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的资金困境与对策

2014-05-22 23:27李绍峰
现代企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河南省

李绍峰

城镇化发展滞后制约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城镇化的现实瓶颈。新型城镇金融业支持不给力、民间资本受限等。根据国家发改委不久前制定的规划,城镇化将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投资。河南是中部农业大省,又是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在中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分析。

一、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1.城镇化发展水平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河南省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亿。全省18个省辖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处于城镇规划区外有4.1万多个行政村,是典型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粮食大省。2012年河南省城镇化率达46.7%,比2007年提高6.2个百分点,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仍然低于全国5.9个百分点,更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城镇化发展滞后,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2.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布局不合理。近年来,河南省城镇化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城市人口拥挤,密度过高。河南省城镇人口每年增100万左右,呈现出农村流向城市、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的集聚特征。以郑州市为例,截至2010年11月1日,郑州市常住人口为862.65万人,与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96.75万人,增幅达29.55%。第二,各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等中北部地区工业经济相对发达,城镇化率高;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等东南部地区农业比重较高,经济相对落后,城镇化率低。第三,城镇化质量不高,引发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

3.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难以持续发展。河南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第一,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工业结构中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过大,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第二, 产业结构相似、集聚度不高、发展模式粗放,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不明显,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第三,农民大规模迁徙流动,提供不了大量的岗位,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较弱,影响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难题

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由于地方财力不足、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大、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资金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主要障碍。

1.地方财力。提供不了新型城镇化的资金。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巨量公共建设资金。如果没有资金的保障,新型城镇化难以推进。据初步测算,一个3000人的农村新型社区其基础设施1500万元左右。河南省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大约一万个农村新型社区,估计投资1500亿元。河南地方财力明显不足,县乡两级建设资金筹措十分困难,基础设施建设及保障房、文化、体育等公益性建设任务又日益繁重,双重挤压下,难以提供新型城镇化需要的巨大的资金量。

2.金融业。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不给力。金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一是金融机构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国的金融机构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大量的小城镇、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则相对稀少,不能提供有针对性、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支持,河南情况也大抵如此。二是融资结构不合理。城镇化短期贷款所占比重大,长期贷款比重小,还款压力较大,结构存在不合理性。三是银行提供信贷资金无法满足城镇化需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政府部门投资仍占主导地位,银行提供的中长期信贷资金不多,上级扶持的专项资金规模又少,难以满足投资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3.民间资本。游离于体制之外。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的前提:民间资本能得到合理回报。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目前还存在较多体制上的障碍和政策困境。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还有准入门槛等限制。民间资本缺位,难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三、新型城镇化资金筹集模式

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实践中,逐渐形成四种资金筹集模式。

1.政府主导型。由各地方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组织,政府承担社区主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同时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引导、支持农民自己建设或购买统一建设的住房。如河南新乡、平顶山等部分农村是这种模式。

2.市场运作型。按市场化运作,将土地、社区、工业、农业等因素统筹考虑解决。例如,河南浚县王庄镇由中鹤集团进行综合开发,以该镇政府所在地为基础,规划建设集教育、文化、居住、商贸、医疗为一体,各相关产业相配套的城镇新区。将企业的发展和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结合在一起。其中,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为前提,互为手段,互为途径,互为目的,成为“三化”协调发展的典范。

3.自主建设型。由各村委会在对村庄进行规划的基础上,农民自己出资建设住房,从而形成社区。目前,河南省大多数农村为这种模式,也是最原始的一种方式。

4.村企合一型。以村办企业为依托,对本村及周边村庄进行投资建设。由企业出资对村庄、土地等资源进行整合,扶助群众建设新型农民社区,把原有村庄节约出的土地和农民的承包地集中起来集约经营,实现规模企业发展、村居条件改善的双赢。如漯河南街村、北徐村、龙堂村,新乡刘庄村等。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对策研究

解决资金问题的途径是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筹措集资金、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建设。

1.机制创新:城镇化建设资金制度保障。根据河南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城镇发展理念和管理体制。第一,理念创新。新型城镇化必须创新融资理念:采用多平台、多渠道、多方式融资。政府整合城镇现有资源,并盘活城镇资产。相关资金按各自的性质统筹安排,优先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政府引入现代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带动各种投资主体加入。第二,创造投资环境。政府搞好规划、加强监督,通过公开、公平、竞争的招投标获得项目,吸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投资,创造一个公平多元的新型城镇化投资环境。第三,建立资金激励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方式。

2.政府投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的主导。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政府出台相应优惠政策。第一,政府重点向新型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确保新型城镇化顺利进行。第二,财政政策。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税费收入全部用于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政府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调动社会参与城镇化建设积极性。第三,税收政策。政府出台一些税收政策,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

3.金融资本: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贷款是目前筹资的主要渠道之一。第一,制度创新。调整中国的金融结构,完善金融制度,使金融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探寻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最佳路径。第二,组建民营金融机构。在条件成熟的城镇组建民营金融机构,使之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支柱,弥补国有银行在欠发达地区的服务空白。银行采取土地抵押贷款、信托、联合开发等融资方式,争取以最便捷的方式让资金尽快到位。第三,房产产权问题。尽快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房产的产权问题,提高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建国以来,农民宅基地上的房屋,没有房产证,不能抵押贷款。据报道,河南舞钢市21 户首批领到房产证的农民中的10 户拿到了房屋抵押贷款331 万元,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筹集又一重要渠道。

4.民间资本: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的生力军。没有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难以解决。第一,开发民间金融市场。逐步放开民营金融市场,使民营资本有机会参与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来。第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商业项目的规划建设,采用BT、BOT等市场运作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完善社区功能,提升社区品位,解决资金问题。第三,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镇经济。在城镇经济发展上,着力加快城镇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培育壮大城镇经济实力,切实将城镇各种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成效。

此外吸收股份、发行股票、吸收外资、发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债券、社会捐款等方式,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的有益补充。[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原经济区财税政策问题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GJJ024]

(作者单位:濮阳市华龙区房地产管理局)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