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是杰克·韦尔奇的《赢》,这虽然是一本企业管理方面的著名作品,但实际上它讲的是如何在人与人的竞争中取胜。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要面对竞争,学生朋友们每天都在经历、感受最深的是学习成绩方面的竞争。一方面,竞争让我们找到差距、焕发斗志、提升效率,一句话,竞争让我们更强大;另一方面,竞争也不可避免的让我们嫉妒同伴、敌视对手,经常令我们愤怒或者沮丧。换句话说,竞争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恶”。有人因此不喜欢竞争、逃避竞争。
其实,善恶广泛存在于人性深处,一味逃避“恶”未必是一个好办法,学会陪伴它、控制它,也许“恶”会成为我们的一个有力的帮手。
在文学殿堂里,有这样一句话——“恶人”才能写出好作品。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在作品里极力主张像农民那样耕作、生活,实际上他不事稼穑,一辈子奢侈惯了,以至于哥哥评价他“非常虚伪,言行不一”。托尔斯泰还歧视女性,对妻子情感淡漠。妻子重病初愈回家,他居然惊呼,“老天啊!多可怕的事!一个人竟不能平平安安地等死!”由此你可以想象写出《战争与和平》这样伟大作品的人,在他的生命里为什么“和平”所占比例少之又少,“战争”包括家庭生活里的战争才是人生的主要线索。
还有一个更好的例子是我们的近邻日本,日本文学素来以细腻、敏锐、奇崛在世界文学里占据重要的地位,作家们如何做到的呢?那就是靠不断对“人性的幽暗国度”(村上春树语)做体验式的洞察了。
我国作家里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回忆者间或会提起鲁迅刻薄、冰心善妒、金庸市侩、余秋雨自负、王朔癫狂……这些好作家在常人眼里都有“恶”的一面呢,只不过他们善于把握自我,把对“恶”的感受发散在创作里,创作出了一篇篇闪闪发光的作品。
当然写作并不是全世界“恶人们”自谋生计的最好出路,在当今这个和平年代,他们至少还有另一条通衢大道——成为企业家,掌握千万人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慈不掌兵,善不理财”。过于怜惜士兵生命的统帅无疑是打不了胜仗的;理财是门冷酷的技术,对别人的乞求无原则施以援手,再丰厚的家底也经不起折腾。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可能是最接近战争的社会行为了,作为统帅的终极目标是带领企业生存下去并不断发展,击败对手获得最多利润。实际上,“统帅”做不到这一点的话,最先造反的该是受到仁慈对待的“士兵”们。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仁慈但是教学成绩糟糕的老师和一个严苛但是教学成绩优异的老师,学生们应该选择哪一位呢?
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家群体倒是勇立潮头的。马云给新员工培训,明确告诉他们,阿里巴巴永远不会承诺你们发财,我们一定承诺你会很倒霉、很郁闷、很委屈、很痛苦;史玉柱对于销售业绩排名后五位的市场开拓团队分别赠送黑色锦旗,上书“倒数第X名”;有一位刚进华为的北大毕业生给任正非写万言书,要求改进企业管理流程,任正非直接给人事部门批复,“此人如果有神经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有,建议辞退。”
中国企业家的管理大部分还是从美国人那里学来的,在做“恶人”方面,美国老师自有其源远流长的传统。在我心目中美国企业家里的“四大恶人”是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还有就是今天要介绍的《赢》这本书的作者——通用电气(GE)的杰克·韦尔奇。
据说微软的比尔·盖茨对完不成任务的员工随意辱骂粗话、对不能迅速领会他意图的员工讽刺挖苦,嘲笑对方的智商;拉里·埃里森则在企业员工的T恤衫上印上“杀死对手”的挑衅宣言。
拥有“苹果教主”之称的史蒂夫·乔布斯,围绕他的诸多争议并没有伴随着他的早逝而终止。他固执己见,并且从来只关心产品不关心员工。在个人德行方面他也早有“污点”,1975年游戏公司雅达利出钱请乔布斯和沃兹帮他们做一个游戏,沃兹昼夜奋战通宵不眠花了四天时间做出了这个东西,但是乔布斯却把所有的钱装进了自己一个人的口袋。
如果你同学或者朋友中间存在这样的自私鬼,估计你早就气疯了吧,但是沃兹没有。这位苹果公司最早的两位创始人之一,也是Apple Ⅰ和Apple Ⅱ的唯一发明者,最近新出了一本自传,叫作《与苹果一起疯狂》,看了这本书你就明白沃兹有多么“老好人”。这位老好人(他的名字也是史蒂夫)打从一开始就看中了另一位史蒂夫的商业天才(当然也看到了其人格缺陷),心甘情愿为他所用,“与苹果一起疯狂”。或许沃兹知道,自己做不了那种领导企业前进的恶人,主动放弃了“带领苹果疯狂”,从而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虽然没有乔布斯耀眼,看他的自传与《史蒂夫·乔布斯传》的销量,比比就知道了。
乔布斯的恶会让员工头疼、同伴抓狂,但是若论对社会的“毒害”,他远远不及杰克·韦尔奇。韦尔奇是通用电气公司历史上最有能力的董事长和CEO,事实上他可能是人类有公司制度以来最卓有成效的领导者。1981年,45岁的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最年轻的董事长,此后20年,通用电气(员工超过30万人)都处于他领导之下。他上任前,公司市值仅130亿美元,卸任时市值已经升到4800亿美元,每年利润超过1000亿美元。通用电气旗下的事业部如果拿出来排名的话,有9个可以入选《财富》杂志的“世界企业500强”。
这样一位美国文化里当之无愧的精英人士,出生在马萨诸塞州一个普通家庭,童年身材矮小,患有口吃,因此相当自卑。根据《杰克·韦尔奇自传》(另一本国内销量上百万的畅销书)讲述,母亲给了韦尔奇巨大的勇气去克服口吃带来的自卑心态,“这是因为你太聪明了,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你的脑袋瓜。”不过,在他懈怠气馁的时候,母亲也会穿过人群揪住他的衣领,大骂韦尔奇是个窝囊废,再度激起他的斗志。
韦尔奇196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即加入通用电气,21年中一步步升任为公司CEO,起初一度因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准备离开,被公司几位重视人才的高管挽留下来。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韦尔奇充分了解了通用电气,揣摩透了这个公司存在的种种问题,为以后改造公司奠定了基础。毫无疑问,如果他刚进公司就提出改造通用电气,下场不会比任正非教训的那位大学生好多少。
逐步走上管理岗位后,韦尔奇发挥了他驱策员工的特长。怎么做到的呢?简而言之就是用封面标题上那个字——赢。他把所有员工划分为ABC三类,你一年工作到头,就有一群专门负责考评的人跑过来悉心分析你的业绩、你的态度、你的心理状态。你表现出来的东西会被一套复杂的评分体系解析成分数,排名前20%的算A类员工,可以获得丰厚的薪水;排名列倒数10%的立即收到辞退信。更可悲的是,因为韦尔奇和通用电气如日中天的影响力,被裁掉的员工基本上等于贴上了“工作能力糟糕”的耻辱标签,被其他公司雇佣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近似于彻底失去饭碗。
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中国的学校通过分数将学生分类,然后给予赞誉或者羞辱,很有可能是借鉴了韦尔奇管理企业的方式。
韦尔奇的“恶行”不只如此,他还倡导讨论中成员们必须相互争吵、不惜代价挖竞争对手最优质的人才、要求所有员工都按照杰克·韦尔奇的思路来思考……总之,只要能赢,不惜对自己施加巨大压力。通用电气的员工只能不断前进、前进、前进,没有理由,无需借口,失败者不会获得怜悯。有人因此评价杰克·韦尔奇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暴君,只是支撑他统治的基础不是枪炮,而是所谓的“先进管理理念”。
韦尔奇把用于通用电气的管理方式传播到社会之后,激起企业主的纷纷效仿,也引起了巨大争议。在《赢》这本书里,某种程度上他反思了职业生涯中的种种作为,“恶”的成分适当收敛,把对员工的尊重、管理中的人性化以及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等“善”的部分逐步放大。韦尔奇认识到,抑恶扬善才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之道。
在一次退休后的巡回演讲中,有个观众突然站起来询问,“韦尔奇先生,你认为自己能上天堂吗?”这是一个相当不怀好意的提问。在全场几秒钟瞠目结舌的沉默以后,韦尔奇回答道:“我希望那是一个远期规划。”接着他说,“我当然并不完美,但如果考虑到自己在人生中曾竭力关心过别人,并且把自己的所得都用来回报了生活,倘使这些善举能够给我加分,那我想自己还是有希望的。”
这个回答让我们深入接触到了韦尔奇真实内心,恶行只是表面文章,他的所作所为是因为充分了解普通人人性中的软弱与懈怠,最终不得不使用非常手段促使人们改变。被韦尔奇改变的员工,大部分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幸福,或许这才是最有效的慈善之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