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贵兴
北辰区历来有重视编史修志的传统,由于北辰先民均为元、明、清三代中原各地的移民,民间一直有深厚的根祖文化情结,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富裕,人们寻根问祖的热忱日益高涨,全区人民因此也更加珍视对历史资料的挖掘和整理,为北辰区史志编修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难得的人文环境。2009年3月,我们按照天津市二轮修志的总体部署,召开了全区续志动员大会,同年9月全面铺开,至今已有四年半的时间。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天津市地志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和全区史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逐步形成了“抓住一个中心,开发两条副线,打造三个平台”的工作格局,探索出一条“上下同修、学用结合、志鉴网刊并举”的史志工作新路径。
抓住一个中心
在续志伊始,我们秉承力争出精品佳志的宗旨,树立了修志为用的理念,不断研究和把握地情特色和时代特征,逐步深化对志书内容的理解认识,在创新篇目、深挖资料、客观记述、贴近民生、凝炼文字等方面严格把关,狠抓质量。为此,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力求作足功课。
注重在篇目设计上下功夫 篇目是志书的蓝图,也是志书的灵魂。篇目的好坏,决定着志书的质量。我们不断思考、修改、完善续志篇目,先后购买或交流了高安、淄川、德江、青田、义乌等一批志书,学习借鉴了江西、吉林、河北、山东等多地市县的修志经验,努力挖掘编写“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少我多、人迟我早”的特色篇章。截至目前,共对篇目作了8次较大修改,突出了体制改革、宏观经济、政区地理、环境保护、居民生活、社会风俗、补遗专记等内容,使篇目最大限度的贴近地情和时代,力求分类科学而合理。
注重在深挖资料上下功夫 在收集、挖掘资料方面,由于我们鼓励、倡导全区上下同修,有效调动了各基层单位的修志热情,保证了各单位上报资料的相对全面完整。同时通过查档、采访、调查等多渠道搜集方式,力求入志资料更真实更权威,更加贴近民生和社会生活。对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我们注重从衣食住行用等全方位客观反映,采用大量照片和图表,突显反差,利用视觉的直接冲击,增强志书的可读性和可信度。为了获取反映人民生活和民风民情方面的真实数据,我们开展了较大规模的专项社会调查,总共设计了7套调查问卷、81个选项内容,选取13个镇街的19个村和11个社区的1300多户家庭作为百户问卷调查点,对农民实际从业、居民婚嫁支出、城镇居民住房、中老年居民生活、农村丧葬费用以及家庭教育支出等官方未纳入数据统计的有关选项和内容,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问卷调查,从而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数据。针对首部志书存在的较大遗漏方面,采用专记形式加以补记,多次组织相关内容的座谈研讨,并查阅整理大量的历史档案,对前志给予必要而充分的补遗,从而增强续志的历史厚重感。
注重在内容记述上下功夫 在编纂过程中,严格把握入志标准,着重记述“大事、要情、折点、特色”,力求简洁,重点突出。紧紧把握全书一把尺子、一个调子,使每一位编辑的笔下,从始至终贯彻着主编的总体思路和观点。在志稿修改打磨阶段,采取多轮次、多人次、多角度、全方位以及面对面与背对背相结合的模式修改提炼志稿,前后共进行6轮次全面修改;随后又根据志办人员的专长特点,分成3个小组,分别负责行文规范、补充缺漏和图片设计,力求志稿完整生动、科学规范。
在突破重点、难点方面,着力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精心处理好复载问题。主要采取节点归纳法、新视角改记法和择要复载等多种方式,做到既体现三十年改革开放全貌,又不简单重复。对前志记载详细的,编写时我们重点记述兴衰起伏的转折变化,拉大节点简记;前志记载略写的,我们有意加密节点详记。对政治、经济、社会部类变化大的内容,不仅用新视角改记,更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运用不同资料详记特色与变化。
其次,重视述体的运用。反复斟酌推敲总述、篇(章)下无题序、人物传记和补遗专记的记述内容。续志的总述力求秉笔直书、客观公正,在主要记述成绩的同时,对五大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不避讳、不遮丑。在全书35篇中,有29篇做了篇下无题序,6个综合篇则设有章下无题序,使全书各篇章皆有点睛之笔。4篇专记则更加注重辩证史观的运用,增强了续志的可读性和著述性。
第三,讲究修改方法。针对志稿存在的统计表过多、公文痕迹较浓、专业术语频现、语式句群冗长等突出问题,主要归纳出八种方法,全面提升总纂修改水平,即删表、撤目、减庸、去痕、调优、归重、求衡、守风。前四种方法侧重于志稿瘦身,后四种方法侧重于全书结构风格的整体把握。在为志稿瘦身的同时,对重点和特色事物的记述,不惜浓墨重笔;在删表的同时,又提倡多角度绘制各类示意图,以期突出史料及事物的对比效果。
总之,我们始终坚持“篇目突出地域特色、资料突出重点亮点、主线突出时代特征、记述突出要点折点、语言突出朴实简洁”的目标要求,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努力把差距缩小在过程中。
开发两条副线
我们认为,如何实现历史资料的编研整理与应用,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更有参考价值的地情资料,是史志部门应该主动思考、有所作为的课题。为此,在立足完成续志这个中心任务的前提下,主动进位,不断探索,努力开发两条副线(两套丛书)。
编纂北辰区地方志分志丛书 借二轮修志的契机,我们加强与基层单位的沟通交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单位编修志书,所编志书均纳入北辰区地方志分志丛书。几年来,相继编纂了《北辰教育志》《北辰人口与计划生育志》《天穆镇志》《北辰水利志》等一批分志。实践证明,这不仅是一条好的修志经验,更是一种服务基层、积聚成果、扩大史志工作影响力的工作方法。
我们感到,开发两条副线,也就是长期编辑这两套丛书,为史志工作在二轮修志结束后确立了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保证史志队伍不散,史志部门功能不削弱。
发掘整理北辰区地情资料丛书 以辖区内重要史实为线索,深入挖掘历史资源和地情信息,编写北辰区地情资料丛书,是我们努力开发的另一条副线。在修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资料核实问题。由于缺乏第一手档案资料,得不到可信的数据依托,因此我们便油生出一个发掘北辰历史档案的想法。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与天津市档案局(馆)合作完成了《档案中的北辰》一书;2013年上半年,又出版了北辰区地情资料丛书第二辑《北辰纪事》。丛书第三辑《北辰星迹》、第四辑《媒体看北辰》目前已基本完成,预计年底前出版面世。
打造三个平台
在修志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史志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传承民族优良传统、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等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只要努力创新,不断探索,一定会大有所为。因此在修志的同时,不断拓展读志用志新模式,努力打造三个平台。
强化《北辰年鉴》服务平台的功能 说到在全区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越来越被全区各单位认可的案头资料工具书,那应该是非《北辰年鉴》莫属。自2001年起至今,北辰区已出版《北辰年鉴》11卷。这对北辰历史资料的保存和使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资政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二轮修志贡献也很大。近年来,我们更加注重年鉴的编写质量和服务功能,精心选题,突出特色,大胆改版,推陈出新,不断增强年鉴的资政性、工具性和可读性。着重打造“专记”“特载”“统计资料”及“附录”中服务指南等兼具资料与实用的服务性栏目,力求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发挥内部刊物《北辰史志》教育平台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史志资治、教化作用,我们于2013年8月创刊了一本双月刊《北辰史志》。《北辰史志》秉承“以史鉴今,资治育人”的宗旨,以知识性、可读性、博览性为着力点,打造了一个了解北辰历史的平台,开辟了一块博览中国史志的园地,打开了一个对外宣传北辰历史文化的窗口,为服务全区工作大局和加强社会教化找到了一个新的契合点。
提升读史读志网上资治平台的功效 第一轮修志后,大部头的志书往往被束之高阁,在工作实际中很少得到充分利用。而实际现状是,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少年对本区历史缺乏了解,新任领导干部、新录入的公务员来自客籍的越来越多,急需知晓当地历史,而又无暇翻阅厚重的历史书籍,为此,从2012年开始,我们借纪念北辰区行政建制60周年之机,开启了读史读志资治育人网上平台。甄选一些可读性强、关注度高、资治作用明显的重要史料,利用全区政务网推出“北辰纪事——史志之页”资政卡片。同时在《天津日报·北辰之声》上设专栏连载,并刊发多篇学习体会及评论文章。这是本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受众人口最广泛的读史读志活动,我们将继续利用好这个平台,把历史文化知识普及活动持续开展下去。
四年多来,北辰史志工作在有效彰显历史文化成果、搭建对外宣传平台、传播优秀文化正能量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将认真总结,不断深化,以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作者单位:北辰区地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