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寻找那片人文净土

2014-05-23 10:19周峥嵘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滑梯人文精神人文

周峥嵘

综观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制订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如数学课标就提出“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并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数学教材中多处出现的我国古代数学成就《九章算术》的内容,即是对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等的潜移默化;而数学家的生平故事,无疑能激励学生大胆求索、不畏艰难。语文学科更是如此,在提升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人文素养,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

教材是人文内涵的载体。有些教材的内容思想情感真挚、价值取向明确,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一览无遗,教师需要做的,是将其顺利、合宜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些教材的内容则平实无华、简洁严谨,需要教师去挖掘其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唤起学生的人文情怀。本期,我们一同探讨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什么样的教材真正具有人文性呢?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呢?

一、在设定的教材中寻找人文素养

综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富有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1. 沉积深厚人文的“物”的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延安 我把你追寻》《井冈翠竹》《沿着红军走的路》《我的故乡在北京》《清明上河图》等,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佳作。

2. 富有浓烈的人文色彩的“事” 的内容

《浮冰上》《养花》《童年的发现》《嫦娥奔月》《盘古开天地》《皇帝的新装》《隔窗看雀》《祖父的园子》等等。不难看出,许多故事都出自名作,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好材料。

3. 凸显伟大人格魅力的“人”的内容

《我终于回来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木兰从军》《伯牙断琴》《倔强的小红军》《小英雄雨来》等等。这些鲜活、有代表意义的人物,其精神品质历代为人们传诵。

4. 感人至深的“情”的内容

《我骄傲 我是中国人》《我站在铁索桥上》《小溪流的歌》《话说长江》《雷锋之歌》《献给老师的花束》《二泉映月》《美丽的晋祠》等等,优美的文字、激情澎湃的斗志、舒缓悠扬的曲调,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四类教材中,教师要根据自身文化底蕴、教学风格、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家庭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来选择一定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的,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如:诵读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快乐教学、启发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等。

二、新的教学理念下传承人文精神的困惑

面对孕育着丰富人文精神的教材,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认真朗读课文,并捕捉他们的阅读体验。但在课堂检查中发现:真正读懂文本且与作者有心灵交流的又有几人?学生说:这些课文我们感到枯燥无味,读了一遍就没了兴趣,还不如上网玩游戏。还有的学生回答得更直截了当:过时了,我们实在看不懂。那么,学生不会查查社会背景、历史事件?对方答曰:弄明白了,也就是个过去时,跟我们现在又有什么关系?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得不思考:传承中华古老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教师的使命,但时代在进步,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的文化影响,个性化的生活体验,致使孩子们的内心需求也悄然发生变化。一些不太和谐的教学画面正一幕幕上演。

《滑滑梯》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们,春天里太阳也喜欢滑滑梯,他把一排排长长的、亮亮的梯子放下来,多有趣、多明亮、多美丽呀!那么,春天里还有什么喜欢玩滑滑梯呢?

生1:老师,还有春雨也喜欢滑滑梯。

师:(满意地向她微笑)你答得真好!是的,春雨也喜欢玩滑滑梯。(板书:春雨)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师出示课件并请一个小朋友读了读有关句子。)

师:多美呀!瞧,今天正下着春雨,淅淅沥沥、哗啦哗啦,多好听啊!

生2:老师,我觉得下雨一点都不好!

师:(满脸的惊诧)为什么呢?

生2:下雨天,我一出去玩,爸爸就打我,说我把鞋子衣服打湿了。

师:在家看这淅淅沥沥的小雨也是一种享受哇!

生2:可我就喜欢在雨中玩,喜欢和小朋友打水仗!

(师愕然、无语了。)

以上教学片断里的“不和谐”画面,不觉让人们意识到:一些看似有趣、美丽的语言,一些教师自认为可以呼唤学生精神乐园的教材内容,却被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打破并否定了。这是为什么呢?

三、在教学方法上寻找个性与人文的契合点

人文精神是自由的、自觉的、由内到外的自然表达,它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超越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愫,那么寻找人文精神、获得生命意义指日可待。

1. 巧设课前预习卡的“我的发现”“我的思考”

“我的发现”“我的思考”,既是对文本的深入对话,也是对文本的重新思考。在发现中找新意、找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创新。如,在学习《有趣的作业》一课中,学生在预习中发现:课文中的“爱护花草”四个字打的是单引号而不是双引号。于是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的新发现,告诉他们:作为提示语,“爱护花草”本应提醒大家注意并都这样做。但因为这四个字出现在小丽的一句话里,为了区别,就引用的单引号。可以看出:这样的发现,既是对基础知识的讲授,又对孩子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文”“心”圆融,就是打开学生心扉、丰满学生精神世界的金钥匙。

2. 适时地插入影像资料,撞击学生心灵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以历史事件、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课文,也有许多离学生很遥远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如何拉近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除了潜心阅读之外,还应该利用现代手段,让学生用心去感受那年的人和事,从而激起千层浪,触及他们的灵魂。《被袋里装的是什么》是一篇很感人的故事,学生在预习中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爸爸身上的酒味和烟草味这一句本可以不写的,但作者为何要在此写上一笔?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一方面整合学生预习中几个关键问题,同时在课外阅读大量的有关二战的一些资料,并做好课件,把在二战中受难的民众流离失所、尸横遍野、背井离乡的画面、惨遭不幸的人员数据展示出来,同时还把战斗中的士兵们思念家乡与亲人的家书、歌曲、照片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目睹血腥的场景、想象着文中爸爸夜间思念孩子、家人的场景,自然明白“借酒浇愁愁更愁”的道理,同时体会到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幸福,达到了人文教育目的。

3. 飞扬童心,在自选作业中寻找“真善美”

杨红樱说:“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座梦幻城堡。只有保有一颗童心的人,才能进入城堡。”在“复习巩固”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拓展延伸性,设计一到两个自选作业。如,学生学完了《四季的歌》,可以让学生小练笔:《春天的太阳》。想象的翅膀永远是青睐学生的,他们呈现的诗歌是干净的、清纯的、芳香的:“太阳妈妈生下了一群小宝宝,他们从妈妈的手中跳下来,小草欢迎他们,大树欢迎他们,他们和阳光宝宝一起打闹,多开心、多自由、多幸福啊!”优美的语言伴随着动人的心弦演绎着童心的纯真与美好,赞美着人间的真、善、美。由“心”到“文”,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开掘学生人文精神的法宝。

在一本书中写道:“人文精神首先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绿色课堂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回归语文教学本真,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绿色语文课堂里,学生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它是焕发出勃勃生机的课。教师时时要警醒自己:心灵乐园需要的是平等、自由、快乐、体悟、超越!如果是这样,师生共同走进人文殿堂、心灵乐园就不是难事了。

猜你喜欢
滑梯人文精神人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Cool Invention炫酷发明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