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支离破碎的文物插上想象的翅膀

2014-05-22 14:31马强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女画家象牙画作

马强

郭蓉华,生于成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女画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女艺术家委员会会长、四川中国西部女艺术家委员会会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美术家协会雕塑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美术学院成都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四川当代油画院聘用画家。1999年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郭蓉华现代美术作品展”;2001年应英国伦敦“布鲁斯翰”BLOXHAM GALLERIES画廊邀请,赴英举办中国女画家四人展;2012年作品参加第二届四川省女书画家精英展;2013年应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中心邀请,组织川内八名女画家赴美举办“巾帼情怀”四川女画家巡回展。

游览古文明遗址,人们大多会用相机记录下或惊叹、或不解、或欣喜的文物碎片。而四川的女画家郭蓉华却是用笔和纸按照她的想象将它们定格下来。她曾长期蹲侯西蜀文化发祥地的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收集了大量原始资料,那些几千年前的青铜器、金器和玉器在她的画板上融合成了新的整体。就像是“太阳神鸟”金饰一样,郭蓉华为这些文物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这些年来,郭蓉华一直潜心研究中西哲理,中国的禅宗文化对她的创作影响很大。她说:作品中的色块、线条只是一个载体,载着读者去广阔的审美空间翱翔,去感悟一个绝妙的精神领域。所以她的作品较少对于具象的客观世界原貌的表现,而是将读者从客观世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紧紧把握物象内在的本质特征,在绘画实践中践行着意象式的浪漫主义。古人认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来表达。

郭蓉华以三星堆文物为题材的系列画作并不是简单地对文物的描摹,文物仅只是作为象客观存在着,郭蓉华更渴望通过这些文物碎片将她长期以来对古蜀文明的思索表现出来。在创作之前,她说她问自己,古蜀人为什么要用鸟、大象这类动物作祭祀,并且还用青铜雕塑品等来表现它们?祭祀场景在她的大脑中盘旋了很久,她认为鸟的自由、大象硕大的形体及强大的力量都是当时的人类无法企及、无法超越的,古人由此对自然之力产生了膜拜之心。古人渴望拥有鸟的翅膀和象的力量。

《古蜀文明》这幅画集中表现了三星堆青铜器造型的特点: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这些青铜面具的方形脸与传统的国人差异很大,粗眉、大眼、高鼻、阔嘴,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面容怪诞,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结合自成一体、书写形式多样化的三星堆文字,整幅画作淡化了青铜雕塑极富夸张变形的一面,民族性凸显出来,充盈的神思和超然的精神驾驭了其主题,古蜀先民的梦境与现实蕴含其中,他们对于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由的向往也融入其中。

我们知道在金沙出土的祭祀用的象牙数量惊人,这些象牙的尺寸都很大,这反映了在当时的西南夷地区,象牙已被各民族奉为共同崇拜之物。蜀王手执象牙进行祭祀,是古蜀王国政治与文化势力范围内各个地方性族群之长奉蜀王为共同首领的象征。在郭蓉华的作品《牙祭》中,手执象牙形象的蜀王并未出现,硕大的象牙群簇拥着有通天功能的祭师诠释着先民的梦想和超然的神性主旨。

在郭蓉华的三星堆遗址系列作品中,《古蜀气质》可以说是她将意象化的创作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一幅。图中左边的立柱象征着神圣的树木,而左上方的轮形器物其原型为著名的轮形青铜器,上面的花纹表示它代表太阳。整幅图表现的是古蜀人将树木幻想成上天的天梯,供人们想象的太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通天的主题。当神圣的树木耸立起来的时候,膜拜的人实现了天与地的沟通。

这一系列古蜀文物画作品,既取笔于传统的中国工笔画,也吸收了西方油画的技巧,画作清丽、新雅而又充实、丰盈。事实上,让我们惊喜的不仅仅是郭蓉华画法上的创新,还有作画材料上的创新。郭蓉华使用的是丙烯颜料,丙烯颜料属于人工合成的聚合颜料,其色泽鲜艳,附着力大,可在多种载体上作画。其画作颜色饱满、浓重、鲜润,无论怎样调和都不会有“脏”“灰”的感觉,着色层永远不会有吸油发污的现象。再加上它干燥快、有抗水性,作品的持久性更长。她用的画布则是画国画的宣纸,画好之后,还是用传统的装裱国画的方法来装裱。

郭蓉华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以写实为主,重“形似”。而她的三星堆遗址系列画作则属于其后期作品,注重的是色块、线条、点面随心所欲的组合,追求“神似”与“新奇”,从写“相”变而为写“神”,创作形象多夸张、扭曲和变形,凸显了她鲜明的创新、求奇的个性。艺术从不拒绝创新,我们相信郭蓉华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endprint

猜你喜欢
女画家象牙画作
象牙是个“土特产”
隐隐含光
宝安第九届女画家优秀作品邀请展亮相宝图
象牙长啊长
学生画作欣赏
跟踪导练(三)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象牙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