪.生态自然观与绿色设计[J].科技资讯,2010(10):237-238.

[4] 李慧明,左晓利,王磊.产业生态化及其实施路径选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4-42.

[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 侯昊晨,杨丹,刘金鑫,等.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4):42-46.

[7] 李国平,汪海洲.加强生态文明的生态环境制度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6):32-37.

[8] 张威,钟学斌,张玲玲.基于生态农业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设计——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7):35-39,45.

[9] 颜晓峰.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方式变革[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29(3):38-42.

[10] 单吉堃.论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道路[J].学习与探索,2012(5):99-111.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内涵原则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