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显发
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什么?这些基本问题,是不少中小学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不理清这些问题,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改革行为将是盲目的、浅表的,甚至可能流于表象和形式。
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转变人才培养的方式。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途径是转变学生学的方式,但这要从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入手。传统教学把讲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和日复一日的知识复习强化训练对于掌握知识有一定的效果,但却容易扼杀人的创造力。郑也夫在《吾国教育病理》一书中列举道,迄今为止,共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八位华人获取过诺贝尔奖,只有崔琦在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读过两年小学。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这一观点。
课堂教学应着力转换学生的学习角色。大卫·库伯认为,学习是一种精心设计的体验。体验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第一,体验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通过质疑、实践等方式成为主动发展的主体。第二,体验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学生都是带着一定的经验进入学习情境的,教育者要注重在处理或修正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传授新知识。第三,体验学习是运用辨证法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既要让学生积极体验、具体体验,又要让他们反思观察、抽象概括。第四,体验学习是一个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它发生在所有人类环境,从学校到工厂,从研究实验室到管理会议室,也存在于私人关系和某地杂货店的过道中。它体现在人生的所有阶段,从童年到成年、中年和老年。”第五,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强调个人与环境关系的“交互作用”。第六,体验学习是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
教师围绕着学生学习角色应做些什么?关键是转变教学方式,变“灌输式” 为“体验式”。比如,数学新授课前,让学生先尝试着做一做新授课中的例题。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起点,做到因人施教;二是让学生知道新知识难在哪里,这样教师讲时他就会认真听,并产生顿悟。这种做法其实就是一种体验。更高级一些的体验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既巩固知识又体验到知识的意义,还能产生对知识的追问与反思,进而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武汉市汉阳区七里小学创建于1999年,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年轻意味着活力。该校的陈九香校长是一位年轻、有思想的校长,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创建了“角色学习圈协作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内化了库伯的理论,从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入手,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角色,变“学生孤立的学”为“角色互助的学”,其最终指向是学会学习;七里的学生们建立“学习交流QQ群”,并邀请老师参加,不懂的问题可以在里面提出来,大家各自发表意见,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劲头高涨;在“协同准备”环节中,教师们创新了《学习准备单》,让学生亲历体验的过程……
社会知识是先前人类文化经验的客观积累,而个体知识是个人主观经验的积累。库伯认为体验学习的关键在于实现社会知识与个人知识之间的转换与重叠,并把学习定义为“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七里小学的做法不仅与教育教学理论相符,也暗合了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人才培养方式的意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有的课堂是一堵墙,厚实坚固却阻挡了学生前进的方向;有的课堂是一扇窗,干净明亮且可以让学生放眼四方。“角色学习圈”协作教学模式为教师的教学开启了一扇窗。
“协同准备”是透进窗中的第一缕光。学习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时,我通过《学习准备单》将学习任务前置。学生通过自由探讨,知道了“己亥”指的是1839年,了解到龚自珍是晚清时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明白了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国家带来的耻辱,也初步了解了封建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的弊端。扫清了这些障碍,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协同准备”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让课堂充满了活力。小组汇报学习时,黄雨坤同学用“挟天子以令诸侯”,向全班同学说明“天公”就是皇帝;陈勇康同学抓住“万”字,指出“万马”指的不单单是朝堂上的大臣,还有成千上万的地方官员;冯颖同学以“不拘一格”一词确定了该诗更适合用4/3的节奏来读,平息了一场小小的“朗读风波”;更多学生在明白了龚自珍是冒着生命危险写下这首诗后,在“劝”与“不劝”辩论中,一步一步走进了龚自珍的内心,感受到了他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中的一切惊喜,都缘于教师给了孩子一个机会。在一次次的给予过程中,你会发现学生越来越敢想、敢说、敢辩。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多、看得更广、走得更远。
(武汉市汉阳区七里小学 王 莉)
我是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我的班上中不乏可爱的学生,但他们一般都缺乏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一位母亲,我迫切地希望有一所真正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校;有一种真正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全程参与、体验、探究并最终学会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孩子就读汉阳区七里小学后,我欣喜地发现,“学习角色圈”协作教学模式正是我心仪已久的教学方式。现在,孩子每天回来的首要事情就是拿出自己承担的任务积极地投入准备;甚至将我们也作为她学习圈中的伙伴,邀请我们共同参与她的“任务”研讨。孩子常常说:“在班里,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都有自己的事要做。”“我以圈为荣,圈因我繁荣!”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认同,这是多么阳光的一种认知啊!
后来,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的“学习角色圈”课堂展示活动:灵动、鲜活的课堂,民主、平等的对话,踊跃、个性的发言……在震撼中,我收获着感动和幸福。这样的课堂涌动的不正是生命的澎湃激流,演绎的不正是精彩的学习故事,点燃的不正是对未知的无穷探索吗?
(武汉市汉阳区七里小学四(5)班胡晨歌家长 徐 云)
以前,一走进教室,同学们就无精打采。现在,我们都盼望着上课,因为课堂是属于我们的,我们是学习的小主人。
课前,根据《学习准备单》,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可以和圈内的伙伴互相交流,还可以通过“学习交流QQ群”,邀请老师一起参加讨论。更让我感到开心的是,以前对我的学习束手无策的爸爸妈妈有时也会加入我们的“研究”行列。记得上《花脸》这一课之前,爸爸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关公”的英雄故事,为我提供了很丰富的学习资料。
课上,我们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模式。在小组内,我们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可以和其他小组进行比赛、辩论。老师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学习时,我们总是先选择自己想学的、感兴趣的知识来学习,然后互相取长补短。这样,学习的效率提高了,以前需要两节课才能学完的内容,现在一节课就完成了。
(武汉市汉阳区七里小学六(1)班 刘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