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者看来,画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画廊偏重于交易,基本上以客户为中心,会与比较成熟、成功的艺术家合作;另外一种画廊则需要和艺术家共同成长,他们最主要的关注对象就是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是他们要处理的最核心的关系。其中亦不乏想要发展至两者兼备的画廊,但这并不容易,许多画廊在两者间没有需找到平衡的点,被经济环境等现实问题拍在了沙滩上。然而同样作为一家“两条腿走路”的本土画廊,艺·凯旋艺术空间经营7年却依然屹立不倒,并且发展态势良好。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应属画廊负责人对各方环境的准确观察及精准定位。在采访艺·凯旋掌门人李兰芳时,她谈到一个画廊的风格和经营策略很大原因上取决于经营者的个性,中庸、平衡、追求完美的个性决定了她个人的做事风格,出生于80年底多具有的是接近70后的价值观。
艺·凯旋艺术空间里现在展出的是青年艺术家廖曼的作品,采访之日编者环顾画廊,会发现大半作品的展签上已贴上了小红标。对于青年艺术家而言,这个销售成绩是非常乐观的。其实纵观整个艺·凯旋合作、代理的青年艺术家,比如张凯、李关关等,近些年在市场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绩。在当下绘画的新语言之中,张凯是属于80后超现实主义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非常细腻,在现实之中都有迹可循却又差别甚远,备受藏家喜爱。而李关关在特制的绢上作画,柔软、温润,让观者进入宁静的自我内心世界,这亦是她的作品很受欢迎的原因。
正如李兰芳所言,画廊风格取决于经营者的个性,她在青年艺术家的选择和推进上也并不急功近利,“画廊主在开始经营时就应该有对市场的预见性,来选择具有抗跌性的艺术家。”她会依靠市场变化和藏家的爱好来考量,尽量降低风险,在通过与艺术家的合作和磨合中,去寻找合作融洽的艺术家。
前几年,艺·凯旋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主题性馆藏展,展品都以名家之作为主。近两年因为画廊推广艺术家展览数量的增多,馆藏展便被稍后延期。艺·凯旋最初便是以收藏型画廊的定位进入大众视线的,李兰芳认为,一个好的画廊一定要有自己的收藏,从画廊开业至今,李兰芳可以自信的说:”798没有一家画廊的藏品比我们多。”收藏依旧是艺·凯旋的发展工作主线之一。
对于近些年的水墨的火热,李兰芳可谓有所预见,也很好地把握好了这一发展节奏。艺·凯旋对水墨有种特殊的情感,无论是展览抑或收藏,水墨都占有相当的比例。特别是近现代水墨大家的精品,张大千、傅抱石、林风眠、李可染等大师的作品都有收藏。李兰芳认为:“水墨不只是在中国美术史上有重要体现,从人文文化的发展角度,亦是涵盖古今,有非常成熟完整的发展历史。但当代水墨包括实验水墨在刚开始出现时是被大家忽略的,而凭借近些年在市场上的火热程度,不管是对于学术的重视和对其群体的梳理也好,都会是一个好的影响。只有梳理清楚了,才能了解这一版块在美术史上留下了怎样的影响。”
在艺·凯旋今年接下来的展览中,依旧是以画廊的三点定向发展为推广路线:数个当代艺术展, 两个当代水墨艺术家个展和一个当代水墨的群展,以及以北平艺专为核心20世纪油画展。当代水墨占的比例稍大,总体发展依旧偏重关注市场因素。而20世纪油画展延续着画廊对学术的追求,李兰芳认为:“推动艺术和梳理中国美术史同等重要。商业固然重要,但与学术并存是我坚持经营画廊的理念。”(采访/撰文:程媛媛 图片提供:艺·凯旋艺术空间)