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银行的防贪锦囊

2014-05-21 02:35王尧
西部大开发 2014年4期
关键词:香港特区政府锦囊慈善机构

王尧

无论哪个产业,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就会发现非常多的机遇和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产业都处于变革的“风口”。

香港有句俗语,叫“银行多过米铺”,极言银行之多。10多年前,一种“另类”的银行——食物银行进入港人生活。近日,有香港媒体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最近5年共拨款4亿港元,资助食物银行计划,至今已有超过14.4万人受惠。

所谓食物银行,指免费向贫困人士提供食物的慈善机构。其运作模式是:商家或市民将食品捐赠给食物银行,后者再将食品免费派发给有需求的贫困人士。这种模式于上个世纪60年代发源于美国,食物来源有面包店每天卖剩的面包、菜店卖剩的蔬菜,也有市民自发捐赠的食物等,在欧美国家运作已经十分成熟。香港第一家食物银行众膳坊问世于2003年,目前已发展至20多家。从2009年起,香港特区政府向立法会申请拨款4亿港元,资助了5家食物银行,受惠者不断增加。

世界上有食物银行的地方不少,有特制“防贪锦囊”的应该不多。2014年2月,香港廉政公署防止贪污处发布了为食物银行量身定制的《防贪锦囊》。有人会说,香港廉署管得太宽了吧,连非政府机构食物银行也要管?是的,在对腐败零容忍的廉署眼中,腐败只有有无而无公私、大小之分。更何况,香港的食物银行有来自商界的实物捐赠,也有来自基金会的资金赞助,更有政府上亿港元的巨款资助,所涉公帑和私人资源数目庞大,受惠人数众多,又事涉食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伤及的不仅是受惠者的利益,还有公众对慈善机构和政府的信任,因此对可能的贪腐行为,必须防患于未然。

香港廉署反贪有“三不”:通过严格执法、严厉打击令贪污分子“不敢贪”;建立严密的监控制度,堵塞贪污漏洞,使心有贪念的人士“不能贪”;加强教育宣传,使人“不想贪”。制定食物银行《防贪锦囊》目的即是让人“不能贪”,锦囊对食品采购、储存、分发等各环节都提供了操作性极强的建议,譬如在食品上作标记以防止有人倒卖图利、发放食物券时登记编号以防止有人重复领取,最终目标是确保“一分一毫都用到有需要的人身上”。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两句话用于劝导人们洁身自好、乐善好施是极好的。然而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前者恐怕很难靠道德层面的宣导来保证。像香港廉署这般“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度人”,靠制度设计来管住人,才是真正把好事做好的有力保障。随着内地贫富差距的增大,也有人倡议建立食物银行帮助有需求的人。果如是,别忘了打开香港廉署的《防贪锦囊》学几招。

猜你喜欢
香港特区政府锦囊慈善机构
初入职场,不妨怀揣这10个锦囊
银狐家的100个锦囊
香港特区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分析及其启示
春季养护锦囊,请收好
“悦读”小锦囊
英国慈善制度对我国慈善机构内部控制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